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权体制之下,“回国”往往并不是回家的路,而是走向牢笼的陷阱。石平、袁克勤,以及一批被诱捕、被迫改口的华人学者,正好揭示了这个残酷现实。
近日,中共外交部宣布对日本维新会参议员石平实施“制裁”。表面上,这是对他多年批判中共的最新回应。但事实上,石平早在2007年归化日本之后,就已在舆论上与中共对立超过十年。问题是:为什么中共当时没有立即制裁他,而要等到今天?
答案很简单:中共当初并非无能,而是设局。
它一贯的手法是——假装不追究,制造出“可以安全回国”的错觉,以便让人掉以轻心。一旦踏上国门,就立刻出动国安实施抓捕。
但石平不是一般人。他早就看穿了这种套路,从归化日本的那一天起便彻底与中共切割,再未踏上大陆一步。中共等待十余年,圈套始终无法奏效,如今所谓的“制裁”,更像是一纸羞辱性的公告:抓不到的人,只能在口头上发泄。
石平的选择,正是冷静与清醒的体现:与其天真回头,不如理智切割。
与石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海道教育大学前教授袁克勤。2019年,他因母亲去世回国奔丧,结果立刻被国安以间谍罪拘押,最终判刑六年。
在这一刻,中共赤裸裸地告诉世人:即便最基本的人伦亲情,也无法在它的铁幕下获得尊重。
亲情在极权面前不值分文,连葬礼都能成为陷阱。
留学生罗岱青:2019年返乡探亲被捕,以“寻衅滋事”判刑。
漫画家张冬宁及合作者:回国后遭拘押,被指“辱华”。
学者宋永毅:因收集文革史料被捕半年,获释后才得以重返美国。
还有一些学者,在日本时曾公开批判中共,却在回国被关押、释放之后,彻底改口,开始在日本的电视节目和公共场合为中共摇旗呐喊。这正是中共的剧本:用牢狱制造恐惧,用亲情逼迫屈服。
人物 | 选择 | 结果 | 启示 |
---|---|---|---|
石平 | 不再回国 | 保有自由、保持独立 | 看透体制是智慧 |
袁克勤 | 回国奔丧 | 被以间谍罪判刑 | 亲情在极权下无力 |
其他学者 | 回国探亲/访问 | 被捕或迫于恐惧转向 | 恐惧与屈服循环不止 |
对比清晰:石平的理智让他保存了自由,而袁克勤的善良换来的却是牢狱。
在极权面前,没有“安全的回国”。
中共希望你回来,不是因为欢迎,而是因为它需要把你变成棋子,或者当作警示他人的祭品。
石平的清醒告诉我们:切割不是冷血,而是保护。
袁克勤的遭遇则警示世人:幻想与天真在中共面前只有一个结局——被利用或被毁灭。
这就是现实。远离它,才能保住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