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6)
2025 (6)
差距
李公尚
赵延辉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全部是A。毕业不久,他接到克伦威尔公司的工作通知,于是喜不自禁地打电话告知远在中国的父母:美国的生活大门敞开了。
赵延辉到公司办理入职手续时获知,这次克伦威尔公司经过层层筛选和反复面试,高薪招募了三人。他是其中的一名。公司对他的综合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五。另外两人,一位是女性,也来自中国,叫周闻捷,麻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硕士,在校成绩也是全A ,综合满意度百分之九十一。第三位是美国人,叫纳尔逊,毕业于德克萨斯州一所大学,工作两年后,在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大学获得硕士。综合满意度是百分之八十,
他们三位进入公司后,经过短期培训,被分配在一起工作,负责开发公司最新产品的应用软件。他们三人工作勤奋,配合默契,成就斐然。一年后,赵延辉被公司指定为开发小组的负责人。
赵延辉的父母对儿子的成长非常自豪,常口传心授美国的学生素质与赵延辉的优秀差距甚远,以示教子有方。赵延辉“十有五而志于学”,上高中按照父母的意愿到美国读书,多年来由她母亲陪读照料,起居饮食少忧寡虑。他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自诩蛟龙出海。他母亲不尽人之欢,大功告成地回了中国。
赵延辉工作后,他父母开始对他的婚恋患得患失。他们巧言令色地为他在中国介绍过几位“无为而无不为”的女性,他心无所属地游刃其中,朝秦暮楚,不知其然。他父母瞻前顾后,想起了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于是开始隔三岔五,拉弧圈球般地转着角度问:“你在工作中和那位谁,那位第二名合作得还好吧?”
赵延辉温故不知新,“不亦君子乎”地反问:“什么第二名?你们说的是哪一位?”父母总是诲儿不倦:“就是那个,你说过的那个,你们公司招聘时你是第一名,那个排在你后面的第二名,就是那个女的。”赵延辉不成人之恶,“传不习乎”地说:“她呀,很好啊。”
于是赵延辉的父母紧追不舍到逻辑混乱;“既然她很好,你又比她强,她对你就没点那个,那个意思?”赵延辉大智若愚:“哪个意思?”
其实,一年多的同事,赵延辉对于周闻捷的“那个意思”早已“智者不惑”,只是隐约觉得“爱卿不合孤意”。赵延辉喜欢恭顺温柔,能对他包罗一切的女性。而周闻捷恰与他性相近,习亦不远。从小到大都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义务,自己帮助别人则是施舍。同习相克,异质相彰。她父母曾谆谆告诫:“女大当嫁,切忌受气。防人之心不可无,爱人之心不可有”。于是她承袭嫡传,一边和赵延辉似是而非地交往着,又一边被同事纳尔逊的新鲜和朴素所吸引,多情寡意地和他纠结着。
周末,纳尔逊邀请周闻捷去滑雪,不习惯一切花费都“各付各”的周闻捷便想到了赵延辉。美国人亲情交往中的“各付各”,常被中国人诟病为“不近人情”,周闻捷“国味十足”,因而最反对美国人的“斤斤计较”。女人喜爱男人打肿脸充胖子,缘因胖子的脸面多比瘦人光鲜肥腻。无耻滥用男人的惜香怜玉,常被中国女人誉为一种智慧和美德。周闻捷希望赵延辉能为她付帐,于是便邀请赵延辉同行。
赵延辉本不喜好运动。四平八稳地养尊处优,是他从小培育出的习惯。但听说纳尔逊邀请周闻捷远行,周闻捷又邀请他同去,心中便澎湃起雄性动物好胜斗勇的荷尔蒙。他一直自信自己各方面都优越于纳尔逊,因此狭路相逢,他耻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滑雪地点在森林公园内的一处险峻的山麓。他们三人经过一段短时间的练习,很快掌握了一些滑雪技巧。经过几次滑下攀上,他们开始忽略山高路远。吃过午饭,相约滑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山背面去探险。
然而当夕阳西下,他们准备返回的时候,山背面的顶峰发生了雪崩,他们三人被山顶上涌落下来的积雪冲下深深的山谷。纳尔逊的右腿被裸露的岩石撞伤,疼痛地昏了过去。
赵延辉和周闻捷虽未受伤,但吓得惊慌失措。看到纳尔逊的右腿血肉模糊,鲜血染红了白雪,他俩不敢靠近。他们用手机报警,手机没有信号。等纳尔逊苏醒过来,他们六神无主地问纳尔逊怎么办。纳尔逊试图挣扎着站起来,但右腿骨折,剧痛让他再次晕厥过去。
纳尔逊再次醒来时,告诉赵延辉和周闻捷,要趁着天还没黑,赶紧找路返回滑雪营地,然后叫人前来营救。赵延辉看看周围茫茫一片,担心迷失方向,走不回去,便主张以静待动,保持体力,原地等待救援。纳尔逊见此,转而劝周闻捷:等在这里没用,没人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夜晚的寒风可能会把他们三人全部冻死。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前进,最终一定能走出去。
周闻捷听了吓得大哭,说宁愿三人在一起挨饿受冻,也不愿一个人去担惊受怕。相信只要在一起等下去,总有人会前来营救。
纳尔逊无奈,便劝说赵延辉和周闻捷一起去多找一些树枝,设法点起火来,然后把多余的树枝铺在地上,以便夜里坐下休息。
赵延辉叫周闻捷一起去找树枝,周闻捷便哭着抱怨赵延辉今天下午不该逞能提议到山背面来滑雪。赵延辉听了,气得反唇相责:一开始你就不该叫我来陪你一起滑雪!
纳尔逊看看两位相持不下的同事,沉默而坚定地向着太阳落山的方向爬去,因为那个方向总是最后才天黑。几年前他在他父亲开办的矿山里工作时,对山地的特点有所了解。那时他大学毕业,想读研究生,却没钱交学费,便选择了先工作挣钱。他在矿井里当了两年采掘工,挣够了钱,才得以返回学校。那段艰苦的经历让他明白,人要在世上自立,任何时候都只能依靠自己。
纳尔逊每向前爬几十米,便累得停下来大口喘粗气。凛冽的寒风和他剧痛的右腿,提醒他不能停留得太久。天渐渐暗了下来。黑夜像巨大的猛兽,无情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赵延辉和周闻捷心慌意乱地留在原地,盼望奇迹发生。纳尔逊借着手机的微光,尝试着引导他俩跟随自己前进,他俩无动于衷。
大约是在半夜的时候,纳尔逊终于爬上了一座山顶。尽管山下漆黑一片,但他相信只要翻下去,就有可能遇到人迹。他朝着身后的方向呼叫赵延辉和周闻捷,希望他们能跟着攀登上来。可是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一无所有。
纳尔逊开始从山顶往山下爬。由于腿部失血过多,他开始担心自己可能会随时晕厥过去。于是他不停地告诫自己,必须要在失去知觉以前到达山下。最后,他索性双手抱头,全身向着山下奋力滚去。
纳尔逊再次清醒过来时,他的全身已失去了知觉。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但凭着身后的高山,他断定前进的目标依然是深不见底的山下。他顺着山坡继续向下爬,有时整个身体是在不由自主地往下翻滚。天亮时他被阻在了一处悬崖上,悬崖下仍然黑得深不可测。他非常清楚,现在没人能帮助他,与其在这里等死,不如断臂求生。于是他闭上眼睛,从悬崖边上翻滚下去。
纳尔逊再次恢复意识时,已是中午时分。他隐隐约约听到了汽车声。他朝着汽车声音的方向,艰难地翻转着没有知觉的身体,发现自己离公路大约不到一英里。他幸福地庆幸胜利就在眼前。
他爬到公路上,用模糊难辨的血肉之躯,向过路车辆求援。他终于被发现了,警察很快赶来。他冷静地向警察讲述自己遇险的地点和时间,告诉警察他的两位同事仍在遇险地点等待救援。
纳尔逊被送进医院,他的肋骨,双腿和胳膊多处骨折,身上挫裂的伤口多不胜数。医生告诉人们,纳尔逊能经受住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是因为他一刻都没有放弃过生的希望。
救援人员根据纳尔逊提供的信息,很快找到了赵延辉和周闻捷。但由于恐惧和寒冷,赵延辉没能坚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周闻捷因惊吓过度,也奄奄一息,
几个月后,纳尔逊走出医院,去为周闻捷送行。周闻捷由于精神受到了严重创伤,已无法正常生活。她的父母痛苦地来到美国,悲伤地接她返回中国的家中。
2012年3月8日
于美国宾夕法尼亚沃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