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史前文化之谜——五千年前的地下宫殿 (图)

(2006-03-01 23:11:53) 下一个



 

史前文化之谜——五千年前的地下宫殿


转贴说明:安徽,浙江也有巨型地下石室


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马耳他: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国  名:马耳他共和国
  国  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两个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左侧为白色,右侧为红色;左上角有一镶着红边的银灰色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
  乔治十字勋章图案的来历:马耳他人民在二战期间英勇作战,配合盟军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进攻,于1942年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十字勋章。后来,勋章图案被绘制在国旗上,1964年马耳他独立时,又在勋章图案四周加上红边。
  国  徽:为盾徽。盾面为马耳他国旗图案。盾形上端是一顶王冠,两侧为橄榄枝和棕榈枝,底部的饰带上写着“马耳他共和国”。 
  自然地理: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面积316平方公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
  首  都:瓦莱塔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谁在五千年前开凿了这座巨石迷宫?
  所属国:马耳他
  英文名:HalSaflieniHypogeum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马耳他著名古迹,有“史前圣地”之称。它位于马耳他岛上距首都瓦莱塔城南1公里的帕奥拉市中心附近。这座地下宫殿约建于公元前3200年到前2900年间,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地下12米深处的岩石中挖凿而成。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提到马耳他,人们首先会想到“阳光、大海、蓝天、沙滩”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好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世界各地的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

  马耳他是世界上几个最小的国家之一,从最东南部到西北部大约有27公里,东西向最长为14公里。整个境内没有大的山脉、河流,也没有永久性的湖泊。海岛四周是洁白如雪的沙滩,若从空中俯视,马耳他更像几颗散落在地中海的璀璨珍珠。

  历史上的马耳他可谓多灾多难。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的中心,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2000多年以来,这里曾相继被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圣约翰骑士、法国人、英国人统治过。直到1964年,马耳他才终于脱离了英联邦而宣告独立。1974年,马耳他共和国正式成立。这种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使它不可避免地融合了多种历史文化背景。各族统治者们先后在马耳他岛上建造起富于他们各自民族风格的寺庙、教堂、城堡、宫殿等。这些古老建筑,有的已成为残垣断壁,有的埋没于荒草蔓野之中。而“马耳他”这个名字也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取的“马莱特”演变而来的,意思就是“避风的港湾”。

  在马耳他这种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中,有两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尤其为人所瞩目:新石器时代和圣约翰骑士时代。这两个不同的时代,造就了马耳他的三处世界遗产。

  别看马耳他整个国土面积只有316平方公里,但考古表明,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马耳他群岛就已经有人类居住。

  早在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这些岛上的居民建造了三十多处巨石神庙和地下墓穴。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在如此有限的面积之内,能有三处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和320座具有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在这三处世界遗产中,最为神秘的当属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

  1902年,在瓦莱塔城南不远处,有条过去从不引人注意的小路,忽然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原来,当地有户居民在挖地基准备盖房时,无意中在地下发现了一处暗藏的巨大洞
穴。

  考古人员通过勘察这个洞穴时发现,这并不是天然洞穴,而是人工在石灰岩中凿出来的一座地下迷宫。

  整座地下建筑共三层,最深处离地面12米。里面由许多上下交错、多层重叠的房间组成。经历了几个世纪后,洞穴中的房间越来越多,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断被凿出,最后整个遗址形成了一个有着3层33个房间的地下结构,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

  里边有一些进出洞口和小房间,旁边还有一些大小不等的壁龛。中央大厅耸立着直接由巨大的石料凿成的大圆柱和小支柱支撑着的半圆形屋顶,天衣无缝的石板上耸立着巨大的独石柱。整个建筑线条清晰、棱角分明,没有发现用石头镶嵌补漏的地方。人们走进这里,顿生别有洞天之感。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一系列彼此连接的墓室均是在坚固的岩石中开凿出来的,凿空岩石作为墓顶,类似拱形悬臂。其中有20间墓室的顶部还雕出了房梁、门楣,有的壁画上画的是牛的形象。地下陵墓中央的礼拜室,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正方形房间,在礼拜室中的一个小的赤土陶器中,人们发现了一个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

  在这座地下宫殿里,岩洞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储粮、储水、殉葬、神谕室等。神谕室因一个刻在墙壁上的壁龛而得名。

  而最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们测算了这座地下迷宫的建造年代,发现它竟然是公元前3200年到前2900年间建造的!也就是说,这座地下迷宫建于距今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

  面对着规模如此恢弘的地下宫殿,任何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遥远的、生产力低下的石器时代,马耳他岛上的居民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来建造这座地下建筑?它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1902年这座地下建筑被最初发现时,施工人员在其中发现了大约7000具遗骸。当时有人据此判定,它可能被用做死者的安葬之地。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掘出的地下宫殿规模也越来越大。不少人开始对安葬之地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他们感到,建造这样巨大的一座宫殿来做“墓地”,这是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的。于是就有了新的解释:这幢地下建筑,也许原本要建成一个神殿,但是从史前时期开始,却一直被当做墓地使用。

  但“神殿”与“墓地”是功能完全不同的建筑,按常理绝没有二者混用的道理。因此这种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更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人们发现这座庞大的迷宫并非用石块砌成,而是在一个石灰石质的山上将一整块巨石山体掏空而凿成的,整个工程大概用了几百年时间之久。

  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还不会使用金属,所用的工具只是石刀、石斧等简单的石器,那么,他们是怎样开凿出这么巨大的地下宫殿的呢?

  考古学家们虽然研究了很久,但始终不得要领。直到现在,这些问题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马耳他,这个只有316平方公里的岛国,因为出现了这么多巨石建筑遗迹,给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们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地下宫殿)

  英文名称:Hal Saflieni Hypogeum

  编号:549-001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建筑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室,从中发掘出了用来支撑巨大珊瑚石的堆积着的巨石。这些珊瑚大概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这幢地下建筑,也许原本要建成一个神殿,但是从史前时期开始,却一直被当作墓地使用。和这个地下结构一起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大型的传动索,它是约公元前2500年用来传输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这座可能曾被构想为避难所的地宫从史前时期起却成为了大墓地。



  简介: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地下宫殿),建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是欧洲建筑史上最早的石造建筑。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地下宫殿)地处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南郊,是一处非常著名的历史古迹。它是由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地下的岩石中挖凿而成的,深达12米,工程浩大,令人惊叹不已。地宫内存的各式遗物,对考古研究具有宝贵的价值,更为地宫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座地宫面积达500平方米,包括38间石屋。一架转盘楼梯从地宫前殿往下延伸,尽头是一座具有拱形圆顶、橄榄形的地下岩石宫殿。宫殿洞穴很多,用途各不相同,设有储粮室、储水室、神谕室、殉葬室等。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富有特色的是中央的礼拜室,用石灰岩筑成,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正方形房间。柱子和门梁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巧。礼拜室内有圆顶房间,越往里去,房间就越来越窄,越来越暗。瓦莱塔博物馆现陈列着从地宫中央迁出的两尊小雕像,据称可能是陪葬品。地宫的各个房间都是用石器凿开石灰岩后建成的,墙壁是土黄色。



  洞壁和洞顶画有螺旋形、圆形和曲形图案,花纹呈淡褐色,连绵不绝,象征着绵延万代的生命。
  其中一面墙上的人手轮廓用木炭画成,另一处岩石上还画有一头公牛,长4英尺,高3英尺。
  此外,在另一处洞穴内发掘出两个小的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个是“睡觉的胖女人”,在马耳他被视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非常受崇拜。
  另外,在埋葬人的洞穴中还发掘出6000余具尸骨。神谕室内有一个刻在墙壁上的壁龛,据说是用来传达圣谕的。如以男低音对着补龛壁洞讲话,地下宫殿各洞穴和地面洞门处都可以听到,堪称世界一绝。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