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花

喜欢萤火虫那时隐时现的小火花
正文

驴脾气的故事

(2024-06-17 07:19:33) 下一个

  赵忠祥先生在《岁月滨芬》这本书里记录了他一生与画的不解之缘。他爱画,学画,以画交友。有趣的是赵先生尤喜画驴,笔下的驴儿款款而行,唯秒唯肖。而他对驴脾气的描写更是准确到位 “ 驴的脾气是有目共睹的,十分倔犟,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读到这里,不仅哑然失笑。岂止生动,这竟于我心中的故事不谋而合!

  我心中的故事是爸爸的故事。是爸爸小时候的一段亲身经历。爸爸的老家在河北省丰润县,他的爸爸,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很早就来到东北,在铁路上做工。随后将奶奶也接到东北。爷爷在吉林省四平市以北一个叫玻璃山站的火车站做工,爸爸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木屋里,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爷爷一家人在这里生活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开始发动了蓄某已久的侵华战争,对东北武装进攻,几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沦陷。为了躲避战乱,五岁多的爸爸同全家人一起逃亡回到关里老家,他的爷爷家。这是他记忆中第一次由于战争而逃亡。

回到老家,爸爸和他的爷爷在一起生活了六年。太爷爷的吃苦耐劳,为人忠厚的善良品德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家里以种地瓜为主,也种了一些五谷杂粮。太爷爷会做饭,爸爸说他有个大铲子,乡亲们的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帮牤,在庄上很有威望。爸爸在太爷爷家里生活的很快乐,农忙时帮助太爷爷在地里干活。家里有一头大毛驴,小孩子帮忙在前面拉毛驴,大人在后面抚犁耕地。小孩子还要经常帮忙翻地瓜柍,以防地瓜秧扎到地里。农闲时太爷爷把爸爸和他的二个兄弟送到庄里的私垫念书。老先生教孩子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爸爸到老都能背出这些东西。有一次太爷爷带上孩子们去赶集,在小饭馆里吃了一顿当地的面疙瘩汤,平时都是以地瓜为主,这顿面疙瘩汤太好吃了,爸爸一直都记得那个香。太爷爷经常自己赶着毛驴去集市卖粮,回家时给每个孩子带个烧饼回来。家里的大毛驴认识家,快到家时就会发出欢快的叫声,孩子们赶紧跑出来看太爷爷的包里有没有烧饼。爸爸说小时候住在农村是很有益处的,与大自然打交道,在地里到处跑,干农活,身心健康。然而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开始,日本人开始了全面侵略中国,向关内扩张。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更多的领土。爸爸的老家也遭沦陷,日本鬼子甚致进到他们的村庄里,爸爸对我们讲的驴睥气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一天,听到远处有枪声,日本鬼子要进村,乡亲们纷纷上路,弃家向各处避难。爸爸本来跟着奶奶及家人一起跑着去一个亲戚家,猛然间听到驴叫的声音,一回头看到家里的那头大毛驴还栓在驴棚里,十一岁的爸爸不容纷说,掉头往回跑,要去牵那头驴。不知道这头驴是听见枪响害怕了还是欺负爸爸人小,竟然要起驴脾气来了,厥着屁股不肯走。正是拉着不走,打着到退,无论爸爸怎么用力,它就是原地不动,向后使劲,还不停的嘟噜嘟嚕的放屁。急哭了爸爸,"毛驴快走,快走呀!"爸爸边哭边喊。尽管情况紧急,也不肯松手自己跑,他知道毛驴是全家人的依靠,他不能不管。就在爸爸着急无助的紧急关头,他的二爷爷出现了,大喊着"小二,你怎么还没走?""毛驴不走,我拉不动它",爸爸哭着回答。"把毛驴交给我,你赶快追你二奶奶去,她们上后山了"。爸爸这才如释重负,撒腿去追二奶奶了。乡亲们撤到山里直到天黑鬼子走了以后才陆续回到村子里。一路上见到遇难者的尸体,有些房子在着火。爸爸赶紧跑回了家,看到他的爷爷气喘嘘嘘的坐在门莰上,家里的房子在冒着烟。太爷爷见到爸爸回来,一把搂住他,老泪纵流 ,说他以为再也见不到他的孙子了。原来太爷爷年纪大了要在家里看家。日本鬼子进村后,挨家挨户的搜查,见到太爷爷就抓住他,用刺刀顶着他的胸膛让他不许动,问他是干什么的。太爷爷说是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那时侯太爷爷六十多岁,梳着辫子,一副老百姓的打扮。鬼子大该认定太爷爷只是个老农民,又似乎他们在急匆匆的赶路,就把太爷爷推到一边,开始在他的家里乱翻了一通,急匆匆上路之前,一把火将房子点着。鬼子走后,太爷爷不顾一切的及时将火扑灭,一家老小才守住了这个家。这就是那个驴脾气的故事,一个我和哥哥耳熟能详的故事,因为这是爸爸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讲起来也是真真切切。

虽是同一个故事 ,但是在我们不同的年龄段,爸爸讲故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的故事是逗我们笑,会声会色只讲了紧急关头毛驴如何耍脾气这一段。当我们听完故事的时候已经是乐得前仰后呵,让爸爸再讲一遍,还嘟噜嘟噜的????断的学着毛驴好玩的地方。当我们再大一些能够理解故事的时候,爸爸则开始讲更完整的故事,除了驴耍脾气,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情节之外,还有太爷爷见到爸爸,搂着他大哭的一幕。我们听完了,除了对驴脾气会心的一笑以外,更记住了日本鬼子的刺刀和太爷爷的泪,对爸爸的故事有了理解和记忆。最后一次带着二个孩子回国探望父母,为了让孩子与老人多交流,我们聊起爸爸的生平,八十八岁的老爸又提起了这段往事,也是最后一次讲了这个驴脾气的故事,尤其强调了国家伦陷,人民被迫做亡国奴的感受。并语重心长的告诫俩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要了解中国历史,不能忘本。

  老爸的心思我懂,回忆过去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现。斯人已逝,生者长思。爸爸的故事已经铭刻在心,成为了我心中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小火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问好花似鹿葱。非常同意您的观点,生活中不要太固执。多谢关注和留言!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驴脾气说起来可爱,现实中危险,性格真的决定命运
小火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问好油翁。多谢关注,赞你的留言!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故事里的毛驴脾气,不仅在赵忠祥先生笔下生动形象,也在爸爸的故事中展现出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中,这种倔强而顽固的性格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在危急时刻的勇敢和责任感,以及对家庭和家园的珍惜和保护。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深痛苦和伤害。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体的生活经历,更是对历史的回顾和警示,让我们珍惜和追忆过去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和珍爱我们的家园和家人。这个故事永远铭记在心,成为永恒的记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