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中午听了一个历史名人故事,吕碧城(1883-1943),女权运动首倡者之一,早年任《大公报》首位女编辑,1904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首位女校长,邓颖超等曾为其学生。她曾任袁世凯秘书,后辞官赴沪经商,成为当时的女首富。中年后旅居欧美,弘扬中华文化。晚年皈依佛门,致力护生慈善。她,被誉为“近三百年最后一位女词人”,其一生跨越文学、教育、政治、商业、佛学等,如此才情卓越,集美貌与智慧一体,却终身未嫁。
听罢,触动我的点是其晚年的信仰,让我不禁联想到近代及现代那么多,在不同领域中的大咖们,为何都或早或晚地走向了信仰之路?牛顿,爱因斯坦,李叔同,杨振宁,季羡林,金庸,乔布斯等等等等,大家耳熟能详,这些有智慧的学者转向宗教,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逃避现实”,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思考得足够深远,触及了科学和理性能力的边界。他们在宗教中寻找的,不仅是世界的起源,更是生命的意义及个人的归宿。
所以,不够聪明的我们,难道还在画地为牢,自以为是地只相信自己能看见的,或想看到的吗?渺小的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如尘埃或细菌般,且如梦幻泡影。记得常念灵魂三联拷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灵魂不会迷失太苦,太远,太久……
小记今日收获:1、关注了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姐妹号,很有意思且有才啊;2、每日读《梦》,分享和今日随感相关的摘录:
“开放你的心灵,不再用理性观念的闸门,阻碍心灵觉照,生命之路,原本坦荡,犹如晴空无有杂染,犹如月光未曾染色,因你的思维造作,给生命加以命运的起伏,在空旷的平原树立起高山屏障,一丝疑虑,即是一道深谷;一丝贪着,就是一座高山;一念仇恨,就是狼虫虎豹;一丝爱欲,就是沼泽湖泊。
你忘记了原始的面目,磕磕绊绊,满心艰苦行走在妄想的旅途,因为无明贪爱,所现孤独无助的身心,心灵爱欲取舍,造就了生死梦境,塑造着灾难烦恼,离开束缚心灵的贪婪习气,就会见到我,我就是你原始的模样。”—节选《梦》作者:谢安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