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淮海路见到要饭的

(2024-10-09 18:47:21) 下一个

淮海路见到要饭的

在1960年代初,我那时候还在上小学,大概五年纪的时侯。在淮海中路重庆路的交叉口,淮国旧商店的东边有一家饭店名字叫老松顺饭店。现在好像已经消失了。

那时候,我父亲在上海音乐厅工作,位于延安中路龙门路交叉路口的西南角上。

我家在卢湾区南昌路思南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上。

步行从家出发,沿南昌路向东,到雁荡路左拐弯,向北,然后穿过淮海中路,沿淮海中路的北侧人行道,向东,就会经过淮国旧商店。

每年在农历春节前后期间,音乐厅会发放一些免费的招代票给职工家属,让家里的孩子们来免费观看电影或者音乐节目。在我们家大多小孩都年龄太小,我是家中老二,就是我也就11岁左右的年龄。父亲也就把招待票给我,让我去看电影或者音乐演出。

有一天寒冷的清晨,我就沿着淮海中路经过淮国旧,快要经过的老松顺饭店时,看见一衣衫褴褛个男青年,个子还满高的,身上很脏,人也非常的瘦,在饭店门口卖早点的窗口地方,来回走动徘徊。

看到我走了过来,他朝我看看。我也就停下了脚步,朝他仔细打量起来,人是干廋干廋,混身是脏,衣服破旧,袖口都破了。。。他继续在饭店门口继续徘徊,突然他伸出细长的右手,抓了一叠糕点,好像是松糕,跋腿就跑了。然后边跑边吃了起来。

这就是上海人俗称的“叫花子”?

这一瞬间我也突然呆住了。因为那年头,听到看到的宣传都是好,一片大好。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父亲又给了我一张招代票,也是上午演出,需要清晨时间赶去上海音乐厅。我又经过了老松顺饭店的卖早点的窗口时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增加了玻璃,把糕点給挡了起来。这下,手伸过去是无法抓到糕点了。

同时也再没有见到那位一衣衫褴褛个男青年了。

我侧继续赶路去音乐厅听音乐去了。

在那个年代,挨饿的人真是多,非常的多。

我们家住在南昌路,是沿着街面的房子。经常会有成小群结小队的要饭的人来要饭吃。那年头我们家小孩多,自己粮食也不够吃。

但是我们有一家隔壁的邻居,老家是从安徽那儿来的,对我们说,他们老家发生大饥荒,能逃荒到上海,已经很不容易了,叫我们能给一点就给一点。

他们一听说,有东西吃,马上从包中取出饭碗,給我们,装了粥,立即就吃啊。这是真饿了呀。

来美国后,陆陆续续见到来自安徽以及大陆其他地区的朋友。聊起1960年代的大饥荒,真是饿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blchen 回复 悄悄话 huiling-LA美國: 感谢,招代应该是招待.
有一天我会 回复 悄悄话 安徽大饥荒饿死了至少1/3 人口, 不少家死绝户了. 我八十几岁的老妈经常给我们讲那时候亲眼所见的惨状
goodmum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没要饭的,只有要钱的,饭可以免费吃
山乡不仕老了 回复 悄悄话 哪止60年代,我下乡时,队里的老乡秋收一完,把门别上,全家就出去要饭。有的要了饭,晒干带回来。困难点的继续喂人,条件好一点的,为猪。
世界是公平的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家乡那时也很贫穷,即使那样,也时常看到其它地区的人去讨饭. 当时路边的榆树一晚上就被扒皮,第二天早上就光溜溜了,树皮被人吃了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嗯!60多年前的叫花子故事,现在安徽人不会要饭了吧?我今天正在黄山脚下旅游镇,灯红酒绿的。另外招待票不是招代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