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风俗和《好了歌》

(2024-05-28 06:05:49) 下一个
甄士隐在梦中见一僧一道,开口便问如何免沉沦之苦,什么是沉沦之苦呢?先看看他的经历。
元宵佳节,家人霍启抱英莲看灯丢了英莲。霍启者,祸起也。甄士隐两口痛断肝肠双双病倒。偏葫芦庙炸供起火,又烧了房子。《红楼梦》里袭人说宝玉毁僧谤道,这把火着的就很有这个意思。明明炸供为的是求佛保佑,偏一把火烧得干净,颇有讽刺意味。
甄士隐夫妻搬到自家田庄按说应该不错,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我们要记住这个民间疾苦的场面,不要进了温柔富贵乡也跟贾府的人一样安富尊荣,须知高门广厦之外,一直有人如甄士隐夫妇般颠沛流离。
甄士隐夫妻投奔他岳父反被骗已令人始料未及,哄骗了女儿女婿之后还言来语去抱怨他们不会过日子就更加可恨了,所谓虎毒不食子,这个恶毒的丈人名叫封肃。封肃者,风俗也。《红楼梦》的作者写纯粹的情却并不忽略现实的残酷。《冻苏秦》里的唱词: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到而今衣冠楚楚争亲近。见惯了嫌贫爱富,不这样倒让人猜疑,正是风俗的力量。安排封肃的籍贯为大如州,如者,儒也,礼仪之邦,这样的风俗,又是一重讽刺。
甄士隐在岳家艰难度日,已“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如果就这么完了,显然他并未免了沉沦之苦。所谓沉沦之苦,就是绝望。不止逆境里会绝望,云端里也会绝望,拥有的越多,绝望就越难救赎。甄士隐拄着拐杖站在街边看热闹,跛足道人唱着歌走过来了。
这首著名的《好了歌》正适合劝化此时的甄士隐,他经历了丧女之痛看尽了世态炎凉,不肯放手只是因为不舍,《好了歌》使他下了斩断尘缘的决心。甄士隐解释《好了歌》,给《红楼梦》定下了基调,也再一次声明《红楼梦》说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强烈的盛衰对比,让人不禁思考为之蝇营狗苟苦心追求的意义;“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自古荣辱周而复始;“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正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谁又会去想黄泉路近?人这么顾前不顾后,有的是根本不想,有的是不肯想。
怎样才是正确的?抱歉,这不是应试教育,没有标准答案。只能说理解到你能理解的程度,享受当下的明智与混沌。
后面几句也是说世事无常,但常被落到实处解释,如“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会被说成是指贾宝玉,其实贾家子弟至天下子弟,哪个不是?“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句分外戳心的有说是指湘云,其实天下女人这样的不知多少,西门庆只知有色,潘金莲即使嫁到他家,也不过是进了只有他一个主顾的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这样的戏码无日不在演,不知到几时才完。“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因色悟空,还是见仁见智,为他人也好,为自己也罢,心安就好,《好了歌》说的“好就是了”。至于“了就是好”,慢慢悟吧。
甄士隐抢过跛足道人褡裢说声“走罢”那一刻,真令深感沉沦之苦的人羡煞;同样坚定地不想走的,也令人羡煞;只趔趄着脚儿来不得去不得的叫人看着难受。凡事总有完结的时候,此时红尘万丈,转眼风清月朗,那一僧一道说得对,只别忘了我们,到时自有结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