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个人资料
雅酷原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联储降息,中国不高兴

(2025-09-17 16:41:37) 下一个

当地时间917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政策会议纪要,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 4.00%—4.25%。这是自2024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也是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他持续施压美联储终于见效的一次。

 

耐人寻味的是,美联储选择降息并非因为美国通胀完全受控,事实上,当前美国通胀率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水平。真正触发降息的,是就业市场的降温。新增就业数据数月低于预期,就业增速明显放缓,使得决策者担忧滞涨风险的隐现——即通胀居高不下,但经济和就业却在下滑。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并非意见一致。刚刚被任命为理事、同时仍担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芬·米兰,主张更为激进的50个基点降息,理由是应当尽快为美国经济托底,防止衰退风险全面显现。

 

根据美联储预测,到年底将再降息50个基点,未来两年每年再降息25个基点。同时,美联储仍坚持缩表——继续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意味着,美国的货币环境正在走向降息+缩表的组合政策,以平衡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风险。

 

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3%,至96.48。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说明这一决策既在预期之内,也仍存不确定性。

 

降息的直接逻辑是刺激投资和消费,缓解融资成本,避免经济陷入衰退。但在当前复杂的宏观背景下,美国降息还隐含几层深意。特朗普自上任以来便公开点名美联储,要求其更快更大幅度降息,以便刺激经济,兑现让美国继续伟大的政治承诺。美联储虽号称独立,但面对白宫的持续施压,其学术理性难免被现实政治侵蚀。

 

美联储预测2025GDP增速仅 1.6%,虽高于此前预测的1.4%,但仍低于长期平均值。换言之,美国经济并未真正走出低速增长的阴影。降息通常会推高股市和资产价格,但同时也可能加大美元贬值压力,削弱海外资金流入。

 

美联储的利率决策,不只是美国的家务事,而是全球市场的天气预报。其原因在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本次降息后美元指数下滑,意味着全球资本会重新评估资产配置,新兴市场可能迎来短暂的资金回流。

 

降息降低了美元计价资产的回报率,发展中国家企业和政府在融资时压力减轻。美国如果陷入增长放缓乃至衰退,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难免受到波及,全球经济同步下行的风险上升。

 

过去几年,美联储持续加息,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如今降息反而让人民币有喘息空间。美元走弱可能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有助于缓解外贸压力。降息还可能刺激短期资金流入中国市场。

 

不过,无论美联储是加息还是降息,纵使有什么好处,中国也都不高兴,要批评一番,理由常常是美国输出风险”“美国收割全球。加息时说美国掠夺世界流动性,降息时说美国放任美元泛滥制造资产泡沫。总之,逻辑永远可以反转,但批评永远不会缺席。

 

美联储一旦有风吹草动,北京必然义正辞严地表态。这种习惯性操作,几乎成了中国媒体与官方智库的规定动作。对内而言,批评美联储是塑造外部敌人的一部分。通过强调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负面冲击,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自身经济问题的关注。比如,人民币贬值、资本外流、股市低迷——都能归咎于美联储的恶意操弄

 

美联储政策对全球金融有实际影响,中国实际上是被动接受者。但在话语层面,中国希望表现得置身棋局中央,通过妄议来凸显自己也是大国参与者,哪怕现实上只是跟随者 更有趣的是,中国自己在过去几年里频繁降息、降准、放水,却鲜少反思自身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但对美联储的每一次动作,却都要进行政治化解读。这种镜像批评,既是对外的政治话术,也是对内的心理安慰。

 

美联储的降息,确实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它既可能带来短期的资本流动变化,也可能为长期的经济格局埋下不确定性。但归根结底,这是美国基于自身经济形势所做的选择。而中国的妄议,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经济分析。无论是加息还是降息,北京总要找出批评的理由,因为这是宣传体系的一部分,是大国竞争话语权的一部分。美联储的一次25个基点的降息,既是全球市场的新闻,也再现中国官方舆论的老套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美联储该干嘛干嘛,人家才不尿你。关键是草民要睁大眼睛,不要被错误的风向带偏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