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0.问题解答 文稿初成时,请几位朋友阅读并提意见,包括在所述化肥厂工作过和一直在该厂工作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意见,答复如下: 1.谁入选? 我写的不是传记,是个人回忆录,成稿前没有和任何人商讨或者进行采访,全凭自己的记忆,独立写成。并非要对原化肥厂所有的人和事作出评论,记述的只是我本人和身边最熟悉的、特别让我感动的人和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1-31 17:50:40)
今天发现拙作《永不飘散的记忆》被人盗版发在一个叫番茄小说网的中国网站上,作品名称、各篇篇名和文章内容完全相同,作者叫哇诗猫,已发了前20篇。我没有这个笔名,也和这个网站没有任何瓜葛。 万万没有想到还会被人盗版,反正是没有底子、素养,不了解情势,目光浅窄还让人生气的烂文,盗了也就盗了。但文学城诸位辛辛苦苦码成的作品,若是说被盗就被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F.九州风骨 所有的文化都只讨论一件事:就是怎样生活。其中最让人犹豫,可能也是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处世为人,因为人是群体动物,更是精神动物。 若将国家政府比作人体,那么信仰与道德体系相当于人之免疫系统。 中华文明建立在内生的基础上,依靠自力更生,与西方文明依靠扩张和侵掠有基本的不同。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尚为生存而挣扎时,就已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E.江河奔流 幼时最熟悉的歌有一首叫歌唱二郎山,歌词气概豪迈,誓言铿锵,是讲解放军修川藏公路通过二郎山的故事。当时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官兵与藏汉民工用了四年时间,以血肉之躯和简陋的工具,修通了长达二千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三千多名官兵和一千多名藏汉民工牺牲的代价。川藏公路的建成反映了那个时代军民同心,排除万难,建设新中国的坚强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D.冷眼向洋 有人以为,二十世纪以来,这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定型并被强势国家主宰,落后国家的发展选择被现状和结构限制了,很难再有大改变。先后对此开出的主要药方是进口替代或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但这些路径很快遇到了拉美瓶颈,失灵的时候远比灵光的时候多。上个世纪末西方一直在等中国进入这个瓶颈,但直等到二十一世纪,似乎中国还没遇到。这不仅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C.绿树繁华 我不懂园艺。女儿家门前有几棵冬青树,好几年没有修剪,越长越高。我修剪了一下,不只好看,不久之后发现还比以前繁密了许多。据说果树受伤后会结出更多的果子,或许植物也有感知,在不一般的情况下会激发起它隐藏深处的全部能耐,以求继续繁衍。 人似乎也是如此,司马迁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B.艰难困苦 有人认为,二十世纪地球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使得进入工业化国家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比发达国家人口的总数还要多。其实这条道路走得非常艰难,其中许多情节世人或并不知晓。 读小学的时候,刚度过饥荒,就看到墙上写了很大的标语: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读着有点任重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9.静夜萦思 年轻时有许多事想不明白,就任它飘在脑海里慢慢游荡;时有丝念片意,像闪电一般随即消失,希望什么时候还能重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许多想不明白的事,但愿有想明白的时候。思维是否会如生物一般,历经漂泊之后还能生长,会变得更成熟更丰满更清晰?然而近几年却感觉思绪零落,想到些什么得马上在小纸片上记下来,否则转身就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F.怀念战友 《怀念战友》是一首激发人们对牺牲者的怀念之情的电影插曲,旋律从宁静平和开始,由深情走向激昂悲怆,最后如万丈雪崩震荡人们的心弦。一批朝夕相处,曾在一起度过艰难困苦也曾共享成功喜悦的鲜活的年轻生命,瞬间离我而去。每每想起总止不住心酸,每当听到《怀念战友》的时候,就会引发强烈的共鸣,牵动内心的萦怀。 牺牲者有一个共同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8E.忠心耿耿 刚建厂时许正华是值班长,他是从雪茄烟厂调来的年轻党员。许正华体魄魁梧健壮,两个胳膊鼓鼓的像个体操运动员。那时是四班三运转,其中一个劳动班搞清理场地等工作,许正华带领的丙班好像最积极。我看到许正华自己推着装着卡车车轮的大板车,上面载着废弃的旧设备,碰到碍路的石楞子,他一使劲就过去了。 我在家里的廊檐下挂了根结实的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