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I × ETH × 人口结构:牛市的长期逻辑 - Tom Lee 分别在两次节目中分享了他对市场的长期展望与驱动逻辑

(2025-09-01 17:45:10) 下一个

近期,Fundstrat 的研究主管 Tom Lee 在不同场合都强调了同一个核心观点:我们正处于一轮新的长牛周期的早期阶段,这一周期可能会延续到 2035 年。他的论点并非单纯的市场情绪,而是建立在长期的人口趋势、科技驱动力和金融体系重构之上。

从人口结构来看,每一代人的劳动力高峰往往对应着股市的大周期。婴儿潮一代在 1999 年达到顶峰,X 世代在 2018 年左右见顶,而千禧一代预计会在 2035 年进入收入和消费的最高峰。换句话说,未来十年市场的“人口红利”仍在释放,资本市场很难在这种背景下进入长期衰退。Tom Lee 认为,这种人口规律与市场走势的强关联,决定了我们当下的位置更接近牛市的中段,而不是尾声。

与人口结构相呼应的是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在节目中,Tom Lee 表示 AI 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驱动力,推动市场走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主题。他强调,市场当前由 AI 主导的现象并非一时的泡沫,而是一种在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主题驱动”(thematic dominance)现象,只要企业盈利与利润率同步提升,就不构成系统性风险。

除了 AI 之外,以太坊在这场变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Tom Lee 多次强调,以太坊是华尔街与 AI 融合的交汇点。它不仅是一个区块链平台,更是资产代币化、金融系统升级和去中介化的核心基础设施。与比特币主要被视为“数字黄金”不同,以太坊被他定义为未来十年的“最大宏观交易”。在他的愿景中,未来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将逐渐迁移到以太坊这样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上,而 AI 的应用也将在这种环境中找到新的落地场景。

这些逻辑结合在一起,为市场长期上涨提供了坚实的理由。尽管过去几年中市场经历过两次接近 20% 的深度调整,但每一次下跌都很快被资金吸收,形成 V 型反弹。Tom Lee 指出,这恰恰说明市场处于资金充沛和风险偏好较高的状态。投资者不再把调整视为恐慌信号,而是将其当作买入机会。所谓“买跌”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旋律,这种韧性意味着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的衰退风险。

在节目中,Tom Lee 提到了标普 500(等权重)的“六次‘杀伤性事件’”(six killer shots),而这六次事件在常人看来几乎足以撼动牛市,却未能终结市场上涨趋势。 正如网友在引用他的观点时所言,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的强韧性。具体内容如下:

Tom Lee 用比喻方式,将标普 500 当作一个“股票”,如果这个股票经历了以下六个重大冲击依然坚挺,说明它非常抗跌:

  1. 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牛鞭效应”

  2. 历史最快的通货膨胀

  3. 历史最快的美联储加息节奏

  4. 特朗普期间的关税冲击

  5. 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

尽管每一项看似都足以打击市场,但该“股票”不仅存活下来,甚至盈利持续增长。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市盈率从 17.6 倍略降至 16.9 倍,这意味着即便面对如此冲击,市场估值也没有出现滑坡。
Tom Lee 的总结观点是:如果一个“股票”能御住这“六连击”,却能保持盈利增长,那么它的估值理应更高,而不是因动荡而被压低。由此他反驳了“市场过度高估”的论调,暗示当前市场具备更强的支撑力与回弹力。 这说明,即使面对宏观风险,市场也具备超常韧性,回调往往是买点而非风险信号。

展望未来,科技、金融与人口的三重共振为市场提供了独特的支撑。AI 是加速器,以太坊是新的金融基建,而人口红利则是最深层的底盘。在这样的格局下,市场很可能继续震荡走高,而不是陷入衰退。

换句话说,这轮牛市才刚刚开始。它可能会伴随我们走过未来十年,并在 2035 年左右迎来真正的高峰。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