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3菜9.9澳元的“平价盒饭”走红墨尔本华人区,SBS电视台曾经采访, 在华人重镇Box Hill一下子冒出将近10家,最热门的叫“盒饭哥”,有11个家常菜可选择,其中辣味的菜就有5个。据电视台报道,最兴旺的时候,每小时可以卖到500盒以上,可以堂吃、可以外卖,还可以预定集体会餐盒饭。
一时间在餐饮业有点疯狂,小餐馆争相仿制,对食客们真是好福利,三五步一拐弯就是一家。10块澳元什么概念?澳州法定最低时薪是24块,工作一小时可以买两盒自己选择菜肴的盒饭。而且数量之巨,一盒盒饭除了自己选择3个菜和饭/面,总是塞得满满,我们两人通常买一盒分一半就足够了。实事求是说,自己要是配置这些食材,成本都不止10块钱。
有的“平价盒饭”外卖店为了竞争吸引顾客,还送一杯自制的奶茶。一位台湾的老板,卖卤肉盖浇饭,一盒里有台湾卤肉、卤蛋、酸菜和紫菜配菜,外加一个现炸鸡腿。一个湘菜馆每周换7个菜单,都是大厨在厨房现炒的。老字号的“许记熟食”,10块钱一荤一素,但多加两块钱就可以再加菜。“小龙坎”餐馆也做起盒饭,七八个菜蛮上品的,买的人也络绎不绝。最实惠的要数“盒饭哥”,好像是几位留学生在创业的,父母亲在后台炒菜,十几个盛菜盒子总是满满的,人来人往生意很好,不断上菜,顾客中连西人的上班族都很多。
“平价盒饭”主打一个“薄利多销”,拼的是“回头客”。他们原先的理念是抓住“流量”,开创生意最重要的是预算流量,很多小生意创业者都会在开店前,在附近打着计数器“算人头”。在Box Hill中心,30楼以上的民居公寓和办公楼不下20幢,每层楼至少8户,一个大楼算下来几百户人家,上千个人。公寓大楼的底层,现在都设置成餐馆,服务行业和商场,有些干脆做“小吃城”,里面有多个风格各异的外卖铺子,有足够的“客流量”。要是在这里开设“平价盒饭”,应该是有很大的流量。
但现实很很残酷,早两天我再去“盒饭哥”,看到“歇业转让”的公告,橱窗玻璃上还被人砸出一个洞。附近几乎一大半过去非常辉煌的“平价盒饭”都已经转行,有的甚至彻底倒闭关门。可能原因很多,但既要持守质量第一,还要廉价,但不能亏本,这是非常难的。因为现在澳州的通胀指数很高,食材的成本居高不下,持续运营成本高企,利润微薄无法持续。再加上澳洲劳动力成本高,员工的最低工资等福利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让老板赔的倾家荡产。澳州的商铺租金也是出奇的贵,很多经营者抱怨,每周7天中有3天赚的钱用来购物,3天赚的钱用来交租金,交水电煤开销,付员工工资,剩下一天赚的钱,才是给自己赚的。行业里要是集体拼廉价销售,辛辛苦苦最终这点蝇头小利都无法维持下去,设想为的是什么?
但也不是所有店都搞“平价盒饭”那么卷,我们这里有家“锅里锅外”,专卖江浙家常菜盒饭,价格一直没跌,保持原有色香味风格,保持质量。我们有时路过,总会选三个江南家常菜和炒面,尽管价格贵一点,但很实惠,似乎回到80年代“食堂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