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一方客

收获了一种恬静的生活, 像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河, 流过春夏 流过秋冬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知(33):中外都是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2006-10-14 00:53:00) 下一个

1。 潜移默化 父子登科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Roger D. Kornberg,因在基因转录研究作出了贡献,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不知是潜移默化,还是得父真传,父子两个在同一领域同一个课题上登科?媸鞘飞仙僦?稚?---除了天才的居里夫人,和他的夫婿,以及他的女儿女婿。

Roger Kornberg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个:两次登台、一次获奖----那是因为他的父亲,Arthur Kornberg,195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年仅12岁的他观摩了父亲登台领奖,曾经在诺贝尔颁奖大厅留下了父子同台的纪念照片。看来老Kornberg早就立下了望子继承父业的宏愿。

那真是基因传递的缘故,还有身教、言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子Arthur因为有关基因信息是如何从一个DNA分子转送至另一个DNA分子的研究,阐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从母亲身上传给她的女儿,从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看来当时应该说是研究“基因信息是如何从父亲身上传给他的儿子)。儿子Roger的成就则是有关真核转录分子基础的研究,阐述了基因信息是如何从DNA被转录至信使RNA,而这种信使RNA将这些信息带出细胞核,它就可以被用于指示构建蛋白质。这使得儿子Roger在同一课题上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 望子成龙 王女成凤

无独有偶。59岁的Roger今年10月4日获奖,也有样学样,像当年的老爸一样,也带上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老Kornberg Arthue的孙子)一起到诺贝尔大厅去感受,也一起在诺贝尔颁奖大厅留下了另一张父子同台的纪念照片。看来Roger也继承了老爸Arthue的宏愿,也要希望子承父业,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不知这基因传递会不会连续。会的话,这孙子Kornberg也该有样学样,从老爸那得到老爸和爷爷的真传,迟早的未来也可以获得另一枚诺贝尔。

按照人类的进化机制,这智能、学位、成就的传递应当是逐代递增和逐代增强的,这样的话,这孙子辈的Kornberg应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不用到59岁就该得诺氏了。

然而,按照物理传递中摩擦消减系数的缘故,这传递说不定是逐代递减和逐代减弱的,---就应了我国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这样的话,这孙子辈的Kornberg有没有机会拿到未来的诺氏,就要看他本人的造化了。

不管怎么说,潜移默化和环境改造人,你一定不会反对。君不见,我们的孟母都知道为子三迁那。何况Roger Kornberg这么用心良苦。再说,小Kornberg生来就在斯坦福这样的一流环境中熏陶,从小见过的诺氏级大师都比你我见过的名教授多。再加上熟人荐熟人不用很费神----提名都要三个诺贝尔获得者联名哪!这么想来,即使小Kornberg没有诺氏基因的天分,只要眼活手快加上努力,那获奖的份还是比你我不知要高多少倍。

3。 富不过三代

当然也有叛逆的和不争气的,那大概就是基因的突变或变异的结果。这种情况我们暂不能在Kornberg家族链上考虑。因为不了解这孙子辈的学术和造诣。何况,这家景太好,后辈就少了动力,能不能吃那创新的苦,就要见仁见智了。看看那里呆独生子女,你一定不会有太大奢望。

因而,这使我想起了当年中国最早的数学大师曾昭安(英国李约索写的《中国科技史》里唯一提到的中国现代数学家),文革中孙子辈的都下乡不能接受专业教育,对着已经是全国人工智能理事长的儿子曾宪昌抱怨,说你们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好在后来孙子赶上了恢复高考,读上了重点大学的重点系,也算圆了曾老前辈的梦。只是到了今天,这老同班努力了25年有余,还是没爬到老爸或老爷子的地位,更不用说超越了----还是没有跳出那“一代不如一代“咒语。

4。 一厢情愿 寄托厚望

看看如今这世道,老外老中都一样,都把希望寄托在8、9点钟的太阳身上。国人更是人人攀龙附凤各显神通;自己不行,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国内的老同学,个个省吃俭用,加班加点,都把独身子女往重点里送,说是望他/她会有个好未来。
----国外的同学同事,个个租地库(就是BASEMENT)也要住个好学区,一定要让孩子读私立、名牌、或常青藤,说是近朱者赤,将来会有个好的关系网。真是海内海外一条心都把孟母精神发扬光大了。
----还有我那宝贝同桌为了儿子的教育,一定要得到那哈佛的位置(子女可以优先读哈佛),那时加州几大名校给他机会,都叫他给拒绝了,光博士后就换了三家---值吗?20年了,别人早在东西南北中成了终身,成了院士,他还在哈佛当副教(今年刚提了教授,还不是终身)。

谁知道呢,我是秉守“一代人不管两代事”的原则,爱谁谁,谁爱谁。Steve Chen(陈世俊)接触的不也就只是一些非常一般的失业的同事吗,做的不也是一般人所做的事吗。然而,他不也成就了大事业了吗?!诺贝尔级的丁肇中说他小时候读书没拿过第一。他说科学家不需要读书第一。然而在科学研究上就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说来说去,我算给自己的没出息找到了诸多下台阶的理由。这遗传,这环境,你算不得不信邪。那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出一家门“。否则,那怎么会叫师出一门,怎么又会有学术拉帮结派搞山头,要不哪来的学术太子党。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真是潜移默化,环境熏陶人那!父子登了科,那孙子说不定真要登科!更何况三代才会出贵族,那真说不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你那宝贝千金宝贝儿子说不定也在你辛辛苦苦选择的大好环境下,受良好的熏陶,受名牌的潜移默化,也给你拿个诺贝尔练练。

-------

Roger Kornberg 1947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告中称,为了让我们的人体能够应用存储在基因里的信息,首先要进行信息备份并传送至细胞的外层,这一备份信息被用作生产蛋白质的指示,正是蛋白质轮流构建了生物和生物体的运行。这种信息备份的过程被称作转录。Roger是首位在分子基础上展示真核(这种生物体的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转录过程是如何运行的科学家。包括我们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可归入这一生物群。

对于所有生命来说,转录都是必需的。Kornberg对这一机制的详细描述,正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到的“最重要的化学发现。”

如果转录停止,基因信息被不再被转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组织会因为不能被更新而在数天内死亡。这正是发生在一些毒菌中毒过程中的现象,因为毒素中断了转录的过程。了解转录是如何运作的在医学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转录过程中出现的紊乱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各种炎症。

干细胞演变成为不同器官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具体细胞的能力,也与转录过程如何被管理有关。因此更多的了解转录过程对于研发出不同的干细胞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47年前,当时只有十二岁的Roger来到斯德哥尔摩来观看他的父亲Arthur接受195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今天, Roger的贡献是他制作了详细的检晶仪图片,形容了真核细胞转录的整个运传情况。我们在他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新的RNA反转录脢是如何演变的,和数个在转录过程中必需的其它分子的作用。这些图片是如此的详细,人们可以分清楚不同的原子,使人们可以理解转录机制和转录是如何被管理的。


新出炉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孔柏格(右),
4日与他高龄88岁的父亲亚瑟·孔柏格(左)
在加州史丹福大学欣喜合影留念。
老孔柏格是195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因此,罗杰获奖为家族写下一门双诺贝尔得主的光辉纪录。


Roger Kornberg 说,我的科研热情是来自老爸的。老爸也曾是斯坦福德教授,做的是DNA的复制研究。而今年的医学奖也是发给了RNA的研究,并且也是给了斯坦福的教授。

諾貝爾家族
父子檔
父:Joseph John Thomson(英國)
子:George Paget Thomson
1906年物理獎
1937年物理獎
父:Sir William Henry Bragg(英國)
子:William Lawrence Bragg
1915年物理獎
父: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麥)
子:Aage Niels Bohr
1922年物理獎
1975年物理獎
父: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瑞典)
子:Kai M. Siegbahn
1924年物理獎
1981年物理獎
父: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瑞典)
子:Ulf von Euler
1929年化學獎
1970年生醫獎
父:Arthur Kornberg(美國)
子:Roger D. Kornberg
1959年生醫獎
2006年化學獎
夫妻檔
夫:Pierre Curie(法國)
妻:Marie Curie#
1903年物理獎
夫:Frederic Joliot(法國)
妻:Irene Joliot-Curie*
1935年化學獎
夫:Carl Ferdinand Cori(美國)
妻:Gerty Theresa Cori
1947年生醫獎
夫:Gunnar Myrdal(瑞典)
妻:Alva Myrdal
1974年經濟獎
1982年和平獎
兄弟檔:
兄:Jan Tinbergen(荷蘭)
弟:Nikolaas Tinbergen(英國)
1969年經濟獎
1973年生醫獎
#另獲1911年化學獎
*Pierre和Marie Curie之女

择校费之痛:家长为让孩子进名校花光积蓄(图)

为让孩子进名校 家长几年积蓄全花光 漫画/李晓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扬子,

我以前也是希望我的孩子们长大后,都去哈佛等常青藤大学。Bob就坚决反对。他说为什么非要进哈佛等常青藤大学呢。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吧。我现在也改变了观点,让孩子们走自己的路吧,毕竟是他们的一生。我尽我的责任把他们培养好,教育好。

Bob's niece Katie,去年的SAT考的很高,可以自由选择大学。可是她让她parents吃惊的是,她决定参军。她母亲虽然不舍,也只好同意的选择了。她现在被部队保送在加州读语言。

Have a nice week,

Rebecc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