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的结局

结局已预定,己意隐其踪。 不思个中味,枉然忙匆匆!
正文

《荷马史诗》背后的历史

(2024-09-11 08:02:01) 下一个

 

希腊(Greece)和希腊人(Greeks)词汇的来源大概要追索自希腊西北部一个部落的名称Grai·koi?(格雷基)。意大利人用这个名称(拉丁语Graeci)泛指希腊的所有居民,后来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以类似的方式使用这个名称。

 

然而,还有一个关于希腊人更早的名字叫“伊奥尼亚人”,或译“雅完人”,“爱奥尼亚人”,是古希腊四个主要部族之一(其他三个为多利安人,伊奥利亚人与亚该亚人),使用伊奥尼亚语。伊奥尼亚方言是古希腊世界中使用第三广的方言,只次于多利安方言与伊欧里斯方言。

 

关于希腊各部族的起源是个非常困难的题目,现代历史学家看法各异,因为这要取决于希腊神话和考古学家们对有限考古发现的推理和猜测,势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从历史研究来看,很长一段时间内,史学界认为世俗希腊历史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开始,那时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公元前776年举行。而有关世俗希腊历史的记载可能到了公元前5世纪后才慢慢出现。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GeorgeGrote)(1846年—1856年)在他那本鸿篇巨制《希腊史》中正是以公元前776年作为希腊历史的起始footnote{《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作者:乔治·格罗特 ,译者:晏绍祥/陈思伟,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6-30。}。这不是说公元前776年之前希腊无历史,而是说当时没有令人信服的关于希腊之前历史的文献记录或者考古发现。

 

那么古希腊人当时是怎样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呢?其实,这也像其它民族一样,他们也是靠自己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神话传说,或者基于此建立起来的宗教来理解自己民族的起源和发展。

 

历史学家一般相信,希腊神话《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是由荷马写的。还有另外一位诗人赫西奥德也系统化地整理了大量希腊神话和传说。大概是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赫西奥德的《神谱》和荷马史诗一起,构成了希腊的主要宗教经典或神学体系。

 

据有关研究,荷马神话传说的史诗最古老的纸莎草纸残片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但是,有希腊语研究者的研究显示,这些早期文献跟我们近代看到的文本内容“大不一样”。因此,有理由相信,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神话传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原始版本保存下来,人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改变的神话传说。这很容易理解,神话传说大概都是这样,赫西奥德的《神谱》或许也应该是这样。

 

当然很难令历史学家真正相信希腊的历史就是从公元前776年开始的,谁也不会相信古希腊文明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但在现代考古学出现之前,人们也无计可施。直到19世纪,有不少考古学家开始从事古希腊的考古挖掘工作,例如1862年法国地质学者 Ferdinand A. Fouqué 对圣托里尼的调查。然而,只有当德国商人和考古业余爱好者约翰·路德维希·海因里希·尤利乌斯·施利曼(德语:Johann Ludwig Heinrich Julius Schliemann,1822年1月6日—1890年12月26日),对荷马史诗中的神话国度“特洛伊”,“迈锡尼”和“梯林斯”的考古发现出现之后,才使得古希腊的历史向前大大地推进。而施利曼也由此被认为是将古希腊考古学发扬光大、吸引大众目光的先驱。

 

下来,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施利曼对古希腊的考古发现,以及其后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有不少footnote{《希腊史:迄至公元前322》,作者:[英]N.G.L.哈蒙德,译者:朱龙华,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6-03。} footnote{《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作者:赵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1-01。} footnote{《古希腊文明2500年全四册(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译者:潘垣铮/董馨阳/陈凌娟/袁姗姗,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我们这里只是根据有关研究做一个大概的介绍,有性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参考阅读有关文献。

 

~\

leftline{heiti 施利曼与迈锡尼文明}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是因为西方文明的很多方面都起源于希腊,这包括法律,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科学,民主,等等。所以,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有过一句著名的格言:“我们都是希腊人!” 而希腊文明的起点在爱琴海,可以说爱琴海是西方文明摇篮中的摇篮。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80textwidth]{z-chapt2-AiQinHai.jpg}

caption{{kaishu 古希腊爱琴海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end{figure}

 

爱琴海文明大概包括四个地区:克里特岛,希腊本土,爱奥尼亚地区,和基克拉迪群岛。而爱琴海文明又包含三个发展时期: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和“黑暗时代”。在经历了大约300年的爱琴海文明“黑暗时代”之后,希腊文明迎来了她辉煌的巅峰 - 城邦文明。

 

我们下来首先了解一下爱琴海文明的前两个时期“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怎样在近代从神话传说走入了考古的历史。按照考古发现的时间顺序,我们先看迈锡尼文明 - 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的考古发现。

 

在《荷马史诗》的第一部《伊利亚特》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爱琴海地区有一个美丽壮观的城池叫特洛伊,特洛伊国的王子生性浪漫,英俊潇洒,器宇不凡,喜欢游历,风流多情。而在爱琴海地区还有另外一座城池叫斯巴达,斯巴达王国的王后天生丽质,美丽动人。而有意思的是,特洛伊国的王子在一次到斯巴达王国旅行时,竟然偶遇了斯巴达王国王后。更有意思的是,这时斯巴达国王不在,就由美丽动人的王后盛情接待了多情浪漫的特洛伊王子。

 

可能是美丽动人的斯巴达王后太过热情,也可能是英俊潇洒的特洛伊王子太过多情浪漫,他们竟然一见钟情,速速地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最后更竟然斯巴达王后随特洛伊王子私奔而去。

 

当然,斯巴达国王很快就知道了这件十分糟心的事。但他还是压抑着满腔的怒火,先礼后兵,派使者前去特洛伊王国进行外交斡旋,试图带回自己的王妃。想想就知道这不是能够顺利进行的事,只不过斯巴达国王要制造一个对特洛伊王国进行战争的口实罢了。

 

果然斯巴达国王派去的使者没能带回自己的王后,斯巴达国王便纠结希腊各王国的数万大军,开始向特洛伊发动战争。怎奈特洛伊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希腊各国联军围城整整三年也没有拿下特洛伊,这场战争陷入僵局。

 

后来,希腊各国联军想出一计谋,命能工巧匠制造一个巨大的木马,此木马中可以暗藏一队精兵。当希腊各国联军再进攻特洛伊城时,便将此木马同时运往特洛伊城外助威。希腊各国联军先是拼命攻城,很是威猛;然后,佯装失败,大军仓皇撤退,将巨大的木马遗留在了战场上,来不及运走。

 

特洛伊军队大获全胜,出城打扫战场,将希腊各国联军遗留的巨大木马运回城内,要仔细研究这是什么新式玩意,能够对战争起作用。然而他们不曾料到,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他们还没顾上研究怎样打开巨大的木马而仔细研究的时候,木马内暗藏的精兵通过暗藏的机关,打开了木马,从木马腹内鱼贯而出,迅速打开了特洛伊的城门。而在特洛伊城外已经埋伏好的希腊各国联军,便迅速冲进了特洛伊城。

 

希腊各国联军拿下了久攻不下的特洛伊城,城破之后,希腊各国联军大肆烧杀抢掠,最后使得特洛伊从美丽壮观的城池瞬间沦为破壁残垣,变为一座废墟。

 

这就是著名的“斯巴达 - 特洛伊”战争。但是这场战争只存在于古希腊人的神话传说之中,被荷马记录在《荷马史诗》里。历史学家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是否真实发生过,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场战争的遗址,也就是特洛伊遗址。

 

如果说这场战争大概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的话,那么过了大概3000年后的19世纪后期,对这场战争的历史研究才慢慢有了转机。

 

1822年,一个叫海因里希·施利曼的男孩在德国的新布科市出生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贫穷的牧师。父亲在他7岁时送他一本希腊神话故事书(Georg Ludwig Jerrer's Weltgeschichte für Kinder),施利曼被其中的许多神话故事所吸引。特别地,他对特洛伊王子与斯巴达王后的爱情所引起的那场特洛伊战争,尤为有性趣,以至于他非常了解特洛伊战争的场面、用具器物等细节。他也非常相信特洛伊战争曾经真实地发生过,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特洛伊城的遗址被淹没在历史的云烟中罢了。但他从小就有理想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探索这些谜团。

 

施利曼的父亲早年送儿子去一家商业职业学校读书,毕业后,他在14岁开始就在一家杂货店做学徒,几年以后由于健康问题离职。后来他移民新大陆,在有关贸易公司任职谋生。当他慢慢有实力之后,他便自立门户,在俄罗斯,美国等地从事贸易,银行业务和买卖淘金矿工们挖到的金砂等生意。

 

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1854-56年)施利曼的公司主要承包军事补给,从而积累了比在美国加州从事银行生意更加丰厚的财富。有此财富基础,施利曼在36岁时就退休离开商界,开始将他的精力与财富奉献给考古学的研究,研究他从小就热爱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以期将他热衷的神话故事变成考古的历史,立志复原《荷马史诗》所描写的特洛伊城的真实面貌。

 

之后,他开始频繁的造访希腊、意大利并环游世界到墨西哥、埃及、印度、中国、日本等地,并在巴黎学习考古学,为他后半生的考古事业打基础。

 

由于施利曼对于语言学习的极高天赋和极大热情,终其一生,除了母语德语以外,自学掌握了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这对他后来的考古事业也极有帮助。

 

除了自己之外,施利曼还娶了一位同样热爱和精通《荷马史诗》的希腊籍女子为妻,这不能不说是施利曼的高明之处。有了这位贤内助,施利曼就可以大展拳脚,无论在财富的使用上,还是精神的互相鼓励以及语言帮助方面,两人都能志同道合。所以,他们一同来到现场,从事特洛伊城的考古挖掘工作。

 

按照推论,当年的特洛伊城应该在现在的土耳其境内,归土耳其政府管辖。施利曼夫妇就从土耳其政府手里在估计特洛伊城那儿买了一片土地,开始了他们的考古挖掘工作。

 

那年是1870年!

 

由于施利曼从小就熟读《荷马史诗》,对荷马笔下描述的特洛伊战争的细节和具体场景了如指掌,他便按图索骥,一步一步进行他的考古挖掘工作。当然,这里也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插曲和故事。

 

当时的考古学者普遍认为,如果《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是真实的,那么特洛伊城最有可能的地方应该在一个叫“Bunár-bashi”的地方,这个地点在特洛阿斯平原南端。

 

但是,英国考古学者弗兰克·卡尔佛特却认为《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应该在另外一个极其冷门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希沙利克”。而从小就熟读《荷马史诗》的施利曼,偏偏也同意英国考古学者卡尔佛特的观点,他也去冷门的“希沙利克”挖掘。

 

也该当施利曼出名,英国考古学者卡尔佛特选对了地方,却没有经费去进行他的考古挖掘,因为他没能得到大英博物馆的资助,从而使得他在“希沙利克”对特洛伊城的考古挖掘难以为继,不得不中断。但这时,施利曼自己有财富,不缺钱。于是施利曼就顺理成章地接管了英国考古学者卡尔佛特的工作, 那是1871年。施利曼和卡尔佛特便合作在希沙利克现场进行考古挖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挖掘现场发现了一个多层遗址,令人喜出望外。然而,对于怎样继续挖掘却产生了分歧。

 

施利曼认为特洛伊的金银财宝和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在最底层,于是他认为应该直接进入底层挖掘。但卡尔佛特不同意,毕竟卡尔佛特是专业考古学家,他要用专业的挖掘方式对发现的遗址进行考查。不过,这时的挖掘经费是施利曼出资的,施利曼当然更有权决定怎样进行这里的挖掘工作。最后,施利曼用有争议、不专业的方法将上层炸开;而专业考古学家卡尔佛特对此粗暴的方法感到不满,于是两人的合作到了终点,一拍两散,散伙,那是1872年。

 

经过艰苦不懈的挖掘工作,施利曼终于在1873年发现了一个堡垒遗址,并挖到许多文物与金饰,这时施利曼相信他找到了特洛伊,而这些财宝属于末代特洛伊国王。他将他的发现与理论出版在《特洛伊的古物,1874年》(Trojanische Altertümer, 1874)。但他的主张遭到当时许多考古学者的怀疑,他们怀疑施利曼的发现是否就是真的特洛伊城的古物。

 

学者的怀疑归怀疑,而施利曼著作的出版却很快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了,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客观地说,尽管后来更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施利曼将他初期的挖掘发现称为特洛伊的古物是错误的,但特洛伊的出土确实是19世纪考古学界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施利曼也瞬间成为家誉户晓的人物。他后来更被称为“考古学之父”,也是当之无愧!

 

施利曼后来又继续进行了一系列发掘工作,其中重要的成果如下:

 

1875年,施利曼发表著作《Troja und seine Ruinen》(特洛伊及其遗迹,1875年),同时他开始了迈锡尼的考古挖掘。1876年施利曼在迈锡尼发掘出“阿伽门农面具”。施利曼认为他找到了阿伽门农与克吕泰涅斯特拉之墓,并将他的发现出版于《Mykenä》(迈锡尼,1878年)。尽管他的看法又是一个错误,但是他的发掘却价值连城,以至于后来考古学界一直沿用“阿伽门农面具”一名,虽然后来的研究发现该黄金面具的制作年代要比阿伽门农所处的时代早大概三百年。

 

施利曼在1878-79年、1882-83年、1888-90年又针对希沙利克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与第四次发掘。从1882年起,他得到德国考古学者威廉·多普菲德 (Wilhelm Dörpfeld) 的协助,多普菲德将德国专业的系统性考古知识带到了希沙利克,给考古挖掘技术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除了希沙利克与迈锡尼,施利曼还挖掘了伊萨卡 (1878年)、奥尔霍迈诺斯(1881-82年)、梯林斯(1884-85年)、塞西拉与皮洛斯 (1887年)等地的遗迹。施利曼本来还打算挖掘克诺索斯,不过不幸的是,他在实现其梦想前逝世了。

 

正是这位“考古学之父”的伟大考古发现,将古希腊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后来更加精确的考古研究告诉我们,施里曼发掘出来的并不是《荷马史诗》所记载的特洛伊城,而是比那个时代更加久远的城市的遗址,这座城市的遗址大概可以追寻到公元前22世纪,比特洛伊战争发生的时代要早大概1000年,如果真正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初的话。

 

有关考古研究表明,特洛伊考古一共发现了9个文化层,施里曼最初发掘的的是第一层,在后面的各层中,第2层和第6层是最精彩的。第6层后来被证明是特洛伊战争发生时的城市遗址,而在此之前的第2层也要比荷马描写的那场战争发生的时代早七八百年。尽管在时间上早了七八百年,但在这一层出土的文物却非常丰富,这就导致了施里曼在面对自己的挖掘实物时,发生了误判,以为自己挖到的就是真正的特洛伊战争遗址。

 

尽管施里曼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他的考古挖掘成果却价值连城,使得人们第一次从考古研究中看到古希腊的文明历史出现的比《荷马史诗》中描述的还要早的多,从此拉开了对古希腊历史“迈锡尼文明”深入研究的序幕。

 

晚年的施利曼深受耳疾所苦,1890年11月在希腊动手术,在违反医师嘱咐的情况下,施利曼又去到莱比锡、柏林与巴黎等地出差。本来预计回到希腊雅典过圣诞节,不过由于健康因素在义大利那不勒斯停留。1890年12月25日在经过那不勒斯的广场时突然倒下,隔天病逝,享年68岁。

 

他的未竟工作由英国考古学者阿瑟·埃文斯接手,后者发现了比迈锡尼文明更古老的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

 

~\

leftline{heiti 埃文斯与克里特文明}

 

亚瑟·约翰·埃文斯爵士(Sir Arthur John Evans,1851年7月8日—1941年7月11日),是一位杰出的英国考古学家,他出生于英格兰的纳什米尔斯。他父亲是一位英格兰的古文物专家,古钱币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埃文斯在家里是长子。

 

由于埃文斯从小就受到其父的熏陶,使得他后来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考古学的热情。埃文斯1865年就读英格兰大伦敦哈罗的哈罗公学,到1870年就读著名高等学府牛津大学的布雷齐诺斯学院。那年正是施里曼在土耳其买地准备发掘特洛伊战争遗址的时候。

 

后来埃文斯也曾在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南端的哥廷根大学学习过。到1884年 - 1908年期间他担任阿什莫尔博物馆的馆长,长达近乎25年,到1911年受封爵士。

 

埃文斯在考古学界的崇高声誉,是建立在他对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的考古发现以及对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解读的重大贡献上。

 

米诺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话人物,他是宙斯和欧罗巴的儿子,后来在克里特岛上做王,他还有两个同胞兄弟。那时,米诺斯在做王前和他的两个同胞兄弟同时爱上了一个米利都的美男子,并为此勾心斗角,可见那时同性恋很盛行。

 

但是,美男子米利都没有选择米诺斯,而是选择了他兄弟中的一个。米诺斯怀恨在心,一个人独占了整个克里特岛,美男子便和他的情人逃离克里特岛,到了吕西亚。后来吕西亚建造了一座城,就以美男子米利都的名字命名,叫米利都城。再后来,米利都城成为了自然哲学的发源地,但那是几千年后的事情了。

 

米诺斯为了取得王位,乞求海神给他一头公牛活祭作为继承王位的证明。但是当海神给了他一头牛后,米诺斯又由于该牛太好看,舍不得献祭,用另外的牛代替。这下惹怒了海神,海神用邪术让米诺斯的妻子患上“动物恋”,并和那头赐给米诺斯的公牛结合产下一子,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

 

米诺斯为了遮掩这些丑事,便命人在克里特岛修建了一座王宫,是一座巨大无比的迷宫,将妻子生的怪物关在这个迷宫里面,不能出来。米诺斯要求雅典人每年从雅典给克里特岛送来7对童男童女,供关在迷宫里的牛头人身怪物食用。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80textwidth]{z-chapt2-MiNuoSi-1.jpg}

caption{{kaishu 米诺斯迷宫神话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end{figure}

 

 

但雅典人不想一直给克里特岛送童男童女,在第三次给克里特岛送童男童女时,雅典王子便跟随一起来到了克里特岛,寻机要杀死迷宫中的怪物。雅典王子在克里特岛上,偶遇米诺斯公主,两人一见钟情。米诺斯公主愿协助雅典王子共同杀死迷宫中怪物,然后两人私奔去雅典。

 

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后,雅典王子与米诺斯公主终于杀死了迷宫中的怪物,按照进入迷宫时一路的标记,原路逃离出来,向雅典私奔。而在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为了掩盖迷宫里的秘密,便把当年建造秘密的官员和他的一个知情的儿子关押了起来。后来,迷宫的建造者与这个儿子一起越狱逃到西西里岛。

 

由于迷宫的建造者多才多艺,后来得到了西西里岛国王的赏识。而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也追杀这对父子到西西里岛,并要求西西里岛国王交出迷宫建造者父子。西西里岛国王不从,引发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与西西里岛国王决斗。一致米诺斯王在决斗中败北而死。

 

米诺斯的神话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个神话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但也只是神话故事,谁也不知道其真实性有多少。

 

一直到了20世纪初,考古学家们又把这个米诺斯的神话故事与他的父亲宙斯和母亲欧罗巴的著名传说联系了起来,似乎显示出在克里特岛上存在过一个辉煌的文明时期,而米诺斯王国可能是这个辉煌的克里特文明的巅峰。宙斯和欧罗巴的浪漫故事是这样的:

 

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众神之王 - 宙斯,奥林匹斯山上奥林匹亚众神的统治者,他以闪电和雷劈而闻名。尽管宙斯的妻子是一个嫉妒心非常强的女人,但是宙斯由于对女人的极其渴望,使得他拥有众多的情人,包括多位女神和女人,并生下众多子孙。

 

在地中海的东岸偏北有个地区叫腓尼基,腓尼基有个推罗国王生了一个女儿叫欧罗巴。欧罗巴也是天生丽质,如花似玉,美艳动人。正因为如此,美艳动人的欧罗巴被众神之王的宙斯看中了。宙斯到了推罗,推罗国王的女儿欧罗巴对宙斯也是一见倾心。宙斯就化作一头公牛,驮着欧罗巴私奔。由于宙斯的妻子嫉妒心极强,宙斯为了躲避妻子的耳目,就将欧罗巴驮到一个与世隔绝的美丽岛屿。这个岛屿周围四面环水,岛上风景极其优美,名叫克里特岛。

 

在克里特岛上,宙斯与欧罗巴结合,并生了三子,我们前面讲述的米诺斯王故事中的主人公米诺斯,就是宙斯与欧罗巴所生儿子之一。所以,米诺斯及其后代就成为了克里特的统治者,而成就了克里特文明。由于克里特文明影响深远,后来整个欧洲就取名“欧罗巴”(Europe)。

 

尽管米诺斯的故事以及他父亲与母亲欧罗巴的故事很吸引人,也广为流传,但也只是神话传说而已。

 

只有当19世纪后期施里曼在小亚细亚的特洛伊遗址考古挖掘取得巨大成功,学术界对特洛伊文明(迈锡尼文明)包括的迈锡尼、梯林斯的深入探索之后,考古学们对米诺斯及其父母的神话故事的真实背景就有了极大的性趣和热情。

 

施里曼自己本来计划要挖掘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遗迹,因为这里被认为是当年米诺斯王的王宫,也就是神话故事中那个关押牛头人身怪物的地方。然而,施里曼不幸撒手人寰,没能实现自己的生前夙愿。那是1890年!

 

实际上在12年前的1878年,希腊克里特岛的商人和考古爱好者卡洛凯里诺斯(全名:米诺斯·卡洛凯里诺斯,其中名字就叫米诺斯,或许在表达对米诺斯神话传说的热爱吧)就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一个陶瓶储藏库房,他认为这就是米诺斯王宫的一角,将传说中的迷宫设定在不远处的位置。 卡洛凯里诺斯开始称此遗址为“米诺斯王宫遗址”。

 

据说在1883年,也就是卡洛凯里诺斯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进行了考古挖掘的5年后,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年轻考古学家埃文斯曾经专门游历希腊,在雅典城里拜会了前辈施里曼,并参观了施里曼的所有考古藏品。这次对施里曼的拜会,给埃文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而导致了17年后的1900年,埃文斯对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进行了大量的完整专业挖掘,发现了令考古学界瞩目的“米诺斯王宫” - 那个曾经囚禁牛头人身怪物的迷宫。

 

实际上,埃文斯起初还以为自己的考古发现是施里曼发现的迈锡尼文明(特洛伊文明)的延申和继续,而后来的更多挖掘和深入思考,才使得埃文斯慢慢意识到,根本不是自己起初所认为的那样。实际上,他发现了一个更加古老的文明 - 米诺斯文明,以米诺斯王宫为核心,也可以称为克里特文明,因为它主要存在于克里特岛区域。这个文明完全独立于之前施里曼发现的迈锡尼文明(特洛伊文明)。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0.80textwidth]{z-chapt2-MiNuoSi-2.jpg}

caption{{kaishu 米诺斯迷宫考古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end{figure}

 

 

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是最早出现在希腊爱琴海的文明,它的存在从大约公元前2850年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1450年前。历史学界对于米诺斯人知道还很欠缺,甚至连这个名字也只是一个现代的称呼。

 

在发现米诺斯迷宫的同时,埃文斯在他的考古研究中还发现了古老的线形文字泥版残片。这种文字有两种文字形式,被称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于1952年被破译,证明其为希腊语的一种古代形式,使用于迈锡尼文明时期。而线形文字A则未被破解, 它的破解将是考古学上的“圣杯”。

 

关于埃文斯发现古老的线形文字泥版残片,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据说当年伊文斯在雅典街头游历的时候,他在一家小商店里买了一些女性佩戴的饰物。挺有意思的是在这些饰物上,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埃文斯不愧是具有灵敏嗅觉的专业考古学家,凭着他敏锐的职业敏感,他马上意识到这些符号可能是一种文字,一种极其古老的文字。但他不知道是哪种古老文字,什么人曾用过这种文字,在什么地方使用过,在什么时候使用过,以及其它一些更多的信息。最后,他打听到了这些饰物来自克里特岛,随后就将目标锁定在那里。果然,他在克里特岛的考古挖掘中找到这种文字泥版残片,有两种形式,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

 

尽管这两种文字共享许多符号,使用所表达的音节来套用线性文字A所得到的结果和任何已知的语言都没有关系。这种语言被命名为米诺斯语。使用时间对应于米诺斯文明,先于约公元前1450年,即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450年。由于米诺斯语言已经失传,所以很难判断对它的破译是否正确,或只是因为错误的符号-声音转换而导致的无意义的语言。然而,最简单的途径可能就是假设线性文字A的音等同于已经解读了的线性文字B,然后进行更深入的尝试性研究。

 

埃文斯由于挖掘出了米诺斯迷宫和线性文字泥版,使得他在考古学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现代考古学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但是,也由于他先入为主地相信《荷马史诗》的描述而对挖掘出来的考古遗址带来了很多致命的破坏,包括对遗址的误判和毁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埃文斯为了表现米诺斯迷宫恢宏壮观,他根据《荷马史诗》的描述,以自己的主观理解对挖掘出来的废墟进行了大量的复原重建工作。实际上,按照考学来说,这是对考古遗迹的巨大破坏。因为,虽然真正的考古遗迹是残墙断壁,但那是历史的真实。而凭自己主观臆断的修复重建,势必参杂很多不是历史真实的个人想象,破坏了考古遗迹的真实性。

 

所以,有人就说米诺斯王宫是现代人臆想的王宫。客观地说,尽管埃文斯在米诺斯王宫遗址上有所重建,破坏了历史的真实。但是,米诺斯王宫遗址还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真实,给后人展现了米诺斯文明(克里特文明)在世人眼里看来辉煌的过去。埃文斯功不可没!

 

~\

leftline{heiti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时间线}

 

现在,让我们来对考古发现的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时间线做一个简单的描述footnote{《古希腊文明2500年全四册(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作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译者:潘垣铮 /董馨阳 /陈凌娟/ 袁姗姗,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begin{quote}

 

【克里特文明(米诺斯文明)】:

 

(1)。约公元前1900年 - 文明的形成: 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起源,“旧宫殿”的建造。

 

(2)。约公元前1800年 - 书写的发展: 线形文字A成为宫廷管理的基本工具。

 

(3)。约公元前1700年 - “旧宫殿”的损毁: 一场猛烈的自然灾害摧毁了克里特岛,来自印欧的移民抵达该岛。

 

(4)。公元前1700年 - 公元前1450年 - “新宫殿”的建造: 克诺索斯和克里特岛在地中海上的贸易与霸权崛起。

 

(5)。公元前1450年 - 公元前1350年 - 新的自然灾害: 在这场灾难之后,克里特岛的宫殿再次被损毁,落入了新领主迈锡尼希腊人之手。

 

(6)。约公元前1350年 - 米诺斯文明的终结: 作为克里特岛统治的象征,克诺索斯宫殿被彻底摧毁和遗弃。

 

end{quote}

 

begin{quote}

【迈锡尼文明(特洛伊文明)】:

 

约公元前1900年 - 印欧人定居: 构成希腊未来人口的印欧人迁徙到巴尔干半岛。

 

约公元前1600年 - 新的权力席位: 皮洛斯,梯林斯,雅典和底比斯成为新的财富中心。

 

约公元前1500年 - 与克里特岛的联系: 迈锡尼人采用了米洛斯的风格和文字。

 

约公元前1450年 - 对克诺索斯的统治: 迈锡尼人占领了克里特岛,并夺取了海上霸权。

 

公元前1400年 - 公元前1250年 - 在地中海的扩张: 迈锡尼开始接触赫梯帝国。

 

约公元前1250年 - 特洛伊的陷落: 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记录的特洛伊战争的传奇故事。

 

约公元前1200年 - 迈锡尼的陷落: 迈锡尼文明消亡,原因不明。

 

约公元前1150年 - 赫梯帝国灭亡: 神秘的海洋民族终结了赫梯帝国。

 

end{quote}

 

现代考古学界通过对这些遗址的大量挖掘研究,才大致有了上面的研究成果。但对那时的后代希腊人,随着对历史事件的遗忘和模糊化,便慢慢形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众神形象,形成了众多的神话传说。最后,根据这些神话传说,形成了他们多神崇拝的宗教信仰,很自然被诗人记录下来的神话传说《荷马史诗》等就构成他们信仰的神学基础。

 

当然,古希腊多神崇拝的宗教信仰比上面说的要更加复杂,它是一个拥有综合性与多元性起源一体的一个原始信仰,他们的神祇有些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除了克里特和迈锡尼的来源以外。有些还可能来自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Phrygia),即使是希腊主神宙斯,也可能是来自最古老的印欧民族神祇,而阿芙洛狄忒原来是腓尼基人供奉的shen's,后来传到希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