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在特护病房养伤,却遭遇因新型毒品“邮票”失控的女护士,
与此同时,一场深入金三角的禁毒使命正悄然找上这位国家功臣。
李墨躺在部队医院顶层的特护病房里,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雪白的床单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作为在“天网行动”中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他享受着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姬乌鹊是医院最优秀的特护护士之一,被特别指派负责李墨的康复护理。
她约莫二十五六岁,总是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口罩上方一双明亮的眼睛透着专业与冷静。每天清晨六点,她会准时出现在病房,为李墨测量生命体征,动作精准而高效。即便是最痛苦的换药过程,她也能凭借熟练的技术将疼痛降到最低。
一、深夜突变
案件发生后的第十天夜晚,医院走廊渐渐安静下来。李墨因伤势好转,刚刚减少了镇痛药的剂量,正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房门被轻轻推开,姬乌鹊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李墨立刻察觉到她的异常。平日里严谨盘起的发髻有些松散,几缕黑发垂在额前,口罩罕见地没有佩戴,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红晕。最令人不安的是她的眼睛——那里不再是以往的专业和冷静,而是一种狂野而迷离的光芒。
“李先生...你醒着吗?”姬乌鹊的声音沙哑而甜腻,与她平日干净利落的语调判若两人。
李墨试图坐起,但胸口的伤仍让他行动困难。“姬护士,有事吗?”
她没有回答,而是步履不稳地走到床前,双手撑在床沿,俯身靠近李墨。一股淡淡的酸味混合着不明香气扑面而来,李墨的直觉告诉他情况不对。
“你真厉害...那么勇敢...”姬乌鹊语无伦次地说着,一只手已经抚上李墨的胸口,完全不顾及他未愈的伤口。
“姬护士,请自重!”李墨压低声音警告,同时试图按下床头的呼叫铃。
但姬乌鹊的动作出奇地快,她一把抓住李墨的手腕,力量大得惊人。李墨因伤势无法有效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跨坐到自己身上。在药物和伤势的双重影响下,他的意识逐渐模糊,只能感受到一双滚烫的手在他身上游走……
这一夜,特护病房里发生了难以启齿的侵犯。李墨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中煎熬,直到凌晨时分,姬乌鹊才像被抽空般瘫倒在一旁,陷入昏睡。
二、毒品真相
第二天清晨,交接班的护士发现昏迷在李墨病房的姬乌鹊,立即采取了医疗措施。经过紧急检查,医生发现她体内含有高浓度的新型合成毒品成分。
医院安全部门迅速介入调查。保卫科科长张建军亲自向李墨说明情况,面色凝重:“非常抱歉,李先生。初步调查显示,姬护士是被人误导,误食了东南亚最近流行的新型毒品——‘邮票’。”
李墨心头一震。作为前缅北特种兵和禁毒行动参与者,他对“邮票”有所耳闻。这是一种经皮肤吸收的强效致幻剂,通常印有彩色图案,外形酷似贴纸,易于携带和隐藏,毒性极强。
“这种毒品含有高纯度的LSD和多种合成卡西酮类物质,”张建军继续解释,“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幻觉和性冲动,同时伴随着暴力倾向。最近三个月,本市已出现二十多起相关案例。”
正当谈话进行时,医院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不久后,噩耗传来——住院部七楼一名年轻患者因吸食过量“邮票”产生被害妄想,冲破安全网跳楼身亡。
李墨望着窗外聚集的人群,内心涌起复杂的情绪。他既是毒品的受害者,又深知自己不能沉溺于愤怒中。姬乌鹊也是毒品的牺牲品,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制毒贩毒的黑手。
三、局长到访
当天下午,李墨的病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赵静的母亲,省缉毒局局长周雨。她五十出头的年纪,一身得体的西装,步伐稳健,眼神锐利,浑身散发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李墨同志,我代表省缉毒局来看望你。”周雨的声音冷静而有力,与赵静有七分相似,却多了一份岁月沉淀的威严。
她将一篮水果放在床头,目光扫过李墨的病历,直入主题:“关于昨晚的事件,我们已经了解。这不只是简单的医疗事故,而是与一个庞大的国际贩毒网络有关。”
周雨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调出一组数据:“近半年,一种名为‘邮票’的新型毒品从东南亚流入我国,已造成至少十几起恶性事件。我们怀疑其源头在金三角地区。”
李墨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慰问,而是带着明确目的的正式谈话。
周雨直视李墨的眼睛,语气凝重:“李墨,你的表现证明了你的能力和忠诚。现在,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材。”
她稍稍停顿,声音降低但更加坚定:“我们希望你能以康复疗养为名,前往东南亚,利用你缅北特种兵的身份和经验,打入贩毒制毒网络的核心。”
四、母亲的私心
尽管周雨的语气始终保持着官方腔调,但李墨还是捕捉到了一丝作为母亲的私心。
“小静知道您来找我吗?”李墨轻声问道。
周雨的脸上掠过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波动:“她不知道。事实上,我也没有告诉她昨晚发生的事情。”
李墨理解这位母亲兼局长的复杂心理——既欣赏他的能力,希望他能为国效力,又不愿女儿卷入更多危险。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周雨继续介绍,“传统鸦片、海洛因依然泛滥,而像‘邮票’这样的新型合成毒品更是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有人能打入其内部。”
她向李墨展示了近期禁毒行动的照片和数据。李墨震惊地发现,“邮票”已经渗透到校园、娱乐场所甚至医院,受害者年龄越来越小,危害程度远超传统毒品。
“我明白这要求对你很苛刻,尤其是刚经历这样的事情。”周雨的语气罕见地柔和下来,“但正因为你亲身经历了毒品的危害,才更理解我们工作的紧迫性。”
她递给李墨一份厚厚的档案:“不必现在回答。等你康复后再做决定。”
五、艰难抉择
周雨离开后,李墨陷入沉思。他拿起档案,第一页就是姬乌鹊的正面照——清醒、专业、充满朝气,与那晚判若两人。档案详细记录了她如何被毒贩误导,以为“邮票”是“提升工作效率”的“能量贴”,最终坠入深渊的过程。
李墨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他想起了在缅北特种部队的日子,那些与毒品贩子交锋的危险时刻;想起了“天网行动”中险些丧命的经历;想起了赵静期盼又担忧的眼神。
傍晚,主治医生带来了姬乌鹊的最新情况——她已脱离生命危险,但可能面临长期的心理康复。同时,警方根据她提供的线索,已经锁定了一个活跃在本市的贩毒团伙,预计几天内实施抓捕。
这一连串的消息帮助李墨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清晨,李墨让护士帮忙拨通了周雨的电话:“局长,我接受任务。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任务详情暂时对赵静保密;第二,我需要参与整个行动计划的制定。”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后传来周雨坚定的声音:“同意。欢迎加入‘斩毒行动’。”
一周后,李墨出院。官方报道称他因伤势未愈,需前往南方某疗养院进行长期康复。只有极少数人知道,飞机目的地其实是紧邻金三角的边境小城。
赵静来到机场送行,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一定要完全康复再回来。”
李墨紧紧拥抱她,在她耳边轻声道:“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
飞机冲上云霄,李墨望着窗外渐远的城市,轻轻抚摸着手腕上赵静送的手链。他知道,一场比医院更加危险的较量正等着他。而此刻的金三角某处,新型毒品“邮票”正源源不断地从隐蔽的工厂产出,准备流向无数无辜者。
李墨闭上眼睛,开始在心中规划的第一步行动。这场与毒品的战争,他必须赢——不仅为了国家,也为了所有被毒品摧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