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海风

海风吹拂,遐想无边。随手掂来,题材万千。
个人资料
正文

伴女入梦乡 (二)

(2007-04-29 20:49:00) 下一个

实验失败了,一切回到原点。我们要重新探索让女儿好好安静入睡的方法。

女儿睡觉的时候不是在床上玩上一两个小时不睡觉,就是哭着要人抱。你光抱着她坐在床上或沙发上还不行,她会又哭又摇的,摇到你站起来。而且光站着也不行,你还得抱着她到处走才不再哭闹。有时候我们太累了,就坐在床边上用脚蹬地来摇她,假装是在走动。可那小精灵一下就识破我们的诡计,又开始哭闹到我们真的站起来走动为止。唉,真是服了她了。

于是,每天晚上,我还是抱着她,唱一些歌谣,慢慢地摇她入睡。但每次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她哄入睡。

记得我经常在车里放的音乐中,那 《The Secret Garden》(《神秘园》)的最初 两套系列《 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和《White Stones》很好听,但也常常在车里把儿子催眠了。

我灵机一动,哼唱起那其中的几首曲子来。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那效果出奇的好--女儿很快就安静下来,过了一小会儿就在我肩头上睡着了。

刚开始时,我只记得《 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中的第一、第五和第六首。后来,因为白天在车里不断地放那些音乐,我记得越来越多的曲子,逐步加上了第二、第三和第四首。这就把这一集的头六首都记住了,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爹地的经典催眠曲系列”。

在大多数情况下,光这六首美妙的曲子就足够让女儿安静入睡了。但有时候她特别精神或者特别吵闹,这六首曲子不够用,我就加了一些别的曲子,例如那首特别深情的“Appassionata”,还有“Dream Catcher”和“Greenwaves”等。另外还有几首慢华尔兹曲子。

慢慢地,我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其中最基本的,是要按着音乐的节奏走路,并且把自身变成一个“振动放大器”,把来自脚部的振动适当放大,让怀中的女儿像在坐火车似的振动中昏然入睡。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我们女儿后来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敏感和喜好恐怕跟老爹的“音乐催眠教育”不无关系。

“爹地的经典催眠曲系列”的头两首是速度比较慢的三拍子华尔兹舞曲,我是踏着那“1-2-3”的节奏来走的,就当是在跳华尔兹吧。接下来,我减低速度,用更慢的两拍子节奏来走随后的两首。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速度的变换能使女儿变得有点昏昏然了,而且经常在第四首快结束的时候就酣然入睡了。第五首的华尔兹舞曲我也是用前面第三、四首的二拍子节奏和速度来走的(神奇吧?)。其作用就是要延续和增强前面两首的效果,让女儿睡得更深、更沉。第六首是快一点的华尔兹(合适跳 American Smooth),即使用两拍子的走法,还是比前面的曲子快。但如果女儿到这时候还没睡着的话,用这个速度变换来打破那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也有点效果。有时我也用另外一些慢华尔兹来接上或者代替这首曲子。所以说,这个系列的编排还是挺符合实战要求的。

另外一个重点是要善用男生低沉的嗓音。据说有研究发现成年男性的低沉嗓音对幼儿具有安抚的作用。我对此深有感触。

当我开始哼唱那些催眠曲时,并不知道这个研究结果。只是因为我的声音有点低沉,唱不出高音来,所以高音部分大多降低八度来唱。后来慢慢地发现稍微高一点的音往往没法让女儿安静下来,而低音却有镇静作用。于是我就尽量用低音来唱。有时甚至降得太低了,没法唱,就喘口气,又提高八度来唱。再往后更发现女儿常常是在一片低迷朦胧的音乐声中入睡的。就更加强了我多用低音的信心和做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