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军团博物馆20 欧洲瓷器大展厅
--2025旧金山的小日子系列100
杭州阿立
2025年8月27日
书接上集: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8/21287.html
欧洲瓷器展厅很大,展品丰富。照片拍多了,文字也啰嗦。为了突出重点,把博物馆中英文导览图都推介的镇馆之宝瓷器《芦笋状汤碗》(Tureen in the form of asparagus)提前,跟埃及公元前古物放在一篇(上集)。
这集专注欧洲瓷器大展厅。
THE PORCELAIN GALLERY(瓷器展厅):
该展厅由博物馆创始人阿尔玛·德·布雷特维尔·斯普雷克尔斯(Alma de Bretteville Spreckels)发起,收藏了法国荣誉军团的陶瓷藏品,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和欧洲。参观者可以在这里看到来自德国皇家迈森工厂(the royal Meissen factory,该工厂约始于1710年)的瓷器,以及来自许多其他德国工厂、法国塞夫勒皇家工厂(the French royal factory at Sèvres)以及鲍尔斯收藏馆(Bowles Collection)的大量英国工厂藏品(见附近的墙板)。大部分瓷器的年代可追溯至18世纪至20世纪初。此外,还有16世纪的意大利陶器、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代尔夫特瓷器以及18世纪的法国彩陶。
瓷器并非起源于欧洲,而是起源于中国,其制造工艺在7世纪或8世纪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这种坚固的陶瓷,釉面坚硬而富有光泽,由高岭土高温烧制而成。高岭土是一种细腻的白色黏土,也被称为“瓷土”(china clay),是一种纯度极高的铝硅酸盐(aluminum silicate)。它与长石岩(feldspathic rock)——白垩土(petuntse)一起,是硬质瓷器配方的关键。由于其坚韧和光泽的外观,中国人发明的真瓷被称为硬质瓷(hard paste);而欧洲仿制的瓷器则更易碎,它们在较低温度下烧制,并用其他黏土(甚至玻璃)制成,被称为软质瓷(soft paste)。瓷器在如今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对17和18世纪的欧洲人来说,这种材料几乎是神奇的。
THE BOWLES COLLECTION(鲍尔斯收藏):
在瓷器展厅的第一部分,参观者将看到康斯坦斯和亨利·鲍尔斯夫妇(Constance and Henry Bowles)收藏的大量英国瓷器,以及亨利·鲍尔斯兄弟乔治·鲍尔(George Bowles)赠送的众多藏品。这两大藏品使荣誉军团成为英国瓷器研究的领先中心之一。近两百件藏品与其他藏品共同构成了以英国瓷器工厂为中心的广泛收藏。康斯坦斯和亨利·鲍尔斯夫妇还收藏了大量法国尚蒂伊瓷器(French Chantilly porcelain),这些瓷器在展厅的后半部分展出。下方的图录详细介绍了这两个藏品系列。
藏品的主要部分反映了鲍尔斯夫妇对1740年至1775年间英国软瓷(soft-paste porcelain)的热爱,当时的软瓷生产在形式和设计方面最为活跃,也最具创造力。这些工厂包括切尔西(Chelsea)、伦敦的弓箭工厂(Bow Factory)、英格兰西部的伍斯特(Worcester)以及斯塔福德郡中部地区(Staffordshire midlands)的朗顿霍尔(Longton Hall)。这些工厂出品的瓷器样本按顺时针方向分组排列,从此文字板右侧开始。它们也融入了更广泛的展陈中,这些展陈展示了各种图案和类型的“实用器皿”(而非人物),反映了18世纪围绕饮茶和餐饮(tea drinking and dining)的社会历史,以及各种青花装饰(blue-and-white decoration)的时尚。除非另有说明,展厅正面的所有英国瓷器和背面的法国尚蒂伊瓷器均为康斯坦斯和亨利·鲍尔斯夫妇的赠礼。
展厅对上述工厂出品的瓷器样本按顺时针方向分组排列(grouped and arranged clockwise),从上面的文字板右侧开始。
我们当时匆匆拍照,没有细看文字介绍。随意抓阄选了往反时针方向开始(往左走),烧雷(sorry)。
瓷器陈列随手拍:
下面的陈列窗有三件瓷器:
《双鸽形盖碗》(Tureen and cover in the shape of two pigeons)
切尔西工厂,英国伦敦,约1755年。
《鹧鸪盖碗》(Partridge tureen)
切尔西工厂 ,约1754-1755年。
《母鸡和小鸡形盖碗》(Tureen in the form of a hen and chicks)
弓箭工厂 (1744-1776),英国伦敦,约1755年。
《鸽舍形百花香》(Potpourri in the shape of a dovecote):
切尔西工厂,英国伦敦制造,1755-1756。
陈列窗多多(文字介绍懒得单独拍了):
《云盘观音》(Guanyin in a Cloud of Plates),2022年:
布克·德·弗里斯(Bouke de Vries),荷兰,生于1960年。
观音,佛教神灵,慈悲的菩萨,是布克·德·弗里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尊观音像盛放在德化瓷(dehua)中,德化瓷是一种乳白色的中国瓷器,在欧洲历史上被称为中国白瓷(blanc de Chine)。观音像矗立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盘子之中,令人联想起中国瓷器上常见的云朵图案。德·弗里斯运用日本金缮技法(Japanese kintsugi technique)修复了这些盘子,用掺有金或其他贵金属的漆料将陶瓷碎片重新粘合在一起。这种技术对陶瓷损伤(damage)强调的不是破碎(disfigurement),而是物体历史中珍贵的一部分(cherished part of an object's history)。
继续展厅随手拍:
3件展品陈列窗:
5件展品陈列窗:
4件瓷器:
《皇家长廊的长椅》和《Vedute Napolitane 餐具中的盘子》:
《皇家长廊的长椅》(Benches in the Royal Promenade),约1792-1794年
意大利 那不勒斯皇家瓷器工厂
这两组作品是那不勒斯国王享用的大型Vedute Napolitane晚宴的一部分,在甜点时间装饰餐桌中央。它们描绘了那不勒斯资产阶级家庭的人物形象,他们坐在维拉科穆纳莱(Vila Comunale)皇家长廊的长椅上,维拉科穆纳莱是一个大型公园,在特殊节日向公众开放。她们的服饰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时尚,包括女性穿着的平纹细布衬衣(the muslin shift),又称“高乐”(Gaulle),这种服装由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Queen Marie-Antoinette)推广。
《Vedute Napolitane 餐具中的盘子》(Plates from the Vedute Napolitane service),约1793-1795年
意大利,那不勒斯,皇家瓷器制造厂
这两件盘子来自一套大型皇家晚宴餐具,该餐具于1792年为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四世(1751-1825)定制,当时现存的餐具被发现状况不佳。这套餐具被称为“Vedute Napolitane”,意为“那不勒斯风景”,其装饰图案描绘了王国各地的建筑和考古遗址。此外,原餐具中的411件餐具保存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波迪蒙特皇宫(Royal Palace of Capodimonte)。
按谷哥:“Vedute Napolitane”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那不勒斯瓷器,也指一种地形图风格,尤其是描绘建筑场景的瓷器。“Vedute Napolitane”一词既可以指那不勒斯皇家费迪南德亚瓷器厂于1792年左右制作的一种特定瓷器,被称为“Servizio del'Oca”,也可以指这种瓷器上经常出现的地形图风格。
照片太多,文字唠叨更多。阿立手酸、读者朋友们也烦了?
接下去万事皆省略,有图就有真相: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荣誉军团博物馆21 彩印和平板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