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长生的痴迷,从古代炼丹到现代科技,从未减弱。只是今天的长生梦,换了包装,披上了科技的外衣。花两万美元测基因,做全身扫描;四万美元进健身俱乐部;每次上万美元换血浆。
各种昂贵疗法和神奇保健品补剂充斥市场,仿佛金钱可以抵抗衰老、买来永生。可讽刺的是,这一切大多不过是贩卖希望的生意。真正被科学反复验证有效的,无非是吃得健康、动得规律、睡得踏实、心态乐观——便宜得让人失望,简单得让人不忍相信。而那些昂贵的“抗衰老项目”,效果不明,风险未测,动机显而易见,交的只是一张张昂贵的智商税发票。人们渴望奇迹,却都不相信朴素的真理,最终心甘情愿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在通往长寿的歧路上,一路用钱包为自己的幻想买单。
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不交“智商税”,五个低成本长寿秘方”(https://www.nytimes.com/2025/04/10/well/longevity-low-cost-tips.html)的好文,借助AI对该文做了中文摘写与大家共赏。
作者:Mohana Ravindranath
如今,追求长寿成了昂贵的爱好:2万美元年费的基因检测诊所、4万美元年费的豪华健身房、每次上万美元的血浆置换、价格高昂的睡眠辅导和可穿戴设备。但专家提醒,真正有效的长寿方法,其实简单又低成本。
南加州大学伦纳德·戴维斯老年学学院教授约翰·托尔指出,合理饮食和规律锻炼,是延长寿命最有效、证据最充分的方法。“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与之媲美。”麻省理工学院年龄实验室主任约瑟夫·考夫林也强调,网红热推的抗衰老疗法,比如复合营养剂、吸氧疗法、干细胞注射,目前都只是实验阶段。如果想更健康长寿,最好坚持科学与历史验证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专家们总结的五个低成本长寿建议:
1. 锻炼,地点无所谓
高端健身房的设备虽先进,但最关键的还是锻炼本身。塔夫茨大学美国农业部营养衰老研究中心资深科学家罗杰·菲尔丁表示,有氧和力量训练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延长寿命。每天在社区散步30分钟、高强度运动,或在家用哑铃训练,都能带来明显好处。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跑步)。但菲尔丁指出,“任何运动总比不运动好”。
2. 健康饮食胜过补充剂
很多人靠限制卡路里、禁食、生酮饮食或各种补充剂来追求长寿。但蒙特利尔大学营养学教授安-朱莉·泰西耶表示,与其花钱买复合营养剂,不如坚持吃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得舒饮食这类以全谷物、水果、蔬菜、瘦蛋白为主的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从而延长寿命。为了控制成本,她建议,多使用冷冻果蔬和冷冻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逊色”。
3. 保证七小时优质睡眠,无需设备
持续高质量的睡眠被证明与长寿密切相关。耶鲁大学助理教授布丽恩·米纳表示,没有证据证明睡眠追踪器或昂贵睡眠服务能有效改善睡眠,反而可能导致焦虑,适得其反。最佳的睡眠时长是每晚连续七小时,这有助于调节激素和血糖,清除大脑毒素。米纳建议,养成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积极社交,并避免饮酒。迈阿密大学的吉拉丁·让-路易补充,简单的辅助工具如睡眠眼罩、白噪音机,以及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也是经济又有效的选择。
4. 培养乐观心态
情绪与寿命息息相关。哈佛大学教授劳拉·库赞斯基指出,乐观的人往往活得更久。她建议通过写感恩日记、谈话治疗等方式训练大脑保持积极思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朱迪思·卡罗尔补充,亲密的社交关系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从而降低慢性病风险。重要的是,交往对象应是让人感到支持和被理解的人,而不是带来焦虑的人。
5. 用身体感觉评估效果,而非依赖检测
市面上流行的“生物年龄”检测花费不菲,但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迈尔提醒,这些测试精度有限,算法也不统一,参考意义不大。他建议,与其花钱检测,不如关注生活方式改善后,自己是否感觉更有活力、思维更敏捷。毕竟,真正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寿命,而是提升生活质量。
迈尔最后强调,在抗衰老这件事上,保持耐心与理性至关重要。他说,即使市面上已有各种抗衰老产品,他也不会轻易花大钱去尝试。“等待更扎实的研究成果,是更明智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2025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