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创

海外存知己,天涯有笔邻。
个人资料
雅酷原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预制菜——食客与商家的世纪大战

(2025-09-15 15:31:47) 下一个

在中国餐饮江湖上,刀光剑影、风云突变,最能刺激食客神经的,不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加价菜单,也不是新式网红餐厅的排队长龙,而是那一盘看似热气腾腾、实则冰冷冷冻过的预制菜

 

是的,预制菜,这个原本只属于中央厨房、工厂流水线的工业文明结晶,如今摇身一变,披着热炒现做的外衣,堂而皇之端上餐桌。于是,食客与商家之间,上演了一场堪称世纪大战的拉锯:一边是要吃现炒的执拗,一边是要省成本的精明。

 

这场大战的导火索,不是谁,也不是哪家食客,而是——一个能把锤子手机吹成情怀神器的男人:罗永浩。

 

9月,互联网再一次被老罗的式吐槽点燃。这位从英语老师到手机创业者,再到直播带货大佬的传奇人物,似乎天生自带开口就是热点的光环。他有个毛病:不喜欢憋着。别人吃到预制菜,顶多在朋友圈发个这菜像冷冻的,可罗永浩不同,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西贝莜面村。

 

要知道,西贝的老板贾国龙素来以实在人自居,爱说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结果老罗这一下,算是情敌般的当众打脸。罗永浩公开吐槽:西贝,你们的预制菜,我吃出来了。

 

此话一出,江湖震动。网友一边倒站在老罗这边,因为谁没在餐馆里被预制过?那一盘本以为是现炒的鱼香肉丝,口感却像冷冻塑料;那一份牛排,刚端上桌就透露出批量加热的工业味。可以说,罗永浩戳中了消费者心里的一根敏感神经。

 

面对老罗的锤式吐槽,西贝最终只好妥协。915日,西贝餐饮集团在微博发了一封长长的致歉信:承认顾客对预制工艺的质疑;承诺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放话要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这份致歉信看似诚恳,实则透着几分狼狈。你想啊,本来打算靠中央厨房统一标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结果却被顾客硬生生逼回了门店现炒的老路子。这就好比一个学生,本来偷着用计算器写作业,结果被老师抓住,不得不当场宣布:以后我都用手算!西贝的转身,当然是为了自救。毕竟,餐饮行业讲究的就是信任感。一旦顾客觉得你在骗我,哪怕菜再香,心里也打鼓。

 

为什么预制菜能让人这么气愤?因为它天生带有两副面孔。在商家眼里,预制菜是宝贝:提高出菜速度,一盘鱼香肉丝三分钟就能上桌;统一口味,不怕厨师水平参差;节省人工,一个厨房能少雇两三个大厨。

 

在食客眼里,预制菜是噩梦:口感千篇一律,吃啥都像复印的;营养和新鲜打折,谁想花钱吃冷冻加热?缺乏诚意,好好的一顿饭,吃出了工厂味。更可怕的是,预制菜一旦被大规模应用,餐饮业就会走向工业流水线化。那时,餐厅不再是师傅们手艺的较量,而是谁的供应链更稳定

 

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去餐厅,点的不是宫保鸡丁,而是宫保鸡丁C款(工厂2025年第3季度版)。一盘菜的味道,不再由厨师决定,而是由中央厨房的工程师设定。那时,吃饭就和装配电脑没啥区别了。

 

罗永浩和西贝的交锋,不过是整个行业乱象的一角。外卖平台的竞争,把餐饮商家逼到极限。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差评,预制菜成为保命稻草;西贝、海底捞、呷哺呷哺,规模一大,就需要标准化。而预制菜,恰好是标准化的捷径;消费者嘴上说要新鲜,点外卖时却嫌贵。商家当然会想:既然顾客要便宜,那我就用预制菜降低成本。

 

所以,预制菜并不是哪个黑心商家的独创,而是整个餐饮市场食客和商家的不谋而合。只不过,这次西贝被罗永浩点名,成了背锅侠

 

有人说,预制菜至少安全啊,中央厨房有冷链,有标准,比小饭馆强多了。话虽没错,但它有三个大问题:第一,新鲜感缺失。一旦冷冻过,蔬菜的水分流失,肉类的口感打折,怎么加热都复活不了。第二,营养打折:加工、冷冻、运输,营养素损耗严重。吃得饱,却未必吃得好。第三,餐饮文化的衰退:餐饮的魅力在于现炒现做的烟火气。如果全靠工厂流水线,那和去超市买速冻食品加热吃有啥区别?

 

预制菜会不会被彻底抵制?恐怕很难。因为它符合现代餐饮行业的三个关键词:快、稳、省。3分钟出菜,翻台率高;标准统一,不怕厨师辞职;人工、原料浪费都能减少。正因如此,资本对预制菜趋之若鹜,很多地方政府还大力扶持,把它当成餐饮产业升级的方向。

 

但是,预制菜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能随便糊弄顾客。只要消费者有觉醒,有像罗永浩这样的搅局者,商家就不敢明目张胆。未来的餐饮市场,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餐厅走预制菜路线,拼效率、拼价格,适合快餐和外卖。另一部分餐厅走手工现炒,拼体验、拼烟火气,适合堂食和高端。而中间模糊地带,必然会被不断挑剔的顾客打掉

 

所以,西贝才会幡然醒悟,写下那封长长的致歉信,宣布要现炒、现煮、现卤,但问题是,商家会不会真改?还是只是暂时安抚消费者?这恐怕得时间来检验。

 

这是一场食客与商家的世纪大战:食客要新鲜,要烟火气,要点菜看厨师的手艺;商家要效率,要利润,要中央厨房流水线。表面看,食客赢了:罗永浩一锤子,砸得西贝改口。但深层看,商家也没输:预制菜不会消失,只是变得更隐蔽。就像一场持久战,双方都在试探底线:食客会不断挑刺,用钱包投票;商家会不断优化,在成本和体验之间平衡。

 

这场大战的真正赢家,恐怕是——罗永浩。他既赢得了流量,又赢得了口碑,顺带让自己的直播间人气暴涨。可以说,老罗才是餐饮大战中最大的食利者。预制菜不会被彻底消灭,但至少,经过这场大战,顾客们学会了一件事:提高警惕,时刻准备着,嘴里咀嚼的不只是菜,还有餐饮行业的良心。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