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6)
留学中国
李公尚
张浩林从美国到中国留学,插班于北京的一所中学读初二,常因为完不成繁重的家庭作业,上课时被老师叫上讲台罚站擦白板。久而久之,他习惯成自然地包下了其他同学不屑做许多事:擦白板,收课堂练习,发家庭作业等,然而作业依然完不成。学校为他转过几次班,勉强读完初二,全年级十二个班的班主任便谁也不愿再让他在自己班上学习。理由是:初三面临考高中,他考试成绩落后,影响本班的升学率。
为此,张浩林远在美国的父亲张耀东坐卧不宁。忙托在北京照料儿子的亲戚转告学校里一位沾亲带故的语文老师说,他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习两年中文,并不让他参加升学考试,等他再学一年,就会把他接回美国来读高中。
语文老师收下张耀东让亲戚转交的束修,答应让张浩林转到他任班主任的班里上课。学校领导考虑到张浩林入学时,他父母缴纳了高额赞助费,如果让他退学,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于是同意让张浩林继续留学。
上了初三,张浩林依然故我地站在讲台边为老师擦白板。班主任“道而弗牵”“开而弗达”,既然张浩林不在乎考试成绩,索性就免除他的家庭作业,代之以让他帮自己干些杂务,一省自己的时间,二省张浩林的麻烦。
班主任是个思想开放,立异求新之人。尤其言谈举止,极其与时俱进。二十年前,有个跟随父母来北京工作的日本学生,插到他的班上学习,他便深感从事涉外工作意义重大:一能证明自己“知洋开化”,二可得洋人的“奇技淫巧”。和那位日本学生的家长聊过两次,虽词不达意,靠笔头传情,但他已知晓了日语的精髓莫不源于汉唐之风。于是再次见到日本学生家长,便以自己理想的日语问候:“可曾饭否?”以代替俗不可耐的“吃了吗?”这段美谈流传甚广。后来有学生见他从身边走过,抽不冷子回头冲他背后来一句“可曾饭否?”他听后甚为得意,翩翩转身,视竖子可教,于是回一句:“偏过也!”于是有学生给他起外号:“偏过也”。这个外号大约叫了六七年,又有香港的学生在他班上借读,于是他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意识到了广东方言的时尚,便常在广廷大众之间有意无意来一句“有木搞错啊?”“嗨啦,嗨啦!木关嗨!木闷题!”几年后,这种半生不熟先天不足的鸟语,似乎要被另外一种进化不全发育不良的方言所取代,于是他又捉摸着班上一位男不男女不女的台湾学生的发音和腔调,讲课时把“建设和谐社会”,说成“打造和谐社稷”,“努力奋斗”,说成“奋力打拼”,满嘴透着粗野和土气,便以为自己升华了境界。每逢说“很好”时,一定要改成“蛮好”,似乎不野蛮到一定程度就不好。本来“女人”一词已经按长幼进化为“女生”和“女士”,并有“妇女”或“女性”作为概称,他却没大没小地统称女人为“女生”,那蛮横劲儿恨不能连他母亲都要再拖回到学校去当一回他的学生。自从张浩林到了他的班上,他说北京话时用过的“平上入去”四个声,一律节俭为平声,以示与国际语言英语接轨。见了张浩林则全是平声地说;“在放学后的最近一个未来里,我请你卡姆淫到我的奥非斯里来,帮助我从事一些教学上的事务。” 于是满脸迷茫的张浩林便在每天放学后,“卡姆淫”(Come in)到班主任的办公室,按照他写好的标准答案,帮他批改所有其他同学的语文作业。
不久,数学物理化学等任课老师,窥出了语文老师的奥妙,也如法炮制,以张浩林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为由,罚张浩林“卡姆淫”到他们的“奥非斯”里,替他们批改本课的作业。英语是学生花费功夫最大的课程,张浩林免修此课,于是各科老师达成协议,瓜分他的英语课时间。学校领导获知此事,认为老师们的创举“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科学发展的可持续性”,张浩林也未有怨言,便决定因势利导。
为了避免张浩林在帮助各位老师“从事教学事务”时,出现差错和纠纷,学校特地为张浩林制作了一份状似合同的表格,上面列明各位任课老师的名字和批改作业的份数,以便张浩林批改完作业后让各位老师签字验收。
张浩林当了老师的“助手”,洋洋自得。在美国,学生做志愿者帮助他人,是荣耀而非处罚。帮助老师做教学事务,是对优秀学生特有的奖励。在美国时他是全A生,一学期才轮到三次机会。他将此事大言不惭地电话告知父亲,言语中多沾沾自喜。张耀东听了,难得糊涂地不予点破其中的微妙。
张耀东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美国的。懵懵懂懂求学,跌跌撞撞立业,磕磕碰碰成家,一路跟头把式地摔打过来,学会了循规蹈矩。有了孩子,悠然自得中忽然产生了“把根留住”的意念,却不知所以然。苦思冥想了一阵,大彻大悟:原来这“根”便是中国文化和传统。于是他要求孩子学母语中文,让孩子在家里说汉语,周末去中文学校学习。然而孩子的母语是英文而非中文,对于汉语,他除了听和说外,阅读和书写不尽人意。于是他决定让张浩林到中国去留学。
张浩林年少单纯,属于“没有吃过人的孩子”,因而张耀东对他独自远行,多不放心。两年前他带张浩林去中国旅游,在广州火车站,走在张耀东父子前面的一个人从口袋里掏东西时,把钱包掏丢在地上,似不知晓。张浩林见了,便跑过去捡了起来,张耀东一把没拦住他,他冲着丢钱包的人就边喊边追了过去。路边有人跑出来拦住他,说钱包里有钱,不要去追失主,他们两人平分。张浩林不理,继续追赶。不想丢钱包的人听到喊声却越跑越快,不愿让他追上,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看。张浩林终于汗流浃背地追上失主,告知他丢了钱包,失主却说没丢,让他少管闲事。张浩林晃着钱包说刚才亲眼看到是他丢的。失主听了,一把抓住张浩林,说张浩林偷了他的钱包,钱包里的钱不见了。刚才要和张浩林分钱的人也跑过来,指认张浩林偷了钱包,说着动手就打。围观的众人笑着只看不语,有着入戏般地聚精会神。张浩林的父亲带着警察赶来,打人的一伙见了,夺过张浩林手中的钱包,如鸟兽散,众人大呼扫兴地失望散场。挨了打的让张浩林苦恼了两天。张耀东对他说,这叫经风雨,见世面。世上本没有和谐,信奉的人多了,也便就有了和谐。
张浩林留学中国后,张耀东常在联系中提醒他,做事须符合中国特色,子曰“有礼则安”,“礼者,不可不学也!”然而张浩林不知所云。有老师过生日,同学们在家长的陪同下给老师送礼物,请吃饭。张浩林邯郸学步,自制一张生日卡片,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上“教学相长”,送给老师。收了其他学生家长现金卡的老师,着实不愿与他“相长”,嗤之以鼻,把卡片扔进纸篓。
老师的职责,在于教导学生了解世界,然而多数老师的言传身教,常让学生对世界产生误解。一天,张浩林照例被数学老师罚去办公室,帮她批改作业。数学老师闲坐一旁和其他老师谈论各自的汽车,说近来因为忙,一直没去汽车维修店给汽车换机油,总担心汽车要受损。张浩林听了,有心没肺地插话:“你为什么不自己给汽车换呢?”老师听了瞪了他一眼:“废话,给汽车换机油那么难,谁会换?”张浩林说:“其实并不难,我可以教你。我跟我爸爸学的,曾经帮我爸爸换过。”物理老师撇着嘴说:“你们生活在美国,连给汽车换机油这种脏活,都要自己干,而且你还是个孩子,你们美国人的日子怎么都混成这种穷酸样?”说话时两片美过容并更加血红的嘴唇,开合之间,呈现着“咬你几口才出气”的狠状。
张浩林不以为然,拿出一张纸,写明所需要的工具、备件和机油,让老师去买回来,他帮老师换。数学老师生气地撕碎了他写的纸,怒斥他不知长进。第二天,张浩林自己带来了工具、备件和机油,放学后帮老师给汽车换机油。学校老师听说后,都跑来看新鲜。数学老师首先声明:“我的车可是名牌豪华车,如果你弄坏了,就要赔一辆新的。”
这位数学老师是学校里著名的名牌老师。无论是身上从里到外穿的,还是手上提的戴的,非名牌不予近身。尽管货色真假有诈,只要身上牌子有名,人便随行就市地身价攀升。如同她那脸上割过的眼皮和隆过的鼻子,她从不在乎真假,只要和某位明星脸上的器官一样名状,她便自觉高尚。这在当今人人“不差钱”就差底气的中国,是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喜好。数学老师的汽车,是一辆由中国组装的二手的德国货,占着名牌,数学老师便逼尚未的名牌丈夫,勒紧腰带买了下来。攀比别人的汽车,她只讲设计厂家,不讲出厂日期。按时换过两次机油,再到期限便就心惊肉跳。盼着如果换机油能像公费医疗看病吃药不花钱一样就好了。上次换过机油备件,她心疼得三天没吃午饭,头晕眼花地开车到父母家,一边说自己正在减肥,一边大快朵颐地猛填肚子。听说张浩林能帮她换机油,心里早有了生意清淡的妓女拉到了多情嫖客时的快慰,只是须装得矜持,似乎更可以收到加价而沽的奇效。
张浩林于众目睽睽之下,给数学老师的汽车换完机油,围观的老师无不一言蔽之:“这学生能干,就是不务正业。要是从小生活在中国,肯定是学习尖子,将来考名校,当官员不在话下。美国学校误人子弟,教育出来的学生不求上进。”唉!人们常常侮辱自己不知道的真理,却不自觉本身正在用生命来补偿自己的愚昧。
从此,全校老师的汽车,几乎都让张浩林帮忙换机油。老师们嘻笑着说“不是为了省钱,就是觉得好玩儿”。有时张浩林忙于批改作业“好玩儿“不过来,老师就求他的班主任给与安排。张浩林的班主任俨然成了张浩林的经纪人,高兴了就把张浩林当成礼品,送去其他老师那里“玩儿”一阵。当初不让张浩林进自己班学习的老师,见此后悔不及。
初中毕业时,张浩林参加毕业考试,班主任和学校约定,张浩林的考试成绩不计入本班成绩,以免影响班级总成绩排名。考试结束后,张浩林申报吉尼斯纪录般地打电话告诉父亲:这一学年里,他平均每天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两百四十本,每一道题他都看了两百四十遍。整个学年他共批改作业四万三千二百四十六本。他把所有老师签名的交验作业表格都完整地保留下来。
毕业考试成绩公布出来,张浩林名列全校前十名。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都积极地把他的考试成绩列为自己的教育成果上报。如同得了头胎的媳妇向公婆邀功。校长即和张浩林的父母联系,希望他们能让张浩林参加本校的升高中考试,继续在本校留学。至于入读赞助费,可在前例缴纳的基础上,略有额外增加。校长说完“嘿嘿”两声,那满口宰人的血腥,已弥漫到万里之遥的另一半球。
张浩林带着留学的酸甜苦辣,返回阔别两年多的美国母校继续学习。他把在中国留学时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并由老师签名的一叠厚厚的表格册,展示给本校的老师同学看,师生惊奇不已。于是,学校贪天功为己有地授予张浩林为“乐于助人的优秀志愿者学生”称号,连同他的留学成绩,一并记入他在本校的学业品行鉴定。
不久,当地报纸居心叵测地特邀张浩林发表留学中国的观感,美其名曰:以增加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现状的了解。学区教育总监别有用心地为他的文章配发短评,煞有介事地告诉人们:“在某个时刻,你或许不被整个社会所理解,但你却有整个机会去理解社会。”
2012年2月15日
于美国佛吉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