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3
(2006-03-03 14:52:31)
下一个
论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
[ 2005-06-08 10:44 ]
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
从上述地图看,中国在明代已对非洲的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了解因郑和的非洲之航而进一步加深。郑和远航共有七次,历时近三十年(1405-1433年),耗费物力财力无数,卷入人数达数万之多,“每次都带回关于地理和海路的丰富信息以及来自各岛和印度的各种产品”,其航程最远处则是非洲海岸。下面就郑和远航非洲的几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非洲之航的起始 中非关系史的前辈张铁生曾在他的《中非交通史初探》中认为,“郑和的船队第四次出国后(1413-1415年)曾到东非海岸访问木骨都束、不剌哇和麻林等国。”[xxxviii] 然而,从有关史料看,郑和率领的舰队很可能在第三次(永乐七-九年,1409-1411年)即访问了非洲东海岸。世居郑和船队的集结地太仓的陆容曾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记录了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航线:“永乐七年,太监郑和、王景弘、侯显等,统率官兵二万七千有奇,驾宝船四十八艘……,所历诸蕃地面,曰占城国、……曰卜剌哇、曰竹步、曰木骨都東(此处“東”当为“束”之误)、……”[xxxix] 此处的“竹步”为今索马里朱巴河口一带。据《明史·竹步传》载,“竹步,亦与木骨都束接壤。永乐中,尝入贡。其地户口不繁,风俗颇淳,郑和到此地。”在郑和此后的四次“下西洋”中,均未提及“竹步”。因此,郑和船队很有可能在第三次远洋时已达索马里。
非洲之航的路线 从郑和远航是官方的活动,主要与扬威、示好和结盟有关。与此同时,各种商船的对非贸易也因此活跃。那么,当时从中国通往非洲的航路到底有几条呢?有的学者认为有两条,即(1)沿南阿拉伯海岸航行抵达东非海岸;(2)横渡印度洋,经马尔代夫的马累,或印度的奎隆,或斯里兰卡的别罗里抵达东非。有的认为有三条,即(1)马尔代夫-亚丁湾-埃及;(2)奎隆-摩加迪沙;(3)印度-霍尔木兹-亚丁-瓜达富伊角-东非海岸。还有的认为有五条。不过,这些航线基本一致。如果仅就中国至东非海岸而言,至少有四条航线。
(1)中国-奎隆-摩加迪沙;
(2)中国-锡兰之别罗里(马尔代夫的马累)-布腊瓦;
(3)中国-马尔代夫的马累-摩加迪沙。
(4)中国-埃及(或亚丁)-瓜达富伊角-东非。[xl]
非洲之航的结果 这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关系方面,郑和船队远航使中国与非洲一些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官方关系,据《明实录》载,位于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摩加迪沙)、布剌瓦(布腊瓦)、麻林(马林迪)诸国“各遣使贡马及犀、象、方物”。由于一些国家同时派遣使节同船访华,所以,后一次航行往往要送回使节,并带礼物回访。作为回赠,这些国家又要送当地物产。
据南山寺碑记载:在第五次远航时,“木骨都束进花福鹿(即斑马)并狮子,卜剌哇国进千里骆驼并驼鸡(即驼鸟)。” 郑和代表中国曾多次与非洲国家交往,加强了中非之间的友谊,并促进了双方的互相了解。当然,同船带去的礼物与当地物产的交换也使双方受利。费信曾在《星槎胜览》中提到远洋船队用各种中国特产在当地交换。在竹步国,“货用土硃、段绢、金银、磁器、胡椒、米谷之属。”在木骨都束,“货用金银、色段、檀香、米谷、磁器、色绢之属。”在卜剌哇,“货用金银、段绢、米豆、磁器之属。”在福斯塔特所发现的明瓷中,产于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即有1656片,而龙泉表瓷的数量则少得多,彩瓷只有七片。在北非、东非、中南非洲等地都发现了明代瓷器。[xli] 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则有各种当地的土特产,如象牙、犀牛角、乳香、红檀、紫蔗、龙诞、生金、鸭嘴胆礬、没药等。\r
非洲之航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整体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学者已有论述。就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影响而言,郑和之行则有新的含义。这种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就直接影响而言,中国遣使对非洲各国的访问使非洲人对远在亚洲的中国有了感性的了解。有感于中国的慷慨大方,这些国家或派遣使节随船回访以表感谢,或送上特产贡物以表尊敬。非洲的物产使中国人大开眼界,也使双方的交流更进一步。对中国人而言,间接影响是多重的。这种交往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使他们对世界之大的了解有进一步提高。虽然他们仍认为自己位于世界的中心,但非洲大陆带给他们的新奇和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更重要的是,随郑和远航的费信、马欢和巩珍出使非洲后,回国先后写成了《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和《西洋番国志》,他们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非洲地理、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较为准确的资料。另一方面,非洲的落后大大刺激了中国人的“自我中心观”。在他们看来,世界就是如此而已,任何地方也比不上中国的富庶与强大,这种“我族中心论”使他们将非洲人的好客还礼也理解为“酋长受赐感化,奉贡方物。”[xlii] 不容忽视的是,非洲的远航使船队的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得到进一步积累,这可以从《郑和航海图》中体现出来。
郑和远航无疑促进了中国人对东南亚、南亚、东非及印度洋地区地理气候的了解,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进一步熟悉,这为后来的华人移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郑和船队所昭示的中国国力及与他国结下的友好关系,也使已在中国周边各国安居的华人的生活更加安全。东非沿岸的帕泰岛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物质文化因素,这很可能与郑和非洲之行有直接的关系。
非洲之航的意义 郑和的远航船队下西洋确实具有世界性意义,这已为国际学者所公认;它对中非关系发展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首先,这一远航使带偶然性的中非民间交往上升为定期的官方关系;在交往中,中国的强势和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这次远航促使中国与北非和东非的一些国家的关系发展到相对亲密的地步,双方互派使节,互赠礼物。这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幸的是,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主义统治中止了这种相对平和的交往。再次,郑和之行使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各种论及郑和船队航线的文献中,提及的非洲国家和地名有16个之多。
费信等人的游记中不仅提到各地的地理、物产、人文,还论及当地的风俗、制度和文化。由于这些记录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了解的,所以对当时中国人了解非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郑和远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非洲的商贸关系,这从各种游记中列出的货物单、非洲各地的考古发掘物和中国的进口货物中即可看出。这种商贸活动促进了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海洋贸易,对这一地区的商业网络和地区经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Page: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