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专辑分享】柏林情思(上)

(2006-10-23 20:11:36) 下一个


 

 


【 柏林情思(上)】

小提琴篇
【唱片名称】Tweedier feeling in Berlin/柏林情思  【演 奏】柯岗(小提琴),罗斯勒(大提琴)  【出版公司】中国青少年音像出版社 【唱片编号】ISRC CN-A71-99-322-00/AJ6 BBBL01 专辑简介:专辑收录了富有日尔曼民族浪漫情怀的大提琴和小提琴作品。由伟大的俄罗斯小提琴蒙柯舒和德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罗新勒演奏。柏林这座森林城市的绿树繁花中不仅有黑格尔的哲思、菲特烈大帝的雄心也孕育了日尔曼民族的浪漫情思。巴赫、贝多芬、舒柏特、韦伯…,德国音乐家的艺术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是朴素、宁和、简约之息。是巴赫的气质,更是柏林的气质,而舒伯特。舒曼音乐中的优雅、真诚、纯朴和浪漫的伤感则是德国人的性情的另一面。本专辑通过高清晰的现代数码录音,充分展示了史土最重要的两种独奏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惊艳美声。在如歌的旋律中我们与柏林心心相通。




 

1. Sarasate: Zigeunerweisen 流浪者之歌 (萨拉萨蒂)

  又名《吉普赛之歌》,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萨拉萨蒂的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 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

  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起源于印度,是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作者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演奏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全曲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Moderato中板,c小调。4/4拍子。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Lento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奏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在这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

  第三部分:Un poco piu lento稍微缓慢的缓板,2/4拍子。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第四部分:Allegro molto vivace 2/4拍子,急变为极快的快板。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的另一方面--级能歌善舞。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试听

2. Kreisler: Love's Joy 爱的欢乐 (克莱斯勒)

  这是一首运用了维也纳乡土旋律的幻想小曲,内容相当伤感。一段维也纳古都风采的序奏旋律首先出现,接下来的中段旋律为缓慢的行板,B大调,3/4拍,徐缓的圆舞曲充分表现了小提琴双音和波音的魅力,具有咏叹调和间奏曲风格,之后由序奏材料引出来的第一段旋律再现, 全曲结束。 整个乐曲的演奏时间仅三分钟。这首小品的演奏技巧虽然极为复杂,内容却很充实,不会给人以特意炫耀小提琴技巧的感觉。克莱斯勒出生于维也纳,也成长于维也纳——这首曲子的中段慢板旋律充满了他对祖国的恋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被人填上歌词而成为《战士之妻的摇篮歌》,直到现在仍有人唱它。

 试听

3. Kreisler: Love's Sorrow 爱的忧伤 (克莱斯勒)

  此曲与作者的另一首小品《爱之欢乐》成为一对“姊妹篇”,两首小品的知名度不相上下。本曲同样是依照维也纳地区民谣风格的圆舞曲作成,为a小调,3/4拍子,略带烦恼及伤感。相当清丽的主旋律首先出现,接着是这一主旋律的变奏形式,乐曲的中段旋律色彩较为明朗,仿佛是忧郁之中对幸福和欢乐的憧憬,然后经过变奏,再回到主旋律。本曲与《爱之欢乐》有相同的速度和相同的形式,但两曲又各具特色,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连起来欣赏时趣味更浓。两曲的演奏时间都在三分钟左右,并且都曾被改编成为管弦乐曲及其他器乐曲。

 试听

4. Tchaikovsky: Serenade 小夜曲 (柴科夫斯基)

  作于1875年,小提琴独奏,管弦乐伴奏的乐曲(在演奏会上,常以钢琴伴奏演出), 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通俗演奏会常选的曲目。

  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成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给无情人之歌”了。乐曲为行板,降b小调,后又转为降a小调,3/4拍子。小提琴独奏的主题在G弦上展开,如长吁短叹般甜美而又充满悲情,饱含着抑郁的色彩。

 试听

5. Chopin: Fantasia 幻想曲 (肖邦)

 试听

6. Beethoven: F major Romanza F大调浪漫曲 (贝多芬)

  作于1802至1803年间, 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充分体现出作者在旋律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本曲为2/2拍子,F大调,回旋曲形式。此曲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

  首先,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并附有很多美妙的装饰音,真是华丽至极。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

 试听

7. Massenet, Jules: Thais 泰伊斯冥想曲 (马斯涅)

  马斯涅《沉思》, 原曲为马斯涅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涅的代表作品。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四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由于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她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 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

  乐曲结构简单,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试听

8. Elgar: In Praise of Love 爱的礼赞(埃尔加)

  本曲不仅是作者埃尔加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名篇。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是极适用于舞会和沙龙等场合的音乐。

  乐曲为典型的"ABA"三段体加一个尾声构成。A段主题为E大调,4/4拍子,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情人的绵绵情话;乐曲的B段主题转为 G大调,柔美的曲调中多了一丝哀怨的情调;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华丽过门,乐曲又回到A段,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A段主题的变奏形式下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

 试听

9. Wieniawski: Legende, Op. 17 G小调传奇,作品第17号 (维尼亚夫斯基)

 试听

10. Bach: Aria on the G String 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

  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试听



原作: 璎 珞 整理:Autumn

来自Autumn的问候 2006.10.24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Autumn 回复 悄悄话 EZL好,为修复链接才看到这里的留言,希望你的梦没有飞得太远~~~
EZL 回复 悄悄话 给梦插上飞翔的翅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