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村莉莉

自然风光,动物人文,路途见闻
正文

有一种色彩,叫新西兰绿——北岛之三

(2025-11-08 03:54:42) 下一个

 

新西兰北岛除了世界级的地热景点之外,还有许多可看的地方,比如汤加罗火山口,怀托摩萤火虫洞,霍比特人影视遗址,教堂湾,陶波湖等等。归来以后盘点那些林林总总的景点,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无处不在的“绿”。这种绿侵入性极强,占据了自己构思这篇游记的主要空间,就叫它“新西兰绿”吧!

 

 

这次去北岛,是九月底,南半球的初春。

 

北岛行程的第一站选在霍比屯影视遗址。女儿和我俩人抱着陪孩子玩儿的心态,对景点也没报什么希望。可随着车子驶进那片山谷,我们立马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参观霍比屯需要导游带小组进行,我们这一队的领队是个三十多岁的英国人,一口标准的伦敦口音。来新西兰旅游爱上了这里,留下当了导游。据他介绍,拍摄《魔戒》的电影导演乘坐直升飞机选址时,一眼看中这片山谷,拍完按照惯例拆除了所有设施。拍续集《霍比屯》时,因为新西兰陆军参与了建设,按照协议保留了所有的建筑和道具。于是,寂静的山谷成了受欢迎的热闹景点。

 

霍比特人的居所是在山坡上挖洞所建,有点陕北窑洞的意思。圆形的木门,草做的屋顶,秋千,小木桌,蜂蜜罐等等,非常的古朴可爱。沿着这些房屋前的小路参观,时光慢慢停止下来,又倒回了中土时代,进入了童话世界。

 

 

导演彼得·杰克逊是土生土长的新西兰人,谙熟新西兰每一寸土地的魅力。他选中的是一片优质的牧场,面积达 1250 英亩,土地一直延伸到卡迈山脉。前不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拍摄地,还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榜单。

 

连绵的丘陵中,有的山坡偏重鹅黄,那是新绿,是春季刚萌生的嫩芽。有的山坡绿的油亮,草长得茂盛茁壮,是纯正的草绿。深绿的灌木长在山包之间的洼处,有的树上还开着粉色,紫色的花。把那大片的绿色分割成区块,光影投射下,高坡低谷明暗相间,牛羊星星点点的散落,极有油画效果。

 

峻峰耸立的高山,往往给人的观感是“青山如黛”,且视野受阻。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又不免单调,缺少变化。在北岛中部的自驾,目之所及,一个个铺着绿茸茸毛毯的山丘,起起伏伏,节奏舒缓。这些不高的山坡,能让人毫无遮挡的看向远处,颜色和景致又富有层次,变化,是展示新西兰绿的绝佳舞台。

 

原计划去汤加罗公园徒步两天,因下雨取消。在陶波湖,在奥克兰,一半的时间也在下雨。中国农谚说“春雨贵似油”在北岛并不适用。这里的春天似乎如热带的雨季,雨说下就下。

 

雨多,绿草格外滋润,茂盛。绿的鲜亮,绿的透彻。

原来去新西兰南岛,分别是在夏,秋,冬三季,所以对新西兰的绿也没引起特别的注意。这次碰上妩媚的春天。春雨如魔术师,让大地绿的魔幻神奇,生机勃勃,让人百看不厌。

 

在霍比屯时,那个英国导游指着坡顶一棵大树让大家猜一下真假。多数游客一眼看出是假的。导游介绍说,电影开拍的前一天,导演踱步到这里抬头一看,说树叶颜色不对,一声令下重来,于是连夜返工,工人们给这棵大树数不清的叶片重新刷漆上色。

 

导游讲述这段故事,意在说明一个好电影拍摄所需要的巨大成本。可眼前,周边全是生机勃勃的绿色,那些吸饱了阳光和水分后鲜活的小草和灌木,让这棵高大的“假树”显得暗淡无光,了无生气。

 

从霍比屯出来顺路去了一个被保护公园。这个公园里可以看见新西兰的一种大鹦鹉,叫卡卡。Kaka,我们幸运的看到了几只。十七年前第一次到新西兰看到的啄羊鹦鹉叫Kea,和这种Kaka都属于高山鹦鹉,据说DNA都是一样的。它们一红一绿,是在这生机盎然的绿色中穿梭的精灵。

 

红的Kaka

 

 

绿的Kea

 

公园里的蕨类植物

 

怀托摩萤火虫洞离着霍比屯不远。洞穴中最宽敞的地方是名叫教堂的中厅,走到暗湿的边缘处,就能看到在岩壁上发光的萤火虫。最精彩的部分当属洞中的一条暗河,游客坐在船上,导游拉着上方的绳索,让小船在河中行进。萤火虫星星点点的闪烁着蓝绿色的光芒,呈筒状,像是微缩的银河系围在我们身边。

 

这一段时间不长,也不允许照相,但这段经历属于一生里难得的体验。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生活着无数微小如尘埃的萤火虫。在这暗无天日的潮湿环境中,它们用尽短短的一生,努力的发光,努力的闪亮,不管有无人看见,欣赏。它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筑构成这样一道瑰丽震撼的景色。

 

快到洞口时,有了亮光,也得到照相许可,这才发现,不仅洞口的石壁上长满了绿植,连我们刚才渡过的小河,水也是绿色的。唐代刘禹锡的一句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也在记忆的深处翻了出来。

 

接下来在陶波湖住了两晚,越发体会到这两句诗的妙处,新西兰绿无处不在,渗透浸染了每一个角角落落。

 

雨刚停的湖边。

 

 

胡卡瀑布,在陶波湖下游,新西兰第二大瀑布,每秒二十五万升流量、从怀卡托河最狭窄出喷涌而出,水是蓝绿色。

 

 

在国家公园里随拍的一个小湖。

 

上篇介绍过地热公园里,绿色的小湖最常见。

 

 

从陶波湖,我们又去了北岛中部的海滨—教堂湾(Cathedral Cove )这是北岛的著名景点,经常出现在商店里售卖的电脑桌面上。

 

在离教堂湾两公里的哈嘿镇(Hahei)住下,趁着海潮还没有涨上的时分,自己一个人先快速的沿着壮丽的海岸线走下了下去,在海滩上转了两圈。巨大的天然拱洞弧形完美,宛如教堂大厅。后方矗立在海中有一巨石,被镶嵌在拱形的天然画框里。细腻的白色沙滩,清澈的海水蓝中带绿,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天,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了海上半日游,从海上看,教堂湾附近波光粼粼的海面是剔透的翡翠色,绿的亮堂,视觉上极具穿透力。

 

 

开放的地质博物馆

 

下图这样一个有山洞的悬崖,不知是上边的树木染绿了海水,还是海水映绿了山崖。

 

 

从奥克兰坐轮渡四十分钟的怀赫科岛 (Waiheke Island) 又名“激流岛”,就是诗人顾城定居后杀妻又自杀的小岛。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豪拉基湾。面积9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00公里,常住人口只有八千多人。却拥有葡萄园、橄榄园和静谧的海滩,风景十分迷人。

 

在小岛码头上看到的港湾,几只帆船静静的待在绿色水面上,如诗如画。

 

弧形的海湾,水非常平静,清澈,翡翠般的颜色又把海与和周围的群山融为了一体。

 

桥下的水海水有点浑浊,暗绿色,趴着一只年岁不小的章鱼。

 

山上的葡萄园与绿茵草坪。

 

奥克兰也是一座漂亮的海滨城市,夹在太平洋和塔斯曼海间的地峡中,地势高低起伏,周边的公园和岛屿很多,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宜居城市。

 

从怀赫科岛游轮回程看到 奥克兰市区如同海市蜃楼。

 

市区有着众多的绿色花园,其中伊甸山Mount Eden 是个火山口,英语叫Crater。这个火山口里也是绿草茵茵,和在冰岛裸露的山体风格完全不同。

 

从绿色火山口望见市中心的高楼,有种特别的感觉。

 

食蜜鸟在澳洲种类很多,灰白的,黑黄相间的,在后花园里都常见。在奥克兰市区火山口这只绿色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新西兰的绿,实在太强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的环保比澳洲要好了很多。多年前超市就提供纸袋,禁用塑料袋装食品,澳洲的市场,超市到现在仍然使用。新西兰瓶装矿泉水的广告说自己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毋庸置疑。

 

纯净的空气,丰沛的雨水,平缓的丘陵,宜人的春天,这种种因素造就了新西兰独特的绿,它纯粹,鲜活,生机勃发,覆盖一切。看过的游人如畅饮一坛老酒醇酿,沉醉而不能自拔。

 

即便不看文中列数过,或没数到的其它景点,在温暖的春天来到新西兰北岛,站在丘陵上方,呼吸着优质的空气,眺望被绿色浸染的群山大海,让那带着魔力的新西兰绿把自己的眼睛,心扉来一场彻底的洗涤,也算不枉那漂洋过海的长途跋涉。

 

下二图 奥克拉市区小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海边红树 回复 悄悄话 欣赏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