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凡事都能归结为一个字:“钱”。从修桥铺路到科研登天,从国际外交到社会公益,在某些中国人的眼中,一切皆因“钱”起,亦因“钱”落。连遥远的美利坚两位最具争议、也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唐纳德·川普和埃隆·马斯克——也未能逃过这“铜臭滤镜”。他们的理想、信仰、使命感,被简化为“挣钱的幌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解读为“炒作为利”。
这不是分析,这是偏见;这不是批判,这是无知;这不是“戳穿资本家的伪装”,而是贫穷和狭隘混合酿出的精神毒酒。
“你以为他真的是为美国好?不就是为了挣钱嘛。”“马斯克搞什么火箭,不就是为了圈钱嘛。”这是微博、知乎、抖音评论区里随处可见的论调,仿佛只要一句“为了钱”,便能解释一切复杂的动机,推翻一切宏大的理想。
难道这个世界真的这么简单?按照这种逻辑,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是为了卖药发财;张衡搞地动仪是为了申请项目经费;屈原写《离骚》是为了涨粉接广告;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抢占自媒体流量入口。如此一来,千百年来所有历史人物的信仰、情怀、坚持与牺牲,便都沦为一场资本的马戏团。只可惜,这套“钱眼滤镜”在解释世界时,唯一遗漏的,恰恰是真实的人性与历史的复杂性。
先说川普。很多中国人对他的印象,来自于中国媒体长期灌输的“神经质总统”“民粹疯子”“炒作成性”“企业家背景必定唯利是图”等标签。但他们似乎忘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川普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继续过他的亿万富翁奢华人生。别墅、模特、高尔夫球场、真人秀节目,哪一样不能带来享受?可他偏偏要在70岁高龄投身政治,激起千层浪,乃至差点丢了性命。
试问,如果是为了“挣钱”,他何必以全美左派媒体为敌?何必得罪硅谷、华尔街、文化界、学术界,乃至全球主义财团?他如果真是只想搞钱,站队民主党不好吗?向媒体妥协不好吗?与大公司合作、和稀泥、做“顺民总统”不好吗?偏不。他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要把制造业拉回美国,要对抗中国的贸易优势,要冲击全球化的政治正确泡沫。这不是为了“钱”,这是为了“信”。
要说川普有野心,当然有,想流芳百世、载入史册,这一点没什么可掩饰的。但这跟“为了钱”是两码事。“为了钱”的人,不会拿命赌政治,“为了名”的人,才敢在政治的火山口跳舞。
至于马斯克,更是“钱眼论”的最大受害者。在中国舆论场,马斯克常被描述为“搞火箭是为了骗投资”“搞电动车是为了圈补贴”“搞AI是为了垄断技术”。这套说辞逻辑简单粗暴,但却经不起任何常识的推敲。
特斯拉快破产的时候,马斯克卖房、卖股票、卖梦想,全押在新能源的破船上;SpaceX资金告急的时候,他四处募资、低薪自限、亲自写代码、参与工程。他完全可以像传统资本家一样把公司包装上市、套现走人,可他没有。他把所有的钱砸进了“火星梦”,不是为了卖地皮,而是为了让人类在地球之外延续文明。
如果马斯克只是为了挣钱,他干嘛要搞“脑机接口”?那玩意能快速变现吗?如果他只爱金钱,干嘛要主动公开特斯拉的专利?那不是放弃了自己的护城河?他开源模型、坚持星链、做AI监管呼吁,哪一件事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搞钱逻辑”?他的目标不是“赚够就跑”,而是“干到火星”。马斯克是在把“钱”当工具,而非目的。他的钱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是他的理想服务于挣钱。他是这个时代罕见的“理念驱动型企业家”,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型投资人”。
为何中国人总认为别人都“为了钱”?因为贫穷,因为功利,因为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社会心理结构中,导致他们很难相信“无利而动”的人。在一个高考选专业看“就业前景”的国家,在一个连小学生都被教导“知识改变命运”的环境中,人们早已习惯把一切行为归结为“交换”,看不到信仰,看不到牺牲,看不到长远的愿景。他们不相信有人为梦想而战,因为自己从未拥有梦想;他们不相信有人不爱钱,因为自己只能靠钱获得尊严。这正是“井底之蛙”心态最根深蒂固的表现:以为世界就是井口大小,以为所有青蛙都只能为虫子打架。
川普和马斯克,一个是政治硬汉,一个是科技狂人。他们风格迥异、理念不同,却有一点惊人地相似:他们都敢为理念而战,不惜代价。川普说过:“我们不需要一个更富裕的美国,而是一个更伟大的美国。”马斯克说:“我不是为了赚钱而创业,而是因为我相信事情可以被做得更好。”这种精神,对于长期在官僚主义、机会主义和犬儒主义中耳濡目染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权谋、只有套路,殊不知,还有人愿意烧掉一切,只为在人类史诗上添一页火焰。
川普和马斯克,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理想主义野蛮人”,他们不是圣人,也不完美,但至少,他们相信一些比“赚钱”更高的东西。而那些把所有行为都解释为“为了钱”的人,说到底,是被钱奴役了头脑,失去了对更高境界的想象力。请放下“钱眼”的偏见吧,别再用你的一亩三分地,来丈量整个宇宙。因为在火星上,根本不接受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