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4)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2024 (302)
2025 (6)
罗斯金自画像
罗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是英国作家、水彩画家、艺术评论家、社会思想家、业余地质学家、赞助家、慈善家。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主要的艺术评论家,也是英国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本身也是个天才而多产的艺术家,以水彩和素描见长。他写作的题材涵盖从地质到建筑、从神话到鸟类学、从文学到教育、从园艺学到政治经济学,可谓包罗万象。他的写作风格和体裁同样多变,从随笔到专著、从诗歌到演讲、从旅行指南到说明书、从书信到童话他都写过。代表作有:《近代画家》、《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的石头》、《时至今日》、《芝麻和百合》、《劳工书简》,总计39卷,使他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趣味的代言人。
罗斯金的作品内容深刻厚重,语言生动优美,影响了甘地、托尔斯泰和普鲁斯特,普鲁斯特用了六年时间研究罗斯金的著作,虽然他的英文并不好。他说他通过读罗斯金的书提高英文。
他是一个独生子,父亲是一位成功的苏格兰雪利酒商人,也购买和收藏艺术品,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水彩画。他父亲一直鼓励他从事绘画和诗歌创作。每年夏天他随父母游览欧洲名山大川,参观古代建筑和名画,培养了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
作为虔诚清教徒的母亲,从来没给罗斯金买过玩具,她认为所有的玩乐都是罪恶,而是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他的大部分教育在家中进行,由母亲精心培养。他18岁考入牛津大学。母亲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幸的。”父母的溺爱和严厉管教,影响了他的心智全面成长。他母亲掌控了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个对父母惟命是从的“情感缺陷患者”。
罗斯金10岁开始发表诗作,15岁在自然历史杂志发表三篇自然历史文章,18岁《建筑的诗歌》在建筑杂志连载,20岁一篇气象科学现状简评在气象杂志发表。1843年24岁的他因《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s)一书而成名,并使其拥有众多追随者,其中就包括英国大文豪王尔德。书中他高度赞扬了威廉·特纳(J. M. W. Turner)的绘画创作。1860年完成《现代画家》第六卷。
1847年拉斯金29岁,主要是依从母亲的意愿,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喜欢她,便娶了家庭世交的女儿,漂亮的艾菲·格蕾(Effie Gray 1828——1897)为妻。他们自小就相识。拉斯金在格蕾12岁时,开始给她讲绘画艺术,并赠送格蕾一本自己编写的,现在已成为经典的童话书《金河王》 (The King of the Golden River),这是罗斯金一生中唯一一篇用童话题材写成的作品,也许就是为她而写的,至少是从她那获得灵感。但洞房花烛夜,他看到她的裸体感到厌恶。艾菲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他说了各种理由,不喜欢孩子、宗教原因、保护我的美,今年他终于说出真正原因,他想象中的女人和在我身上看到的很不一样,他之所以没有让我成为他的妻子是因为4月10日第一个晚上他感到我这个人很恶心。具体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他有那种感受谁也不知道,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是青春期之后艾菲身上有了下体毛,和他平时看到的雕塑绘画中的女人不一样;为了雕塑里幻想的纯洁而禁欲;他看到了月经;因为他不知道她爱不爱他,很明显她的父母把她嫁给他是为了不让父亲破产;他的婴儿化情感思维使他无法在成人的感情世界里正常生活等等。不论怎样,虽然没有得到夫妻间应有的亲昵与温柔,头几年他们的生活还算幸福,她聪明可爱,他们一起去跳舞,他喜欢和她交流。但看样子他永远不会让她成为真正的妻子。
1948年出版《建筑的七盏灯》,1951年出版《威尼斯的石头》。
罗斯金是前拉斐尔派的主要拥护者。他赞赏该画派的灵魂人物约翰·米莱斯(Millais)在其成名作《奥菲利亚之死》(Ophelia 1851-1852)中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和对宗教符号的运用,便主动邀请他来和自己一起度假。米莱斯当时还穷困潦倒,视罗斯金为伯乐。罗斯金的父亲给米莱斯一笔可观的佣金,让他给自己的儿子画一幅肖像。米莱斯以苏格兰的山野瀑布为背景的肖像画《约翰·罗斯金》是该派代表作之一,它开始了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变:风景画的兴起,尤其是那种对大自然的忠实描绘的风景画。
罗斯金 米莱斯画
因为这场聚会,米莱斯和罗斯金的妻子格蕾相识了。之后,艾菲担任米莱斯的人体模特儿,米莱斯看到了她深藏在心底的开朗,她的善良,她的才华,也看到了她的苦难。俩人因过从甚密而坠入爱河。第二年,艾菲向罗斯金提出离婚起诉,理由是因为他性无能婚后未曾圆房。拉斯金承认没有圆房这一事实。拉斯金与埃菲的婚姻只持续6年便结束了。从此拉斯金开始埋头工作,长期致力于威尼斯城建筑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次年艾菲嫁给了另一个约翰,并为他养育了八个子女。由于格蕾和拉斯金的婚姻以离婚告终,她不能再参加某些社交活动,特别是有维多利亚女王出席的活动,都不会向她发出邀请。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出版后遭到许多非议,有人甚至怀疑他有恋童癖。他说明过在他的生活中没有和小女孩有过亲密接触,《洛丽塔》完全是凭空想象的作品。有评论家认为他可能部分从罗斯金的经历获得灵感。
罗斯金的个人生活并不幸福,但他有过爱情。1858年罗斯金收到一个母亲的来信,信中说他是唯一一个好的绘画老师,她想让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开始就接受正确的绘画教育,特别是小女儿罗莎(Rose La Touche , 1848-1875),看上去很有潜力。罗斯金在《过去时代》里详细记述了她第一次学画时推门进屋的样子。此后的15年时间里,他用画笔记录下她。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不见面时用书信联系。事实上他爱上了这个少女,大部分评论者认为时间是在她14岁到18岁之间。这场可能违背常理的爱情延续多年。她是个奇特飘袅的女子,写奇特的诗,患有贫血症。罗斯金的爱对他来说既是幸福也是折磨。1862——1865他们没有见面,1866年,46岁的他向18岁的她求婚,虽然她本人没有拒绝,但要他等三年。
她父母担心他们真的会结婚,便写信给艾菲询问有关他们离婚的传言是不是真的。艾菲说罗斯金不愿和她发生性关系是因为他觉得她有内科病,她说他不可能让一个女人幸福。有人认为这是艾菲对罗斯金的报复,也有评论者认为艾菲担心假如他们结婚生子会使他们离婚的基础——他性无能不攻自破,她和米莱斯的婚姻便不再有效。罗莎的父母从她的信中读到罗斯金是个厌恶女人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个建议的影响,还是因为对宗教态度的不同,她的父母拒绝了他的求婚。他们家是虔诚的福音派教徒,而他正渐渐远离宗教。他需要通过中间人才能和她通信。罗莎写道所有的事情令我痛苦,我在伤害我自己。有人觉得她的父亲在虐待她。她母亲则认为她的精神出了问题。她的医生也认为她有些歇斯底里,那时上流社会的女孩子容易患上此病。
60年代后,罗斯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一改前期的美学风范,开始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著名作品有政治经济学论著《时至今日》,1862年出版,和演讲集《芝麻与百合》,1865年出版。
1869年罗斯金和罗莎在皇家学院偶遇,这是3年来他第一次见到她。这么多年来在他的口袋里一直带着她答应考虑他们结婚的信,他想把信退还给她,她没有接受。此后他们定期见面。他又向她求婚,她说医生告诉她她不适合结婚,但假如婚后不过性生活她愿意嫁给他。罗斯金不同意,怕这样会影响他的声誉,坐实了前妻对他性无能的指控。然后他们又不再见面。
同年他被任命为牛津大学第一位美术教授。
70年代起,罗斯金逐渐失去理智。
1871年他出资1万镑兴办圣乔治会,企图实现他的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建立一个乌托邦。但他所倡导的事业得不到人们的支持,毫无建树。加之体弱多病,不免于悲观抑郁之中夹杂着愤怒情绪。出版第一卷《劳工书简》,第三卷1884年才出版。
随着罗莎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父母允许罗斯金来看望。他在他办的月刊上向世界宣告:我想让她成为我妻子的女人正在死去。
病床上的罗莎 罗斯金素描
1875年,二十七岁的罗莎可能死于厌食症,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心碎或疯癫而死。五十六岁的罗斯金失去了追求了十六年的爱人,对他冲击很大,他躁狂症爆发。后来他曾试图为罗莎招魂。他继续活了25年。
罗斯金和唯美主义的代表画家惠斯勒之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有一天,罗斯金和王尔德一起参观一个画展,罗斯金对惠斯勒所作的《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烟火:黑和金的小夜曲》一画颇为不满。这是一幅在黑色底子上洒满不规则色点的油画,罗斯金认为这是泼一盆颜料在观众脸上:“把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1875年,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的罪名向法院控告了罗斯金,与罗斯金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法律诉讼,最后法庭判处罗斯金有罪,但只须支付十便士的罚款。惠斯勒为支付一半的诉讼费而囊空如洗,却因此声名大振。而官司失败和罗斯金最后走向疯癫也有关系。
罗斯金有一句最著名的句子:“除了生命之外别无财富”。他所说的生命包括爱的力量,快乐的力量,敬慕的力量。1879年他父亲去世后,罗斯金声明社会主义者与富裕不可兼得,将所得遗产分赠各家教育机构,包括在帕丁顿的由他本人成立的有乌托邦性质的圣乔治公会、在切尔西的怀特朗学院与在坎伯韦尔的约翰罗斯金学校。
晚年的罗斯金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自传中写道:“医生认为我是过劳成疾,但我发疯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工作没有带来任何成果。如果大家知道我的作品得到何种待遇,就会明白我的痛苦了:我花七年写一本书,燃尽生命之火,出版后却没人相信里面的话。”
“我不相信你们之中有任何人想住在这样一个房间里:柜子里放着一个被谋杀的男子,即使用了化学药物尸体保存完好,即使从头顶上长出一株向日葵。”这是罗斯金的文字。
如你所言罗斯金是个完美主义者,很多人宣传自己的理念却不实践,而他为了他的乌托邦散尽家财,据说晚年生活很拮据。在感情生活上也是这样,对他不爱的人根本没有欲望,可能是带着他的童贞离世的。
说到洛丽塔,有一种爱似乎接近完美,例如不丹国王爱上王后时,她好像才七岁,好在他也是少年,青梅竹马。而一个成年人爱上一个少女,则要有许多担待:例如亚历山大二世爱上卡特琳娜时,她只有九岁,却极富个性,令他一见钟情,他也是一直等到他长大。
罗斯金似乎保持着完美的单身,可是内心有着不断的冲突·躁动和痛苦。。
至于为什么新婚之夜没有圆房,我觉得他的最后一个解释可能有另一种解释。很难想象一个搞艺术的人会不知道女人脱了衣服之后是什么样子,裸体模特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有没有可能不是体毛而是因为肥胖?那时的穿着很难看出体形,而体形是会影响像他那样唯美主义者的欲望的。是个谜,只有罗斯金自己知道。他宁可和艾菲离婚而不去捍卫自己的声誉,而为了捍卫自己的声誉又宁可不和罗莎结婚,有谁知道背后的动机?罗莎的死因,也是个谜。
和罗莎相比,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对艾菲有感情也是很肤浅的。
很感慨他真实的人生是这样度过的,就像一个完美表象下的层层裂缝,他也许是个完美主义者。其实,他的人生忽然让我明白了劳伦斯为何对那时的英国社会充满的悲愤之情,以劳伦斯的深邃他是懂得社会对人的束缚的,从身体到精神。罗莎的死让我想起西蒙波娃的好友冉冉之死,波娃说她是死于中产阶级伪善的体面,父母以为是为了她好,其实却恰恰害死了她,使其在精神上一点点窒息而亡。Linmu的文中有一个关键的提示,那时上流社会的小姐得歇斯底里的不少,估计也是这种社会束缚的受害者。。
我们之所以不能出名,是因为太正常。
呵呵,开个玩笑!
感谢林教授好文介绍! 涨知识!
谢谢大家,周末好,:))
夺走他妻子的画家把他画得颇具魅力,想起一首诗¨从前慢¨:那时人们颇有风度,对情敌都心存友善。
几部表现维多利亚时期的电影,充满了前拉斐尔派的绘画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非常感谢博主对文学艺术界诸多细节的介绍,这对理解相关作品脉络很重要。
也说明了,上帝造就人时就有了局限性,若一人在某一方面的精力智力超出了常人,那他一定会失去或失常另一方面的能力。The passion of John Ruskin 是个短片,只有14分钟。
土豆,看Effie Gray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