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都是以做官为自己理想职业的。作为职业道德的培训,文人的道德情操教育一直都不含糊。忠心耿耿不算,还要从一而终,不许跳槽。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老板皇帝实在太差,但是为了自己的行业道德,也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扶不起来的阿斗也要扶。在和平年代还无所谓,皇上昏庸无能,顶多让老百姓过点苦日子。但要是到了改朝换代的年月,你要是跟上个混蛋皇帝,就得遭殃了。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过一个优秀的文人,名叫袁崇焕。此人不仅文章做的好,还会打仗。由于他的存在,威风八面的努儿哈赤是一筹莫展,在几次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居然在老袁面前打了败仗吃了亏。后来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是极端痛苦地被老袁阻挡在关外。
就是这样一个有本事并且忠心耿耿的文人,却遇到了崇祯这么个狗屎皇帝。在明朝江山风雨飘摇的时刻,他竟然把老袁给撤职 “ 双规 ” 了。最后,由于老袁的离职,前方打了败仗。崇祯不但不醒悟,不承认错误,将老袁放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相反,他把失败的责任都推到老袁头上,说老袁里通外国,是卖国贼,并将老袁凌迟处死。你说说,崇祯这小子有多坏。不过人可欺,天能可欺吗?明朝到这份上再要不倒,天理难容!
有时候不禁要想想朱元璋这一家的遗传基因。相同的年代,出个把屎皇帝还情有可原,可他家是连续不断地出,还一个比一个屎。崇祯皇帝的爷爷神宗皇帝就是个狗屎皇帝,这小子在位时间一共48年。在位前十几年还不错 , 励精图治,重用张居正,把国力和人民生活搞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可是,到了后三十年,这小子就完全罢工了。搞了个断头政治,自己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后来,很多中央级的干部连他长啥样都不知道。
后来苍天有眼,在他58岁那年,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神宗皇帝总算死了。他的长子光宗皇帝朱常洛继位。朱常洛这小子也不是个玩意儿。他极为好色。以前他爸爸在位时还收敛点,等到他登基以后,没有了约束,就开始尽情享受。他爸爸的宠妃郑贵妃向朱常洛进献 了 8 名 美女 ,他全部 照单全 收,天天搞n(n>3)P享乐。可是,这家伙虽然有颗旺盛的淫心,但身体却没有那旺盛的本钱。一个星期苦战下来,他就病倒在这8位美女身上。登基一个月不到,39岁的他就找他老爸去了。
这样皇位就到了他的长子熹宗皇帝朱由校手上。这朱由校人倒是不错,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天生喜欢做木匠。可这家伙根本就不爱当皇帝,跟他爷爷一样,也不履行皇帝的职责。后来他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太监魏忠贤,自己天天研究明式家具新动态。就这样过了七年,由于天天做木工劳累过度,在23岁那年就英年早逝了。临死时把皇位交给了他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刚才说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以后,明朝就奄奄一息了。关外的皇太极多尔衮他们还没搞定,这关内的李自成又杀到京城,没办法,只好把脖子歪套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乘凉去了。按道理,他这一死,朱家的屎皇帝纪录就该结束了,广大老百姓也可以舒心一下了。可是不知道是朱元璋的阴魂不散,还是老天爷还要继续考验一下这朱家DNA的质量。朱家子弟中又出来一位皇帝,这就是弘光帝朱由崧。
朱由崧也是神宗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弟。他爸爸 朱常洵 就是刚才说的那个给光宗献美女的郑贵妃的儿子。 朱常洵 被封为福王,李自成造反时,朱常洵父子镇守洛阳。后来起义军攻陷了洛阳,朱常洵由于过于肥胖,逃跑时翻不过城墙,被起义军杀死了。但他儿子朱由 崧 命大,由卫兵保护逃脱。出来以后,这小子就世袭他爸爸福王的爵位。
等到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以后,南方的大臣门就拥戴朱由崧在南京做了皇帝,国号仍然叫大明,历史上称这个叫南明。要是这小子好好干,把明朝的臣子百姓号召起来同仇敌忾地抗击清军,虽不说重整雄风,收复失地,但像宋高宗赵构那样保持东南一隅还是有可能的。可这小子跟他大伯父一个德行,整日只知吃喝玩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当上皇帝后第一年的除夕,他不但不为即将 南下 的清军犯愁,相反却对给他贺年的大臣们说:“ 你看,我当了皇帝了,总要有点不同吧。我这身边没几个漂亮的妞儿,总觉得和黄帝的地位不相符。大家看看怎么办? ” 大臣们一听,没办法,只好为他广 选美女 。
等美女选来了,他就开始忙了。这小子身体显然比他伯父强点,几个月下来楞没有倒在美女身上。可是,时间不长,他也出现了ED现象。看着那么多的美女自己没法享受,这小子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制春药 的方子。后来还真找来一个祖传秘方,试了一下挺管用。这药方需要癞蛤蟆做药引子,因此他就派人给他到处捉癞蛤蟆。后来人家就送他个外号叫 “ 蛤蟆天子 ” 。
你说你喜欢美女也行,你倒把国家大事也管管呀。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忠臣,人民抗清的情绪也还不错。他即位的第二年, 清军攻打 扬州,守将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死命抵抗。清军围了扬州一百多天都没攻下来。后来,清军调军加强攻势,史可法 独立难支, 急忙向朝廷求援 。可是朱由崧正忙着研究蛤蟆药的二期临床试验,根本就没理他。最后,史可法寡不敌众,扬州沦陷 。为了发泄对扬州军民顽强抵抗的不满,占领扬州以后,清军主将多铎下令对扬州进行了为期 10 天的血腥大屠杀, 历史上称这个为“ 扬州十日 ” 。
扬州沦陷后,南京很快就被清军攻破了。朱由崧逃到芜湖,但后来由于叛将田维乘的出卖被清军俘获 。最后只做了两年皇帝的朱由崧被押送至北京让多尔衮给 斩首了 。
短命的 “ 南明 ” 王朝除了让史可法等忠臣们失望,让英勇的扬州人民痛心外。对于新兴的清王朝也是一块心病。这其中的原因老飘这里给大家瞎侃一下。
清朝进关之前,就有了统治中国的长期打算。皇太极多尔衮他们知道,要统治中国,必须要取得汉族的人心,而且还要用汉人的文化来统治。当时投降过去的汉族文人大学士范文程这方面就功劳不小,给他们提了不少正确的建议。除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地比较合理以外,众多立国之策都是高招。下面我给大家列举几个。
1 。 清军进关以后,赶走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一改往昔抢掠的恶习,纪律严明,与李自成的痞子“闯”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 立刻给崇祯皇帝重新以国君礼仪安葬。这一下不但让中国老百姓把亡国之恨放到李自成身上,还自然让人家意识到爱新觉罗家族是当然的新一代皇族继承人。
3 。 给袁崇焕平反。让人民对昏暗的明朝彻底寒心,并由衷地接受这个提倡忠义的新王朝。
4 。颂扬袁崇焕,史可法,岳飞等忠义精神,尽管他们都是与女真族打过仗,让他们或他们的祖先吃尽苦头的人。其目的就是鼓励人民精忠报国的精神,对清王朝效忠。
5 。继续用科举制度让汉文人做官,这样就得到了文化界的认同。汉族文人都安心读书和做官,老百姓要是有不错的生活,谁还会惦记着阶级仇民族恨起来造反。
但是,和硕德豫亲王多铎在下令屠杀扬州的时候估计没有和他哥哥多尔衮及最高统率部的智囊们商量。他这次屠杀行为与清朝极力想打造出来的仁义之形象极为矛盾。另外,把一个俘获的南明皇帝朱由崧 给斩首了,也消除了当初以皇帝之礼厚葬朱由俭给汉人带来的好感。等到清朝息兵休戈开始打理这个以汉人占绝对多数的国家时,他们清楚地知道,一旦人们谈论起南明王朝,那 “ 扬州十日 ” 极有可能成为煽动汉人民族情绪的导火索。
所以,他们就像日本人想要淡忘南京大屠杀一样要淡忘 “ 扬州十日 ” 。康熙即位以后,虽然时间过了几十年,但是他还是很忌讳别人谈论那段历史。
一般的文人因为有了科举这一事业上的追求,再加上这姓爱新觉罗的皇帝比那姓朱的皇帝要好多了,所以也没多少人冒清朝之大不讳去谈论它。他们已经把从一而终的 “ 一 ” 交给清朝了。但是,也有一些文人,总觉得如果让这段历史淡忘了是一个损失,因而就像我们现在自发地研究文革一样,他们也自发地研究刚倒台的明朝。他们把明末以及南明的事情写成文章,编成书发表,意图让人民记住这段历史。你想这时候康熙能不生气吗?本来他想让大家快点忘掉这个,可你却把它写出来给大家宣传,这不明显跟他对着干吗?为了杜绝这种行为,他老人家就接二连三地搞文字狱来打击这些不识相的文人。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文字狱被称为 " 明史狱 " 。故事是这样的,浙江吴兴县有个文人叫朱国桢,他是明朝的大学士。一生中致力于撰写明朝的历史,他死了以后,手稿就留在家里。后来他的邻居庄廷拢就花钱把这遗稿给买下来了。庄廷拢是个历史爱好者,而且还很有钱。拿到朱国桢的手稿后,他花钱请了不少有名的文人在他们家共同研究和补充,并把崇祯那一朝的事情和南明的事情也加上了。最后定书名为《明书》,作为自己的著作。书中的确有些犯忌的地方,如直书清朝先人的名字(努尔哈赤也是你叫的吗),还有把投降清军这种弃暗投明的行为成为叛逆。写南明的事情,又不用清朝年号,而是用南明永历等朝的年号。后来,书是编好了,但庄廷拢由于过于劳累就死了。他父亲庄允城为了纪念他儿子,就将此书印刷发表。
康熙一想,我要是不封杀这种行为,势必还会有人大谈特谈这段历史,弄得不好又要讨论 “ 扬州十日 ” 。所以,他简单地找出书中犯禁的地方,将庄允城抓到监狱中迫害致死。还将庄廷拢从坟墓里挖出来把骨头给烧了。另外,把作序的,校对的,刻书的,卖书的,买书的统统处死。也是文人出身的康熙这种野蛮的行为其实就反映了他心中对那段历史可能产生的社会效应的惧怕。你想,他之所以要树立袁崇焕和史可法,就要教育人民精忠报国,从一而终。现在你要是把他们那段残酷对待精忠报国的扬州人民的事情抖出来,人民能想得通吗?
其实,当他们教育老百姓忠义的时候,皇帝们内心真实的意思是,你们大家对我要忠,对别人就不必这样了。可是这话不能就这样直白地说出来。所以,一般的情形就是,当他们造反要推翻现政权时,他们就会对大家说: “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你们顺从历史潮流。不要对你们混蛋的主子愚忠。” 但是当他们夺权成功以后,又会对臣子百姓说你们要保持情操,从一而终,千万不能当叛徒。
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这文人可就要倒霉了。你要是保持操守,死忠旧主,这新皇帝就要灭你。跟着你的老百姓也会像扬州人民那样遭殃。但是,等你死后,这新皇帝又会来纪念你和赞扬你,号召人民向你学习。要是你认清了形势,顺着历史车轮前进,决定弃暗投明,倒向新主子,刚开始他对你还不错,你会过得很舒服。但等到新王朝建立后,他们又要过来考问你的操守了,这时候你的弃暗投明就是不齿的变节了。所以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做都不能两全。
不光康熙这样做,其他皇帝也会玩这个,而且倒霉的也不光是文人。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搞军事政变,安排人给他披上黄袍当皇帝,那时他很希望大家都抛弃后周而投他。要是大家都忠于后周,从一而终,那他就完了。据说,那时他要入陈桥驿,守城门的士兵根本不理他,不让他进去,赵匡胤很恼火。这时候,守城门的联防队队长过来了。他知道赵匡胤以后有发展,为了巴结老赵,他立刻掏出钥匙把门开了。当时我估计老赵心里挺感谢这队长。但是你知道后来他当了皇帝后怎么干的吗?他把那个联防队队长给杀了,而把那个死心眼的守城门的士兵给封了官。你说那个联防队长该多冤枉,他可能至死也不知道赵匡胤要杀他的原因是怕别人都向他学习,为将来可能的政变者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