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
2008 (1)
2013 (86)
2014 (110)
2016 (55)
2017 (77)
2018 (80)
2019 (90)
2020 (50)
2021 (92)
2022 (71)
2023 (64)
2024 (63)
2025 (2)
(一)
这是12月23日星期六,圣诞平安夜的前一天。
我们夫妻俩应邀去好友景夫和元元家午餐小聚,品尝他们自己做的山西特色面食。以前,我只知道山西美食有刀削面、猫耳朵等,却原来还有一种叫做“栲栳栳”,我俩不仅是第一次品尝,也是第一次听说。那天原本是我和先生提出请他们夫妇去芝加哥西郊的西安小馆聚餐的,那个饭馆的多种面点和特色菜肴相当地道,品尝过的华人朋友都交口称赞,我们之前也去过几次。可好友坚持要请我们去他们家,一是在家里聊天更松弛随意,二是他们最近正在试着自制家乡的几种传统面点,效果不错,很有成就感,要我们也前去分享一下。
山西名小吃栲栳栳是酱紫的(借用网图):
(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在美国不易买到莜面,朋友是用燕麦面做的,合好面,一个一个手卷出来,得来要费不少功夫。上桌时佐以羊肉浓汤和自制西红柿酱及其它调料,味道好极啦。
餐后,友人提议在他们居住的小区附近赏景散步。友人家的小区初建于80年代,那时的住宅区各家院子占地远比如今的新区开阔,而且诺大的住宅区内有一个很特别的设计——通常这类住宅区各家的后院都是封闭式的,而此地在住宅后院之间修建了长长的步道,居民们可以避开房前主路车来车往的嘈杂,一边观赏邻居各家后院各具特色的园艺,一边静静地散步消遣。那天早晨潇潇雨歇后,整日里空气湿润、温度适中、云雾缭绕,未见往年此刻寒冬的料峭,仿佛春天翩然而至。时至下午云雾仍未散尽,烟笼雾罩下小区的林间或池塘飘荡着一种朦胧的诗意,在景色优美的环境里走走逛逛倍觉神清气爽、十分惬意!
我边走边用手机随拍的友人家雾中小区的缥缈仙境:
今年暖冬,小区人工池塘里许多大鹅和鸭子们都没有南移,还在水中悠游觅食。
再借用几张网上的雾景图:
朋友告诉我们,过冬转暖之后,他们小区的池塘里真的是会有几只天鹅来此常驻的。
树朦胧水朦胧,天朦胧地朦胧,路上行人恍若坠入了缥缈的梦境......
倘佯过如此美景,我们稍事休息后还要驱车去下一个聚会赶场。来不及细细推敲诗句,我且先借现成的古诗抒个情吧: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当晚,我们两家人一起受邀前往芝华文化村村长家参加了一个私宅家庭影院举办的电影欣赏会。
(二)
说到当晚的电影欣赏会,刚好主办人在本地的华文报刊上发了一篇报道,我就省却笔墨借花献佛、转载过来几段内容吧:
观众对电影《大師》的解读
——記芝加哥文化村沙龙的一次电影聚會
“(芝加哥時報訊)圣诞前夕的周末晚上,芝加哥文化村沙龙在村长刘承熹家的小剧场放映并讨论了近日美国新上线的影片《大師/Maestro》。
我们当中最先关注此片的是安景夫先生。景夫原是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美國電影史的老師,來美多年后,虽已改行经商,他對電影艺术热爱的初心从未更改,他们夫妇会专程常年奔赴各種電影節的現場觀摩参展的各国影片,對美國的電影动态了如指掌,对历年优秀的影片、编剧导演和演员们耳熟能详、如數家珍。我们大芝地区的华人文化村沙龙在景夫先生对電影藝術的浓厚兴趣与激情的推动下,多年来曾數次舉辦过電影欣赏討论活动。
這次景夫先生向我们推薦影片《大師》的原因如下:
1. 影片中的主人公伯恩斯坦生前是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是美国本土诞生的最为优秀的交响乐指挥家、作曲家,也是世界音乐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位风云人物;
2. 此公的私生活也“不同凡响”,引起过不少争议;
3. 通常,名人传记片很难圆满重现原型人物的样貌与神采,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得到了伯恩斯坦现存家人的高度首肯;
4. 由于人物传记片牵扯的情节繁杂、人物关系纵横交错,一两个小时的容量搞不好就挂一漏万。片子拍出来后众口烁言,评价的角度也不容易统一。但此片上映后受到電影評論界高度关注,且荣获好评如潮……”
日落时分,我们这些受邀的“文化村民”们抵达村长家以后,发现当晚不仅有大片可观赏,热心能干的村长夫人还为大家炒了一大锅上海年糕及预备下各种水果甜品,说是圣诞节在即,正好趁机和大伙一起庆贺。她还备好了韭菜猪肉虾仁馅和饺子皮,请我们宾主一起包饺子煮饺子,热腾腾地补过了“冬至”。这下子,精神口腹都被照顾到了,令赴会的我们更加兴高采烈、心满意足!
大家齐齐动手包饺子,边包边煮,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吃吃喝喝之后,我们一起观看了长达二個多小時的精彩影片《大師/Maestro》:
观影后,在村长的主持下,大家开始座谈观后感,人人情緒高漲,各个争相发言:
总体上,与会的村民们基本達成共識:此片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可给予4以上的评分。
我们当中曾经的电影专业人士景夫先生则对此片持保留態度,要求比较苛刻,只肯給出3點几分,呵呵。景夫认为電影在关健的节点上缺乏充分展开的、令人信服的故事情節……
普渡大学法语系教授鲁进女士则认為影片虽未详尽表现主人公所有的经历,但策重叙述的是一个天才艺术家的“生命”(情感生活)的脉动,此片成功地切合了这一主题。
攝影藝術达人Ivy女士谈到:
传记类比故事片还是难拍一些,着重点不同,伯恩斯坦本身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才华和才情,他的性取向与所处时代的冲突应该是一种强大张力。如果淡化了时代感,他的性取向放在今天都不会有涟漪,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所以脱离了时代感的个人情感纠葛,是不是有点无根之水,只是成了普通男女关系之间的嫉妒和怨怼? 还是电影并不想过多强调他的感情纠葛方面,而是更着重表现他的音乐才华和激情? 感觉影片描述一个大师的人生,却避开了深挖主角与更多人物和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男女主角确实演技都很好,挺强,摄影灯光也好。这些都能给4.8分,就是故事性我不满足。讨论结束我也在回味,也许作为一个传记类的影片,算是给了观众一个白描写实,还原了一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真实的伯恩斯坦。但是不满足感也就是来源于影片的浅尝辄止,仅仅有血有肉,没有更深的东西。说到底,看电影最触动的是人性中共同的情感,我们都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如果主人公一出场就是人生巅峰,后来一直也没下来过,甚至连事业的瓶颈也没描述清楚,仅有的一点冲突与遗憾就是女主的一点无力的阻拦和家庭的小小压力,那真的,跟奥林匹斯山的神没什么差别。
Lake Forest College 的历史系主任陳時伟教授則分析了此片情節與时代背景完全切割的特征,並講述了另一部在創作手法上相反的人物傳記影片The Imitation Game,可謂各有千秋。
村长刘承熹认为:
這部影片一定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首先,这部影片在每一个元素(故事,画面,场景,音乐等)之间,在风格上都达到了高度一致与和谐。导演选择这种表现手法,那是一種有意识的簡約,也有点像大光圈攝影,除了主題清晰,许多背景都是模糊化的。影片用了黑白,彩色,屏幕比例的變化來表現了時代感,从而拋棄了用背景故事來表達时代的贅述。正是這種風格上的統一,整個電影让人有一种一气呵成seamless 的感觉。
這部電影表演绝对是一流的,但這還不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部分,正如電影主人公在影片中所說到作曲家与指挥家的关系,Composer is a creator, conductor is a performer (作曲是創造,指挥是实施)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是對人物塑造的創意,它把一位音乐大师鲜活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觉得你曾与他在生活中相遇。大家都看好这部影片明年会入圍奥斯卡。
第二天,女友元元也余韵未尽地在群里补充说:
我還在回味昨晚的電影。
有幾個很有戲的小細節。比如Lenny 和Jamie 就流言的談話一場戲,當Jamie聽完爸爸的解釋,感到解脫了,Lenny 沒有台詞,只有僵住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中表現出來的無以言表的內心深處的矛盾。男主演Cooper的表演真到位。
逍遥白鹤感慨道: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复杂的情绪变化——少年得志时期志得意满活力四射,以及中年以后年龄和岁月镂刻出的沧桑疲惫与年轻时状态的对比,人物演绎得很真实很走心,不是局限于外部的表面化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其实也较喜欢传统传记电影史诗性开阔连贯的叙事方式,感觉这部电影的编剧导演在尝试新的叙事手法,更注重展示人物私人感情和人物关系之间的纠葛,有意识地忽略淡化了大的社会层面的内容。
这次对影片观后感的讨论在众人的意犹未尽中已然结束,大家都很感激景夫的提议和村长夫妇敞开家门的热情召集与款待。我们都期盼这样富有内涵和文化气息的沙龙活动多多益善,期待朋友们下次再聚首。
分享一张我们当晚的合影:
十分感谢这些热心的好朋友,令我们拥有了一个温暖美好的圣诞前夜周末!
照片太美了,风景漂亮。这么多朋友一起聚会太开心了!
节日快乐!
那小吃像是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