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眼看反腐??春天仍遥远
(2006-03-02 09:08:07)
下一个
中央从来不缺种种‘反腐倡廉’的理论论述,然而,无论从那个层面看,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却仍一直深深地刺痛著全国人民的心吸著人们的血。
过去一年,中国民间维权活动一浪接一浪,势不可挡。对於向来具有广大忍受能力的中国百姓而言,一切的维权活动在某一程度上说,是已到了无法忍受下才毅然选择的终极手段,可真正的春天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以引以为骄的经济增长迅速在世界崛起,经济发展以高速满足了那些迅速‘先富起来的人’的物质水平,但同时也暴露出长久显见於或隐存於社会种种受根本性因素所影响的基础的薄弱。相反,从另一方面看,经济的高速发展则成了如今种种矛盾濒临其临界点的导火线,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加剧,一些隐性的冲突在去年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弹,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强化,一再地促使执政当局必须及早地面对那麽根本性的制度性结构问题。
问题迫切性一再促使执政当局应作出必要的回应,因此,才会有去年年初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四中全会关於《中共中央关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理念上提倡以民为本的行政观念,在纪律上强化自我监督的能力与制度建设),再有近期,胡锦涛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指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只有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说法。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并不缺乏类似体制内宣教活动与理论论述,问题是所谓的自觉加强‘拒腐防变’到底在多大程度能在现实中获得兑现。答案却一直都是以持续无法的现象作为反证,腐败所带来的无穷祸害依旧延续著。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官员都有自觉,那麽根本就不会存在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从整体制度而言,其根源最终仍只能归疚於由体制上的根本缺陷所致。致力於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无疑在严格操作下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腐败现象起到积极地抑制作用,然而,如果缺乏正常的外部的监督作用,缺乏良好的法治基础,一切的论述都是无力的。
腐败现象与民间维权活动已构成显明的因果关系,大量民间维权活动的出现以进步的角度看是可喜的,也正好切实地表现了民间监督力量的兴起,然而,让人感到悲观不已是,在中央对内要求加强自我监督的同时,却也明显地对社会意识形态加以严控,对经济界、法学界、文化界、新闻界、民间维权和时政评论者予以严厉批判。自由包含之风时开时关,究竟其标准是甚麽?
体制内的自我监督是有限的,反腐败活动若只限於自觉,一切都只是徒劳无功的虚言。我们要面对的始终是个网状的文化、组织结构,自觉的边界是远远无法根绝早己败坏掉的根源的。
如信访制度的崩溃即是如此。从根本上而言,绕过法院的信访制度是非法治的,而且实质上,於其说它能真正起到甚麽有效作用,也许,就是短暂地满足了人们深藏於心的一道‘清官情结’,表面的可诉性却无法掩盖现实操作的苍白。大量信访群体由寄望於‘包青天’走向选择激烈活动形式,一来既说明依法治国本身在现实中的无力状态,又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说明了取决於高层决策支援的维权途径的乏力以及不可操作性。法治不能脱离工具论的泥沼,在政策高於一切的现实中依旧无法获得其应有的社会尊严独立地位,只能迫使人们选择更为直接的激烈的形式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在依法治国的宏大论述以及在宪法确立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政治决策高於基本法治原则的现象依旧是现实中最叫人心疼的痛处。体制不全,思维僵化是我国长期只有依法治国的理论,而又长期无法得以落实的根本原因所在。改革无疑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但却丝毫不能放松应有的脚步。???
现实是,群情汹涌的庞大的上访群体,激化的民罢官运动,农民抗暴与工人抗议等事件,均已表明社会冲突的激烈化,己有越趋严峻的情势。
社会问题应由社会共同面对与承担,单轨式的内部从严无力改革实质累计的现实状况,不从根本上面对自身在体制上的缺陷,在制度上完善缓解的途径,加快法治建设步代,及早进行政治改革,积极地回应社会的呼声,汲纳社会意见,根本无从谈论能在最大限度上约束与限制腐败现象的出现。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没有纳言之怀,春天离我们依旧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