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的英雄——凤山将军

(2007-03-13 22:37:30) 下一个




前些天读《重刻清文指南编》时,看到重刻序言的作者署名为“汉军凤山禹门”时,不禁感慨:在晚清乱世,满人当中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普通旗人,有几人在学满语呢?而凤山身为一介汉军旗人,不但个人满文造诣高深(后知其为翻译举人出身),并且积极推广普及满文的学习,对原来的《清文指南》多加增补,重新刊刻,为当时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满文学习资料和财富。

这是一个台湾网站上的介绍:

“『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是一本清代用傳統方法講述滿語語法的文法書,在清光緒二十年(甲午馬年、一八九四年),由劉鳳山校訂、聚珍堂出版。校訂人劉鳳山,為『重刻清文虛字指南編』編目、作序,是這本書得以出版的重要催生者。當然原稿『清文虛字指南編』,是清光緒十年(甲申猴年、一八八四年)由厚田萬福所撰寫成的,然而劉鳳山卻又花了十年的時間,一字一句,將厚田萬福的口述資料記錄下來,「補其不足,去其重複」,使原書整個的改頭換面,再均分為上、下兩卷,也可算是本書的半個作者了。”

然而,最近发现的有关凤山的一些事,又给了我更深,更多的感动。

两三天前在网上无意中看到当年革命党在广州接连暗杀的官员名单中,有“凤山将军”字样,遂想会不会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凤山禹门”先生呢? 于是,goole了一下,《清史稿》证实了我的猜测:

"凤山,字禹门,刘氏,隶汉军镶白旗。以繙译举人袭佐领,充骁骑营翼长、印务章京。累迁参领,总办东安巡捕分局。联军入京,法人在其辖境刃伤商民,缚致总局,请毋少贷,论如律。擢副都统,训练近畿陆军,著声绩。除西安将军,仍留治兵事。宣统初,改练军归部节度,始解兵柄。三年,授广州将军,未行而武昌事起。香港为粤民党薮,谋攻省城,众阻其勿往,曰:“吾大臣也,不可不奉诏。”遂毅然去。将至时,总督及布、按以下官皆不敢出迓,或劝宜微服先入城,毋蹈孚将军覆辙,凤山不可。曰午,舆卫导行,抵南城外,党人匿市廛檐际掷炸弹,屋瓦摧压,从者死十馀人,街石寸寸裂。暮得凤山尸,焦烂无完肤。事闻,赠太子少保,谥勤节,予骑都尉世职。"

从这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凤山为人刚直不阿,任东安警察分局长时,秉公执法,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的情况下,对行凶伤人的法国人依然缉拿归案,依法惩办。原本文人出身的他后来更成为治军有方的将领。在广州官员接二连三的遭到暗杀的情况下,他没有逡巡退缩,对劝阻的人只说自己身为大臣,理应尽责。而别人劝其微服入城时,他又与拒绝,不避危难,从容赴死。

当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革命党人炫耀武功时,可曾想过谁是真的英雄?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