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47)
2008 (100)
2009 (141)
2010 (139)
2011 (210)
2012 (172)
老同学Y的老公突然去世——倒在朋友庆乔迁之禧的饭桌旁。噩耗传来,叫人不敢相信,他还不到60岁!就在二十多天前,我们一帮子还在他们家聚过,拍了不少照片,如今却天人两隔。人的生命竟是这般不堪一击。3月5日在远离市区的殡仪馆举行了追悼会,吊唁者把大厅挤得满满当当,天气又特别热,真有氧气不够用之感。
追悼会前一天晚上,Y打电话来要我帮忙读一读悼词,啊?当了一辈子“布衣”族,让我在众目睽睽之下充当“领导”角色,这不是猪鼻孔插葱——装象么?Y说因为悼词已写好了,原先准备诵读的人觉得用上海话不好读,普通话又读不好,想来想去大家都觉得我挺合适,帮帮忙吧……哎,也只好被赶鸭子上架了,暗暗思忖:别到时候过度紧张,心脑血管破裂,像你老公似地一脚去,那可亏大了。Y的儿子把写好的悼词EMAIL过来,一看,头都发胀!作者老先生准是个很讲究文字形式美的人,什么排比、对仗,工整得跟骈体文似的,尽管Y授权我可以随便修改,但实在是无法改,要合我意,只有推倒重来。然作者届时在现场摄像,一听这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悼词,不气得DV都从手中掉地才怪。于是打上几个小补丁,让它尽可能地“俗”。我觉得看上去很雅,却让人似懂非懂的文字,再把它变成语音,听众中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云里雾里!临上阵前,遇到了才高八斗的老同学C,我赶紧把他抓住,让这位语文大师再帮我推敲推敲,C不愧为高手,淡然一笑:实在别扭的字、词、句跳过去不读就成。嗯!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
完成了任务,如释重负。本想直接就回家了,但经不住朋友们劝说去吃“豆腐羹饭”——难得聚在一起,该去热闹一下。这是中国人近乎残忍的陋习,丧家悲痛欲绝,可办完了丧事,一大帮吊唁客却聚在一起吃喝说笑,气氛太不和谐了。该移风易俗!
在饭桌上,话题自然提到了不该这么早就“走”的Y的老公。他是个能人,但少小离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病退回沪后,步步为营地在上海滩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家里的住房面积从最初的6.3 平米(使用权)直至今天的市中心近百平米(产权)。不甘平庸的个性,让他行行都干得有声有色。去世前在一个经济杂志社当责任编辑,听说月入达五位数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平生有三大嗜好(他所谓的“三面红旗哗啦啦飘”)——烟、酒(白的)、茶。我曾跟他开玩笑说:你可要火烛小心,体内酒精浓度这么高,一根火柴就能把你给点着了。笑过,依然我行我素,烟照抽,酒照喝……
引用一段悼词中的话:“您走得豪爽,一如您的个性;您走得泰然,一如您的精神。我们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无不为之呼天抢地,但天要使之,安能违之?”人的死生由命,没错!基因决定寿的长与短。然像Y的老公那样不知爱惜自己,却是人为地缩短了生命的长度。
另外,他们夫妇在生活理念上有一大误区,多次听Y称自己是医盲,从来不吃药,也不和医院打交道。听了总不以为然,又不便驳斥他们。这把年纪的人,外表再光鲜亮丽,"零部件"都在慢慢老朽了,哪还能总以医盲自居呢?当Y的老公喝了一杯酒,感到有点“难受”趴在桌上时,一桌人都没当回事,只以为是空腹喝了酒有点晕而已,见半晌没动静,Y过去一看已面无人色。这才赶紧打120呼救,没人敢动他,就这趴着的姿势一直保持到救护车到来。其实他们就餐的饭店离九院不足一公里。呜呼!假如他们能多懂点医学常识,假如他们当时把病人平放在地,解开领口,做人工呼吸或拍打心脏部位,假如他们之中能有四人以正确的姿势平抬病人,就近拦一辆出租车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医院,假如……
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善待自己也就是善待亲人,别把痛苦留给家人!
名利场上适可而止, 给自己, 给家人, 给朋友多留些时间为好,我要记住这句话..
近来看到国内开始注意养身保健了,觉得欣慰,这也是国人素质提高的一个方面呵!
同感!我父亲也是突然间中风大面积脑血栓,才正值中年(51岁)就走。。。在头两个月,实际上他抱怨过左侧有点麻不适,头疼难忍,可他在一大公司担任要职,一心一意致力于工作,从来没有时间去看医生,而是医生追着他让他吃药。。最终导致半瘫痪半年。。。
唉,人啊,真的要爱惜自己,健康不容忽视。
只好尽量放宽心,想开些,苦中作乐就是!!
加拿大已经发生很多起悲剧了,其中一个才三十来岁,还是我母校向明中学的老师.突然心脏病发无人知晓于半夜去世..真叫人扼腕叹惜呵1
"这把年纪的人,外表再光鲜亮丽,"零部件"都在慢慢老朽了,哪还能总以医盲自居呢?"和"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善待自己也就是善待亲人,别把痛苦留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