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战火与迷雾的春天,俄罗斯与朝鲜——终于不再“半遮面”,大大方方地官宣:朝鲜军队,已经参与到俄乌战争当中,并将继续为“共同的反西方事业”奋战到底。
此前,朝鲜虽然被西方多次指控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炮弹,甚至有人目击朝鲜士兵在顿巴斯地区出现,但平壤始终保持一贯的“死不认账”态度,哪怕证据坐实,也坚称“纯属捏造”。如今却突然高调承认,配合俄罗斯宣传机器联合造势,不惜公开宣布自己成了“战争一方”。
朝鲜此举,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要向俄罗斯投诚表忠。过去几十年里,朝俄关系虽说名义上是传统盟友,但彼此互相提防、合作有限,远不如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的紧密。但自从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遭到西方全面制裁之后,莫斯科急需找到那些“无底线支持”的朋友。伊朗、叙利亚是一个层级,朝鲜则是另一个级别的珍贵盟友。
2023年以后,朝俄两国的合作,已从“秘密运输弹药”进化到“元首互访”、“技术交流”、“粮食援助”、“太空合作”,如今再上一个台阶:“军事同盟行动”。这等于把两国关系,从“互相利用”升级为“共同上桌打牌”。
朝鲜在这个节点官宣参战,既是对俄罗斯的投名状,更是对西方的挑衅宣示:我朝虽小,但你俄哥要打,我便陪你拼到底。这种近乎“义气”的表态,非理性,非理智,却是当前朝鲜地缘博弈中的必然选项:如果不彻底站队俄罗斯,它就永远在大国缝隙中摇摆,永远只能拿二手交易换口饭吃。既然要押宝,那就赌大点,干脆上场搏命。
当然,朝鲜不是为“共产主义大义”参战,也不是怀着什么“反美反帝”的理想主义热情,更多是实打实的利益驱动。战争,对朝鲜而言,是一种出口手段。出口的是廉价的武器、弹药、火炮、短程导弹,甚至是士兵本身。换取的是石油、粮食、技术援助,以及最重要的: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支持。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战争对赌交易”:朝鲜帮俄罗斯打仗,俄罗斯为朝鲜提供维稳生命线。别说什么“军事道义”——对金正恩来说,能让体制存续、民众不暴动、政权不倒,才是一切外交政策的起点与终点。
对朝鲜来说,这种“输出军力”不是第一次干。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就曾派出大批飞行员、坦克兵、工程兵去中东替叙利亚、埃及作战,悄悄帮“反以同盟”赚了一笔。现在只是重操旧业。唯一的区别是:这次的对手,是北约,是全欧洲,是整个西方世界。
朝鲜这次这么高调地参战,不怕把自己彻底变成众矢之的吗?从国际法角度看,朝鲜此举已属事实上的交战方。乌克兰有充足理由将其视作敌国,北约也有理由将其纳入制裁对象。假如将来战争扩大、形势失控,朝鲜有可能成为打击目标的“新战场”。
这不是找死吗?不完全是。因为在金正恩的盘算中,朝鲜本来就已是“国际弃儿”,早已在制裁清单上满贯成就,何妨再多干一票?反正已经是全世界的弃子,那就干脆拥抱恶棍联盟,混到最大的资源支持。而且,朝鲜也押注一点:西方不会因为这点“边缘参战”就动手打它——因为它有核弹,有南北朝鲜这根“定时炸弹”,有北京这层“邻国地缘”缓冲。只要不是明着攻击美军,它就可以在俄乌战场“插科打诨”,一边输出兵员,一边换点物资,何乐而不为?
这是金氏王朝的典型“有限冒险”:你以为它疯了,其实它算得比谁都精。
再往深一层看,朝鲜如此张扬参战,还有极重要的一点:对内宣示权威、转移矛盾。近年朝鲜内政困局不容小觑,疫情之后物资断供,粮荒重现,民众怨声载道;经济困顿,军费开支畸高,黑市与腐败横行;权力结构内部传出不稳传闻,金正恩权威面临挑战;青年人受外来文化影响越来越深,控制力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需要“敌人”,需要“使命”,需要“牺牲”的叙事。对外参战,是一种最传统、最奏效的转移注意力方式。既能号召“外敌当前、众志成城”,又能强行要求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前线”,还可以制造“民族伟大复兴”的氛围。这种政治操盘术,历来为威权政体所喜——外部战争最能压制内部不满、统一思想阵线。打仗不是为了赢,而是为了让国内别乱。
朝鲜这么做,固然是搏命,但俄罗斯是否就真赚到了?其实也未必。表面上,俄罗斯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炮弹、士兵、弹药补给;但实质上,它也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一个超级大国,竟然靠朝鲜这种“国际孤儿”帮自己打仗,无疑是实力衰退的象征;若战争结束后,朝鲜索要报偿(如高科技、核潜艇技术),俄罗斯就陷入另一个失控的军事联盟泥潭;与朝鲜公然合流,无疑会激化北约与俄朝轴心的敌意,把乌克兰战事从地区冲突拉入更广泛的对抗框架。
这就是所谓的“下棋成瘾”:为了眼前一着子,俄罗斯不惜自降身段,把自己绑在越来越多的不稳定盟友身上,终将无法自拔。
朝鲜高调参战,表面看是疯魔之举,实则是一个小国在巨变时代下的生存博弈,是极权政体面对现实压力的反应机制。它不怕名声臭,只怕没人搭理。它不怕当恶人,只怕当弃子。它不怕战争,只怕沉寂。所以,它要站上战场中央,挥舞旗帜,大喊:“我还在!我有价值!我能打!”在这样的世界秩序裂变中,一切理性、一切规则、一切底线,都已变得模糊。朝鲜不是疯了,它只是——活得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