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川普在访问英国后对记者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美国试图收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他还补充道:“它离中国制造核武器的地方只有一个小时。”这番言论不仅令世界媒体瞬间炸锅,也让北京高度紧张。
要知道,巴格拉姆机场并非一座普通的军事设施,而是美国在长达20年阿富汗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它不仅是美军在中亚投送兵力的桥头堡,更是监视、打击周边国家的前沿平台。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时,巴格拉姆基地象征着美国战略收缩;如今川普却要“收回”它,背后显然不只是怀旧,而是新的战略盘算。
川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句“离中国制造核武器的地方只有一个小”。这并非随口一说,而是明确点名中国西部的核设施。中国主要的核武器研发和试验基地集中在新疆、甘肃等西部地区,距离阿富汗边境并不遥远。巴格拉姆机场若重新掌握在美军手中,可以成为美国军事与情报监控中国核战略的“瞭望塔”。
川普历来以对华强硬著称,贸易战、科技战之后,如今再在军事层面加码。换句话说,川普要收回巴格拉姆,第一层逻辑就是把中国核能力置于更近的威慑范围内。这是美国传统“大国竞争”思维在地缘层面的具体体现。
美国在2021年撤军后,中亚地区实际上出现了权力真空。塔利班重新掌权,但治理能力有限,俄罗斯和中国都试图扩大影响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中亚峰会”,不断加深在中亚的经济与政治存在;俄罗斯虽忙于乌克兰战事,但仍维持在中亚的安全合作框架。美国则几乎完全缺席,失去了直接立足点。巴格拉姆机场如果被美军重新接管,意味着美国将再次插旗中亚,打破中俄在该地区的主导局面。
川普深谙“交易政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缺钱缺资源,美国若提出经济援助、政治承认,有限制裁豁免,塔利班未必不考虑“租借”机场。塔利班一方面想维持对外关系,以避免彻底陷入孤立。另一方面,塔利班与北京关系虽有接触,但并非铁板一块,美国完全可能以高价条件打动他们。川普所谓的“我们正试图收回”,其实很可能是指通过谈判租用的方式重新获得使用权。
川普也精于“国内受众”。他要向美国选民展示:自己有能力纠正拜登“仓皇撤军”的“历史性错误”;他能“夺回失去的东西”,象征着美国的荣光。在美国大选政治中,阿富汗撤军一直是民主党政府的污点。川普若能收回巴格拉姆,不仅在外交上得分,还能在国内政治中狠狠挤压对手。
中国的西部核设施,包括核试验基地、导弹发射井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本就相对敏感。美国若在巴格拉姆重新部署军队与侦察设备,高空无人机、电子侦察设备、卫星中继站都可以部署在这里,极大增强对中国西部核设施的实时监控。一旦局势恶化,美军可快速投送力量,对中国西部战略纵深形成压迫。这对中国而言,等同于在自家大门口安了一颗“定时炸弹”。
近年来,中国在中亚投入巨资,修铁路、建油气管道,还主导了多边合作机制。北京希望通过经济纽带和地区安全合作,把中亚稳固在自己和俄罗斯的影响范围之内。然而,美国若重新立足阿富汗,不仅会牵制中国“一带一路”的西进通道;还可能借机挑动中亚国家的地缘平衡,削弱中国的战略纵深。这等于是把中国“后院”的棋盘搅乱。
中国虽然与塔利班保持接触,但双方关系并不稳固。北京担心美军若真回到巴格拉姆,塔利班可能在大国间左右逢源,拿中国作筹码。中国最担忧的是塔利班纵容甚至扶持新疆分离势力。如果美国再度介入,塔利班的谈判筹码更大,中国的安全压力就更高。
对北京而言,巴格拉姆基地若被美军收回,不仅是军事威胁,更是象征性的挫败。本以为美国已战略收缩,腾不出手管中亚,结果川普“杀个回马枪”;这会令北京在对内宣传和对外战略中都显得被动。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川普所谓的“收回巴格拉姆”,其实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一部分。美国长期奉行“前沿制衡”战略,即在潜在对手周边建立军事存在,形成包围与牵制。在东亚,美国有日韩基地与航母编队;在南亚,美国与印度不断加强防务合作;在中亚,如果能拿回巴格拉姆,三面合围中国战略纵深就更完整。川普的直白,其实揭开了美国大国竞争战略的冰山一角。
既然巴格拉姆“收回”的风声已起,中国必然会采取各种反制:中国可能加大对阿富汗的援助与投资,以此要求塔利班拒绝美国的军事基地重返;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项目等机制,进一步锁定中亚国家,减少美国插手的空间;无论是伪装、地下化还是反侦察手段,中国都会升级西部战略设施的隐蔽性和防御性,以降低美军侦察压力;中国还会“严正警告”美方不要重蹈覆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时,在军事上加强西部部署,释放强硬信号。
川普“收回巴格拉姆”的言论,对北京而言,无疑是一记警钟:美国并未真正放弃中亚,而是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如果说2021年的撤军象征美国“战略收缩”,那么2025年若川普真的实现“收回”,则意味着美国正重启中亚布局,以中国为核心目标。巴格拉姆机场只是一个军事基地,但它背后折射的是中美博弈的地缘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