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人

创新,是我生命的底色;发明,是我灵魂的诗篇。
正文

自由女神像之旅:沉思与感悟

(2025-02-17 08:46:03) 下一个

自由女神像之旅:沉思与感悟

Tu Xiang Zheng (涂向真)

我从费城的宾州大学搬到新泽西州的Rutgers大学,就住进了人们常说的“纽约的后花园”。我住在Piscataway,距纽约不远,说是“一衣带水”或“近在咫尺”,都是真实的写照。不少纽约人,成天挤在人群里,夹在楼缝里,做梦都想有一套别墅式的住房,让生活过得尽可能舒适些。在纽约,这种房子的价格近似天文数字,工薪阶层难以问津,而在一河之隔的新泽西州,却是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范围。于是,迎着朝霞进闹市,披着晚霞归家,车水马龙,浩浩荡荡,形成了纽约的独特景观。

我虽然也在新泽西州这座大花园里,但住的是租来的公寓,没有专供种花草树木的前后院,比别墅差远了。但对我这个海外游子来说,有个栖身之地,也就知足了。纽约人看好新泽西州是后花园,我这个新泽西州的过客却看好纽约门前的大都会。只要有空闲,随时都可以过去看看。不是说“百闻不如一见”吗?我就是想见识一下纽约的“庐山真面目”。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是自由和民主的普世象征,自然要首先拜访它。自由女神像位于纽约赫德森河口的“自由岛”上,是海轮进入纽约的必经之地。这座雕像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十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主持揭幕仪式。雕像内部是一座大楼,共22层,乘电梯可达第10层,再攀登螺旋形阶梯,可到达雕像的皇冠处。皇冠设有四面小窗,凭窗俯瞰,纽约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底层是美国移民博物馆,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向观众讲述美国先民移民的艰辛历程。

我仔细推敲神像基石上铭刻的犹太女诗人Emma Lazarus(爱玛·拉扎鲁斯)诗作《The New Colossus》(新巨人)的诗句:“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这实际上是女神向漂洋过海投奔美国的移民致送的欢迎词。我认为其大意是:“给我!那些困乏贫苦、结伴而来、渴望自由呼吸的人们,还有那些遭人遗弃、饱受苦难的人们。都来吧,那些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人们。我高举自由的灯火,照亮前方的道路!”

追求自由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不过,移民美国只是奔向自由的一种方式,而我国人民百余年来,前赴后继,奋斗不息,为的是争取自身的自由。记得我上中学时就学过一首诗,至今仍然清晰记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我国革命作家殷夫译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作。我查阅了英文版的译文:“Liberty, love! These two I need. For my love I will sacrifice life, for liberty I will sacrifice my love.” 如果直译,我认为应是:“自由与爱情,这两样我都需要。为了爱情,我愿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愿牺牲爱情。” 相比之下,殷夫的译文更具中国文化气息,甚至可以说是重新创作,使得这首诗更加震撼人心。

我还记得,中学时代唱过音乐家冼星海谱曲的《在太行山上》,歌词中有:“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听起来震撼、激昂,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既是艺术的魅力,更是自由之神的力量。其实,自由之神不只是美国有,中国也有。中国的观世音就是自由之神,她大慈大悲,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她的名号,她便前往救度。抗日战争中,自由之神与抗日军民在一起,高唱着“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的歌声,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成为中国人民世代流传的最熟悉旋律之一。

据说,雕塑家巴托尔迪设计自由女神像,是依据他小时候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亲身经历。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一日,一群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便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

像这样为自由献身的巾帼英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层出不穷。古代最著名的要数花木兰。北朝时期,边关告急,朝廷招兵御敌。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根据这一故事改编的豫剧《花木兰》深受欢迎,豫剧名家常香玉的表演更是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有不少美国学者认为,自由女神像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这一观点颇具道理。女神像脚下破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奴隶挣脱枷锁,获得自由。美国曾长期实行奴隶制,1862年9月,林肯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使被奴役长达两个世纪的黑人获得自由。

参观自由女神像的那一天,我在返回途中浮想联翩。自由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物质世界里,自由同样带来变革。我研究半导体,想到半导体中的价带电子需要被激发到导带,成为“自由”电子,才能形成PN结,实现各种半导体器件功能。正如人类社会的自由促进发展,物理世界的自由同样带来科技进步。

最后,我想起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自由。” 以及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表达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些应成为世人追求自由的方向。尽管道路漫长,但我们仍应如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