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企业家交流论坛,我都会听到一些让人重新思考人生节奏的故事。
那不是关于财富的数字,而是关于时间、选择和结构。
这次,一位七十多岁的成员分享了他的一生。
他从一个普通家庭走出,一路经历专业、创业、投资和传承的四十年。
语气平静,没有一句夸张,却让所有人都静下来听。
他出生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被教育要勤奋、诚实、有责任感。
年轻时学的是经济与法律,后来又攻读了工商管理与社会制度方面的研究生学位。
毕业后进入一家国际律所,从最基层的法律助理做起。
那是金融监管变化剧烈的年代,他每天都在处理复杂的调查与诉讼案件。
凭着勤奋和判断力,他成为律所合伙人,带领团队服务全国的金融机构。
可他没有停留在成功的舒适区。
四十岁那年,他选择离开律所,创立自己的事务所和咨询公司。
那时公司只有十五个人,租一间小办公室,前两年几乎没利润。
几年后,公司从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又在多个城市设立办公室,进入全国前列。
后来,他又创办了一家金融咨询与风险管理顾问公司。
最初只有一个顾问,十年后发展到年营收上亿美元的规模,并成功引入私募资本。
与此同时,他开始涉足科技投资,收购了一家小型合规与数据分析公司,将专业知识产品化。
几年后,这家公司营收增长数十倍,并吸引大型机构入股。
之后,他成立了家族办公室,专注于长期资本与结构化投资。
家族办公室的布局非常系统:
既投金融科技,也投创新企业;
既做早期股权,也布局稳健的实业与房地产。
除了科技与金融,他还进入了体育产业。
他收购并重塑了几支职业体育队伍,从场馆改造到品牌重建,再到社区项目,
他把体育当作一种长期的文化投资: 不仅带来商业回报,也成为连接家庭与社区的方式。
后来,他参与了更大规模的体育投资项目,
既做股东,也负责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周边地产。
在地产方面,他不仅投资商业物业,也亲自参与社区综合体的开发。
围绕体育场馆,他规划了住宅、餐饮、零售与文旅项目,让每个项目既有收益,也有意义。
从律师到创业者,从企业家到资本设计者。
他在三十多岁时设立了第一个可撤销信托。
那时资产并不多,他只是想让一切更有秩序。
“我想先有个系统,无论未来怎样,家人都能有安全感。”
后来,随着事业扩张,他又建立了不可撤销信托,把核心股权、房地产与体育投资纳入其中,用于风险隔离与长期传承。
他的信托体系如今层次清晰:
不可撤销信托资产占比已接近 40%,而且包含了他事业中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部分。
但在这次分享中,他提出了一个让全场都沉默的问题。
他的儿子,多年来是家族办公室的重要合伙人,负责投资分析与运营。
他们一起建立了家族体系,也一起经历过起伏。
但最近,儿子告诉他: 想离开家族办公室,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不是叛逆,而是想自己去创业,建立独立的事业。
他说:“我当然希望他留下,他是最懂我们结构的人。
但我也知道,我当年选择离开律所创业,他现在做的,其实就是当年的我。”
那一刻,全场都安静了。
每个人都知道,这不只是他的困惑,而是许多家族企业共同的课题。
大家开始讨论。
有人说,也许他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 从经营者变成引导者。
也有人说,也许让儿子离开,正是下一代构建新体系的开始。
最后,我们共同的建议是:
少一些运营,多一些引导 (Be more of a mentor,less operational)。
他听完后沉默片刻,然后微笑。
“也许这正是我这个年纪该学的功课: 如何放手,还能参与。”
他的一生是一个从专业到资本、从掌控到放手、从秩序到传承的过程。
他用几十年建立体系,如今学习让体系继续成长。真正的传承,不是让结构永远不变,而是让下一代有权力重新定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