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https://x.com/shanaka86/status/1980762642244596201
贝莱德的 1000 亿美元比特币奇点:无人预见的融合
世界已经改变,只是无人察觉。
2025 年 10 月:
贝莱德(BlackRock)的 IBIT 比特币 ETF 管理资产(AUM)突破 1000 亿美元 —— 比历史上任何 ETF 都更快。
但这个数字只是噪音,真正的革命在于机制本身。
2025 年 7 月 29 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 “比特币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s)”。
8 月至 10 月: 超过 30 亿美元 的巨鲸持仓 免税 转入华尔街的基础设施中。
他们没有卖出,而是完成了融合。
这不是“比特币被主流采用”,
而是——货币架构正在实时重写自己。
?
不可能的困境,被解开了
15 年来,比特币最大持有者一直面临一个残酷的物理法则:
要么获得流动性,要么保持主权,永远不能两者兼得。
目前共有 2,051 个地址 持有 1000 枚以上比特币。
合计价值在 9000 亿至 1 万亿美元 之间。
仅税务陷阱就让这些资金寸步难行——
一旦卖出,意味着 40% 的资本利得税消灭。
实物转移(in-kind transfer)打破了这一枷锁。
巨鲸现在可以将比特币直接存入 ETF,
无需触发纳税事件,同时立即获得:
• 以 4–6% 利率进行抵押借贷
• 代际财富的遗产增值(step-up basis)
• 各大券商的投资组合保证金(portfolio margin)
• 无需交出私钥的机构级流动性
贝莱德持有 802,000 枚比特币,储备经加密验证。
巨鲸保留数学上的所有权证明,
同时接入万亿美元级的金融基础设施。
权力结构已被颠倒。
?
打破经济学的数字
• 1000 亿美元 AUM —— 用时不到 10 个月
• 超过 30 亿美元 巨鲸资产完成转移
• 机构持仓占 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6–8%
• 企业金库在 2025 上半年新增 24.5 万枚比特币
这不是散户的恐慌性买入(FOMO),
而是系统性地吸收比特币的深层流动性,
将其纳入可编程的抵押体系中。
链上巨鲸活动下降 8–12%,持仓迁移后卖压下降 5–7%。
比特币稳定在 10.7 万美元,杠杆却倍增。
卖出从未发生,稀缺性被武器化了。
?
范式的逆转
传统金融通过集中托管黄金而征服了黄金。
但比特币的加密结构首次让以下成为可能:
“去中心化的稀缺性”重编“中心化的流动性”。
每一笔以比特币作抵押的借贷,
都由法币贬值来偿还债务,
而抵押物(比特币)在升值。
这种“债务—稀缺”共生关系,
将权力从货币发行者转移到可验证的资产持有者。
当巨鲸以 5% 利率 抵押借款,
而比特币年增值 50%+,
他们将永不卖出。
持有成为数学上不可避免的结局。
?
文明的引爆点
这座桥梁连接了 3.85 万亿美元的加密世界 与 147 万亿美元的传统金融。
不是吸收,而是变形。
比特币正成为后主权债务体系的基础抵押层。
代币化储备 取代 主权债券,
由数学支撑的稀缺性 取代 由承诺支撑的货币。
在地缘政治上,
美元霸权开始侵蚀:各国开始囤积比特币储备,
萨尔瓦多在扩张,受制裁国家绕过美元结算体系。
货币重置(Monetary Reset)不是即将到来,
而是已在无人关注的基础设施中执行。
?
二元结局
成功(50% 概率):
年资金流入超 600 亿美元,比特币涨至 25 万美元,
杠杆倍增而无抛售压力。
机构持仓超过 10% 供应量,
“混合主权”成为主导货币模型。
反弹(30% 概率):
美国国税局(IRS)重新将“实物转移”归类为应税事件;
或发生托管漏洞、监管俘获。
去中心化自我托管再次兴起。
无论哪种结果,
这一实验都将回答:
“可编程稀缺性”能否与中心化基础设施共存,
还是这种融合将孕育出全新的事物?
?
无人敢说的真相
贝莱德的 1000 亿美元,并非关于比特币的价格投机。
而是关于:比特币正成为未来债务重置的基础抵押物。
当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
以比特币的“永久性”为前提构建产品,
并以免税方式处理 30 亿美元巨鲸资产转换 时,
他们不是在“下注”,
而是在为那个时刻提前布局——
当唯一能被密码学验证的稀缺性
成为唯一可接受的抵押形式。
融合,已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