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未如此地盼望过春天的到来。
然而,冬日的严寒却绵绵不绝,盘踞在这个城市的上空,仿佛一只年迈的老龟,爬到这个城市便再也爬不动了,索性住在了这里。她住在城市中一座上了年纪的公寓中。呼啸的冷风吹过窗子的缝隙,发出一阵阵“呜 ~~ 呜 ~~ ”的哨音,薄薄的四面墙壁挡不住严寒,公寓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她将自己卷在被窝里,却仍然感觉身体冰冷,她诅咒着寒冷,期盼着温暖能在身体内苏醒并渐渐扩大。她正在读着一本情节悲惨的书,这让她感觉翠绿的生命和世界正在灰色的冰冷中消融。
也不知过了多久,风终于停了,天色开始蒙蒙发白。一夜无眠。她将身体从被窝中挪动出来,踢着厚厚的拖鞋来到窗口,从衣袖里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指挑起窗帘的一角,窥视外面开始苏醒的世界。路灯的璀璨让她感觉一阵茫然,流萤般偶尔掠过的车灯更使她眩晕,霓虹灯仍旧在冷清的街道上方闪烁,一切都显得如此陌生。
她轻轻合上窗帘,打开头顶的大灯,顿时一股明黄色的亮光从上倾泻下来,这让她感觉到了一丝丝的温暖与生气。她为自己煮上一壶咖啡,开始清理杂乱的书架。她缓缓拿起一本书,抹去上面的灰尘,再缓缓将书重新摆回到书架上,可是一张照片却从书页里挤了出来,在她面前以极为夸张的姿势飘落到脚下。
照片上是她,和她的他站在一起,青春和笑容在两人的脸上荡漾。她拂去照片上的灰尘,感叹照片上的自己是那么年轻、阳光而陌生,仿佛是几个世纪没见面的老朋友,此时,耳边却响起那句曾令她伤心欲绝的话:“我们之间完了”。
完了,完了。。。她好像听见这两个字不断地从曾经被她依恋、爱慕、甘愿付出青春、甚至天真地以为会相伴一生的他嘴中说出来,如同重锤不断敲打在她心上。她听朋友说过,汉语中最有力量的字不是别的,就是这个“了”,它代表着一种宣告、一种终结、一种毫无通融毫无余地的绝望。完了,这个“了”断却了她一切的梦想与希望,曾经对自己如山一般的依靠,如今带着另一个女孩远走高飞。她如同一只断翅的雁,看着同伴们往南方的湖泊飞去,自己却无论怎样哭叫、怎样奔跑,都只能留在冰天雪地的北方,无法再飞翔。
她将照片丢在垃圾桶里,呆呆立了半晌,却又突然将照片拾起,重新塞回书架中。她突然开始害怕现在的寂静,慌乱中她打开了 CD 机,一段悲伤的音乐顿时充满了四面墙壁中的空间。
习惯每天早上,看见你写给我的信在信箱。
一边吃早餐,一边看,三年来重未间断。
习惯每天晚上,在书房一个人静静地回想,
一字一句地,写给你,生活点滴片断。
收信人是我,靠着你的感受活,
很像纸放进火,让爱多燃烧一些时候。
寄信人也是我,想象你可能关心我,
仿佛船飘向海,就算不停摇摆,都觉得是爱。
。。。。。。。。。。。。。。。。。。。。。。
这歌声使她的心情更加灰暗,却再也无力去碰触那放出音乐的匣子。她跌坐在床头,仍随纷乱的思绪在脑中翻腾。
“爸爸在哪里?”,她仿佛看见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从床头睁开眼睛,仰起头问坐在床边紧紧搂着她的妈妈。妈妈的眼睛像火炭一样通红,眼神却像漆黑的夜一般茫然而冰凉。
“爸爸走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妈妈脸上带着泪痕,却努力挤出一点微笑来回答女儿。
“那,爸爸还回来吗?”,没有回答,只有一阵沉默,小女孩认真地盯着妈妈的脸,不敢眨一下眼睛,生怕错过了妈妈的回答。
“爸爸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好久,妈妈终于挤出这句回答,小女孩突然扑入妈妈的怀中大哭起来。。。
她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又是这个“了”字,这个绝望的“了”字。走了,就意味着走了,同时也带走了一切的希望,它无情地夺去了小女孩童年的欢乐与盼望,就像妈妈说的,爸爸重未回来过,直到今天。虽然她早已知道,爸爸去的地方,是另一个世界,但她多么希望这个“了”能有一次差错、一次意外,让那已经在记忆中模模糊糊的笑脸,能突然在梦中出现。她企盼着再感受一次温热的大手和硬硬的胡渣,可这个梦,却从未出现。因为,爸爸走了。
音乐已经停止,房间中再次一片寂静。
她眼前又出现了一张满是油腻的笑脸,这张笑脸属于一个秃顶、挺着啤酒肚的中年男人,笑脸正对着她说:“你被解雇了”。她没有问为什么,只是转身默默地开始收拾桌上的档案和文具。这张笑脸,就在三天前的傍晚加班时,悄悄挤进她的办公室,将手放在她的肩头上下滑动,不怀好意地笑着。她如同一只受惊的野兔一样跳起来,冲出了办公室,她感到背后的笑容迅速地收起。
“你被解雇了”,笑脸开始狂笑,脸上的皮肉在笑声中纷纷一片一片落下,露出一片狰狞的凶恶,她知道这个“了”字意味着什么,她什么也不必说,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不真实的原因却有千百个。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空前发达的世代,人类的一切其他东西都退化了,唯有玩弄语言与文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她头也不回地走进电梯,又走出电梯,电梯门在背后砰然关上,她感觉世界的喧嚣和人们的笑声都在她背后将门砰然关起,只留给她一片寂静。
屋子里静的可怕,窗外却隐隐传来了人们忙碌的各种声音。又是一个阴冷的天气,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阳光企图穿透的一切努力。她虽不信神,可她的心却在大喊:“神啊,你为什么离弃我?”,耳边此时仿佛传来以色列人的窃窃私语,“这人在呼叫以利亚呢”。
终于,她决定逃离这片寂寞,去街上走走。她认真地收拾着镜子中略显苍白的脸,仔细地系好围巾,开始走出这四面墙壁包围的牢笼,走到了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可是,她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去,于是漫无目的地向街道另一头踱去。她的缓慢而优雅,与身边的忙碌和浮躁相比,是那样的不和谐,又是那样的和谐。这世界本来就由和谐与不和谐矛盾地组成,因此没有人注意她。
她慢慢走过一座石头的房子,里面隐隐传来悠扬的歌声,这吸引了她。她停下脚步,试图听得更清楚,可是歌声仿佛风中漂浮的花瓣一样无法捕捉。她轻轻推开石屋的小门,歌声于是突然迎面扑了过来:
The blood that Jesus shed for me
Way back on Calvary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It reaches to the highest mountain
And it flows to the lowest valley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It soothes my doubts and calms my fears
And it dries all my tears
The blood that gives me strength
From day to day
It will never lose its power.
……
这是一座教堂,里面坐着许多人,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里,每个人都在开口歌唱,唱这首她重未听过的歌。旋律,仿佛一股温暖的南风,轻轻地拂过冰面,冰面渐渐地破裂了,消融了,她看到冰面下露出碧绿色的湖水,水波随着风的脚步荡漾。她甚至感到音符随着风吹进她的心里、灵魂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咯噔一下破了,使她感到乏力、心中却充满温暖与安慰。教堂墙壁上燃烧的蜡烛,驱走了她身上最后一点严寒,也复苏了她的灵魂。这里没有人注意她,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里,她悄悄地在最后一排坐下,闭上眼睛,跟随着旋律轻轻哼唱。
那天,她不知自己坐了多久、唱了多久,只记得闭上眼睛的时候,身后的世界就不再存在了,只剩下一片虚空。她躺在虚空里,身下的云仿佛一只温暖有力的手托着她,她心中充满安详,已没有焦虑、没有害怕,闭上眼睛忘情享受这一切,似乎有一个温柔的声音隐隐从遥远的云端传来:“我的孩子,我一直在等你,你终于来了。”
当所有音乐都停止的时候,她才缓缓睁开眼睛,偌大的教堂里已经空空荡荡。她发现自己身边站着一个头发银白、却梳得一丝不苟的老人,老人和蔼地微笑着,递给她一本厚厚的书,“孩子,上帝是信实的,信靠他的人必不会失望,他在寻找你,而你,将在这本书里找到他。”
她茫然地坐着,似懂非懂,当她终于明白老人是要送给她这本书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接过,站起来对着老人鞠了一躬,轻轻说出“谢谢”,然后带着些许轻松,离开了这座石头教堂。
晚上的时候,她不再觉得自己寒冷而凄凉。她的身心与灵魂,已经完全融入到了那本厚厚的书的文字中。她看的是“约翰福音”,每句话、每个字,她都认真地咀嚼,她感到这文字中仿佛充满了生命,每当她看完一个字,这个字就成为了一星亮光,在她的心中点燃,将她的灵魂照亮。她被耶稣口中的话一句一句地震撼,每句话撼动的都是过去所经历的一切在她心头所蒙的那一层厚厚的壳。她感到裂纹在心头的硬壳上渐渐蔓延,那层骄傲的壳、那层悲伤的壳、那层坚硬的壳,正在土崩瓦解,露出的,是里面一颗柔软的心。有什么东西,似乎正在进到心里来,她努力捕捉着,对,是平安、是爱,她感觉到爱与感动在她心中堆积着、翻滚着,一切的泪水、悲伤、哀叹,都被遗忘。
她看到耶稣被鞭打、被钉上十字架,她的心一阵阵发紧,仿佛一只手揪住她的心,让她几乎无法呼吸。当她看到耶稣低下头,说“成了!”,她才注意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是呵,她的朋友说得没错,这个“了”字的确饱含着力量,这个“了”字不是一种绝望的宣告,它是一个庄严的宣告,一个生命的宣告,它没有为过去的一切画上句号,它带来的更是蓬勃的希望与梦想。完了,完了有什么可怕的呢?旧的完了,说明新的一切正在孕育,心中有盼望,梦想就决不会中断。成了,是的,成了,她现在已完全明白这两个字的含义,耶稣的一声“成了”,从此为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她突然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多么可笑,将自己捆锁在亲手编制的牢笼里,而现在,她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完全的解脱,自己的灵魂已经彻底的自由。
第二天的清晨,她带着微笑走在路上,不管别人诧异的目光,与擦肩而过的每个人打招呼。她突然发现,自己过去一直低着头,居然没有发现路边的梧桐树已经开始长出嫩芽。天空已经不那么阴沉,厚厚的云层终于打开了一条缝,一缕阳光撕裂着缝隙,肆无忌惮地倾泻下来,照得身边的一切都金灿灿的。
她从未如此地盼望过春天的到来。然而,春天真的悄悄来了。
光秃的林荫路
在它吹拂时
有种种奇遇 ......
----- 霍夫曼斯塔尔"早春"节录
嘿嘿, 别问我, 我也不知他是谁, 第一次读到他的诗, 顺手抄下一段.
来问候一下, 祝顺利, 祝好!
有关你的浪漫主义一文, 你真的写的很好, 有自己的真实体验, 富于启发性. 它启发我去思考. 我想, 信仰绝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 她也是现实主义的. 这两者分不出哪个更重要, 也分不清她们的界线在哪里. 不管读旧约还是新约, 我都能感受到她里头有股现实主义的力量. 没有现实主义的力量, 我们的信就很单薄, 就失去了地球上的意义. 这个现实主义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意思, 而是说 --- 怎么讲, 非常难解释 ---- 我们的信, 她是真实的, 她和我们的生活,人生息息相关, 她使我们的人生变得真实, 变得有意义. 信, 和生, 难分难解.
谢谢, 再叙.
耶稣说:"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谢谢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