大概在疫情期间吧,被关在家里实在闲得慌,发现镇里的各组织团体在召集会做大锅饭的人给无家可归的和独居的老人做饭,最好是那种做一锅至少够10人吃的“大”锅饭。做了几年之后,变成有大善人掏钱,找镇里的厨师做,一次做出几十份,加上商用大冷冻箱,据说是一份饭收6刀,很便宜了。现在我就有时做个十几份,买的原材料也可以报销。。昨晚做一大锅牛肉酱[
阅读全文]
记得第一次到美国时,没钱,去扭腰也不敢出门。好在那时红旌,马阿姨,绍康阿姨,汤伯伯都在。马阿姨带我联合国总部走了一圈,那时她是雇员,自己租了地方住。陈阿姨带我去石溪分校看朋友。和张大姐乘地铁去逛五大道,吃街边的pizza。有时老汤见华人社会名流时也捎上我我去蹭吃蹭喝。但我对扭腰总的印象不咋地。时隔多年再去扭腰,住在曼哈顿,一出酒店的门,车[
阅读全文]

有人问这个问题。我老了,相识久了就都是老友了。嗯,对我来说,就这么简单。。。[
阅读全文]
先在家里聚了一波老友。不知是谁的主意,不醉不休。结果是车轱辘话说个不停。
老二说,其实酒后吐的,是平日想说但不好说的话,而不是那些根本不能与外人言的。但我说我实在不想听那些借酒消愁的话呢?因为那些释放大概也平息不了心中的郁闷,下次没准儿还是同样的需要消愁。再说,听者只是个树洞,本就该左进右出。酒醉之说,并不在乎听者是何人吧?情绪需[
阅读全文]
一听这本书的开头,就被吸引了。。
作者JamesRebanks,一个很简单但感动我的真实故事。
作者大概是感受到中年危机了吧,虽然有一份自己选择的生活,还有妻儿傍身,但总感迷茫,于是联系一位多年前见过面,年逾古稀的挪威老人,Anna。Anna会在每年春天去无人的海岛上为那些来岛上产卵并孵化后代的eiderducks欧绒鸭们搭建鸭舍,并照看那些在孵化鸭宝的母鸭们,驱赶它们[
阅读全文]
不知为什么,最近听的几本书都有些难度,可又都挺有意思。记下来,以后有时间再听,或者借纸书边听边看。MircalesandWonderbyElainePagels感觉我对基督教史和欧洲历史的无知是理解本书的大障碍。但这书也还是让我很感兴趣。说起来,对基督文化的兴趣,还是三十年前,在公司餐厅每日午餐时和几个同事闲聊开始的。但一直没更多地去了解。这本书是个提醒。。ProtobyLauraSpinney这[
阅读全文]
西边的Berkshire一直是我喜欢的地方,那里特殊的魅力始终令我向往。总觉得Berkshire跟其他山区还是略有不同,可能是老二说的吧,缅因,NH的湖区,其实都没有太多的metropolitanspillover,但Berkshire既有山区的静谧质朴浑厚,但也能在山中路边湖畔找到生活里的精致和细腻。farmersmarket的秋季菜蔬品种既多又新鲜。街边的小店居然是疫情期间老二喜欢网购咖啡的地方。不要说夏天的那[
阅读全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呢?也远远没有识够。只是实在喜欢这天高云淡秋风爽的日子!秋天以来,去了一趟缅因,应一个朋友之邀去他家湖边的度假屋小住了几天。。。朋友自小就在那个湖边的一个夏令营过夏天,后来成家立业了,就拉家带口的去,再后来,据他说是太太不愿再住Camp的cottage了,就开始留意湖边的房子。很多当年的campers成了一辈子的朋友,也都陆续在湖周边[
阅读全文]
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我对“TheMagician”中主人公的原形一无所知,他的书一本也没读过。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ThomasMann。
借这本书是因为喜欢作者ColmToibin的其他两本书,Brooklyn和LongIsland。第一次听了一点儿之后,差点就把它当成我的助眠听物了。后来,还是有点不甘心,就重新开始,只在散步时听。ThomasMann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ColmToibin的笔下他[
阅读全文]
其实关于这地方网上的信息和照片都很多。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t-Saint-Michel刚才看了一下,原来导游说的很多都在维基里都提到了,包括那些特别的羊肉。。不过,我们在导游推荐的饭店之一里可没看到菜单上有用周边saltmeadow里养的羊做的菜,虽然路上确实看到了大片的saltmeadow和其中悠哉游哉的羊群。岛上的天主教建筑挺有意思,从远处看,是一座又高又大的建筑,但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