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之一:不向人借钱,因为借钱会让你忘了节俭; 也不借给人钱,因为它会让你人财两空。只是现实生活中,不向人借钱,这相对容易做到,因为这是可以自控的,但不借给人钱就相对有难度了,特别是当你的亲人,问你借钱的时候。
那日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谈到了她近几日的烦恼:国内的妹妹向她借几万美金买房。金额不算少,是她可以承受的。可如果按照救急不救穷的原则而言,这个钱应该不借。但那是她的妹妹。就亲情而言,妹妹已经开口,做为姐姐是应该借出的,因为借出这个钱后并不会影响她的生计。可是她纠结了,不知该怎么做?如果借出去了,她担心她妹妹的经济能力能否还回,而且她的七大姑八大姨今后也就有可能向她借钱了。说实话,此话题我无法给出任何建议!
想当初在我们自己买房的时候,也曾向朋友借了一点钱周转,两个月后加上利息还给他们了。如果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原则,朋友应该可以不借给我们。试想,如果当时他们推辞了未借给我们,我相信我们会理解,但我们之间的关系会一如既往吗?我不知道!不是说“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吗!
相对而言,借钱给朋友,在了解他/她的经济实力和为人的基础上,容易做出决定。而让人苦恼的便是国内的亲人,特别是兄弟姐妹,如果他们的经济实力大大低于我们自己,他们想从你处借钱做生意或买房时,这就难以决定了。这是算穷还是急呢?他们借钱做生意就是为了变穷为富,买房也是为改善生活,所以说是"急"也可以算作是。只是当你借给他们时,什么时候可以还回就是未知数了。 如果你只借给他们部分所要的,你得到的可能是抱怨,但如果是外人能给借给他们你所能借给的,他们一定会感恩戴德, 这应该就是期望值产生的落差吧!因为做为亲人,你所做是理所应当的,理当比外人做得好。将心比心,他们有所抱怨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又一想,与其最后被埋怨,不如一开始就拒绝。当然,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对于帮助和养育我们的人,就另当别论,一定要义无反顾尽力相帮了。
最后,为了宽慰朋友,我告诉她:如果你不时遇到有人向你借钱,也可以算作一种甜蜜的烦恼,它至少说明两件事:
第一,你一定人缘很好,乐善好施,所以别人才会向你开口;
第二,你的经济实力一定是杠杠的,没人会向衣不蔽体的人借钱。
Be a lender or a borrower,这是一个问题了!
enemies.
我的方法是,自己没有余钱,但可以代从银行借钱,让亲戚按银行要求每月换。
或者说,5万没有,只有1万或5千,可以送,不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