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微信经常给我推那种“你为什么心力不足”的短视频,我边看边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同时在心里迅速浏览着自己有哪些心力不足的病灶,往往,当up主们最后说出,“来参加我们的五天训练营吧”,我的纠结指数就会迅速飙升——to参加or不参加,that is the question.
最终,我都没有参加,因为过往已经踩过足够多的坑,让我知道五十年的人生问题是不可能在五天内彻底解决的。但是这些短视频还是对我有非常多的帮助,我把它们的精华给总结出来了,在此分享。
首先,心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怀疑——“我行吗?”我这么感觉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句话能说吗?”“如果…发生了,我是不是会被人看不起?”这些心里的背景噪音让人失去决断力、行动力,不知道自己的宝贵,看不到自己的潜能。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造成心力不足和不自信的根源在于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这里的重点是“感受”二字。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虽然有一百分的爱的“意愿”,却因为种种原因缺乏爱的“能力”,以至于虽然有满腔的爱的想法却无法做出有效的爱的行动,因此让孩子缺乏爱的感受。除了父母以外,社会环境对人的价值的判断标准对孩子对爱的感受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学校、职场、亲朋好友们都认同“只有成绩好的才是好孩子”、“只有成功的人才有价值”,那么这些外在标准和条件都会成为孩子感受爱的拦阻。对,咱也别总老拿父母和原生家庭说事儿,他们往往已经是在拼尽全力爱孩子了。
第三,既然是“感受”的事,就不是用“教导”的方式能解决的问题。感受的事,还得从感受上来解决。怎么解决呢?当然是要感受到爱,不论优秀不优秀都被爱、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被爱,的那种爱,无条件的爱。只是,这么纯粹真挚的爱,世界上真的存在吗?如果很多父母都不能给他们的孩子这样的爱,谁又能给呢?
这样的爱是存在的,她存在于爱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甚至是超越了人力所能提供的范围。那么,爱的源头在哪里呢?需要用心去寻找,全心全意去找的人一定能找到。
这个源头,其实我已经找到了,只是我以前花了很多时间去观察她——水质如何、流量几许,如今,我要感受,我要畅饮,也与朋友们分享——来呀,一起来喝!
耶稣回答,对她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谁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四章13-1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