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钱学森的五次重大人生选择

(2015-04-19 21:55:52) 下一个
这是网友唵啊吽4月19日在史坛发的贴,“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父亲五次重大人生选择”,对纪念钱老的人来说,很有历史价值。故转在这里。

原文:


4月15日,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在北京工商大学举行的“走进钱学森”主题报告会上,着重讲述了父亲五次重大人生选择。

钱学森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与报考大学有关。钱学森就读中学的数学老师认为他在数学领域很有天赋,希望他报考数学系;而国文老师认为钱学森的文章作得很好,希望他报考中文系,将来当作家;钱学森的母亲则希望钱学森子承父业,从事教育行业;而钱学森的音乐美术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去学画画、学作曲。

而此时的钱学森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打定主意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成为像詹天佑一样的工程师。最后钱学森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上海。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飞过的日本飞机,钱学森陷入了思考:铁道机械工程现在对国家用处不大,他期望制造出把日本飞机打下来的飞机。就这样,钱学森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选择:改学航空工程。

为此,他用业余的时间读完了校区图书馆里所有的航空方面的书籍,这在学校被传为一段佳话。从上海交大毕业后,钱学森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的航空工程专业,也就是飞机设计专业。钱学森自此开始涉足航空领域的征程。

在学习航空工程的过程中,钱学森感到航空工程的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于是,钱学森作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重大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可是钱学森的父亲不同意钱学森学习航空理论,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就是“动口不动手”,希望钱学森学习“动手”的课程。

这时钱学森未来的岳父蒋百里来到美国加州考察,他表示支持钱学森的选择。钱学森向当时航空理论研究的最高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只身一人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自己后来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办公室的门。经过一番口试,冯·卡门教授非常满意这个年轻人,录取了他。在导师的指导下,钱学森很快就成为航空理论方面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钱永刚(右二)幼时与父母和妹妹合影(资料照片)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历尽艰险回国了。国家的需要使得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重大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钱学森晚年曾经跟他的秘书说: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做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需要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做起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做这个事困难这么多,需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而且受国力所限,国家只给这么一点钱,所以压力非常大。

但是钱学森既然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就义无反顾地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弹(导弹)、箭(火箭)、星(人造卫星)、船(飞船)、器(航天飞行器)全面发展。钱学森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任务。

1982年,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70岁了,此时已是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可以休息了,写写回忆录,作作报告……但是钱学森又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重大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

此时的国家刚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被“文革”耽误的时间夺回来。钱学森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从70岁到85岁,钱学森以独到的研究角度,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

据介绍,目前国内有两所钱学森图书馆,即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目前,钱永刚担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告诉在场的大学生们,期望通过自己对钱学森一生的梳理,给大学生们带来成功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资料照片)

跟贴:尊前谈笑人依旧,卅年浩荡谢礼台。钱永刚还那么精力旺盛。

那个工程控制论,早期的版本是钱老本人写的,后来的版本是宋健执笔的。钱老是个思想家,很会谈论学科发展的大方向和学科的相互交叉,他的思维很复杂,涉猎很广,对拟定研究方向很有指导作用,这就叫站得高呀。他自己不善于写论文。

后人看控制论多看技术与细节,多是技巧性的实用的。其实当时是读思想/体系/原理的,例如复合大系统,反馈与再作用,智能模拟/图灵实验,等。这些原理是不会过时的。

对领袖人物的评论要看主要贡献,不要太计较枝节。这个度偏离了,就有点小题大做的味道,难于被大多数接受。钱老的思想很活跃,“想入非非”,是个学究。搞理科研究的都知道难以责备求全。

 在中国控制论/系统论/智能仿真/系统思维/导弹/航天方面的很多理论专家和设计师,很多都受过他的思想火花的影响,尤其现在那些在世的70到90岁的学部委员/院士/专家。他对中国的一批科学家/一代科学工程的的发展,贡献至伟,是绝对的领军人物。

如果你听过他老人家的讲演,就会知道,他是天马行空的大思想家,在学术上其实是个不拘泥的人。大科学家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拘小节。在他老人家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授教于他的后辈,没人不认为,他是十足的学究。

其实,在上海交大毕业生里,还有一位佼佼者,吴文俊老先生,拿过国家最高奖(江时代)。吴先生老好人、和蔼可亲,精语慎言,从不出大错,但就学术上/对国家的贡献上,根本不能与钱老的地位相提并论。在钱老的贡献面前,都只是小学生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