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科技媒体上的创业偶像,公众眼中的完美绅士。
然而无人知晓,这位团购网站创始人光鲜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足以摧毁他一切的秘密癖好。
直到他成为李墨所在公司的高级客户,点名要求“特殊服务”。
1 双面人生
张睿(化名)站在公司总部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璀璨夜景。作为“优购网”的创始人兼CEO,他刚结束一场关于公司上市筹备的重要会议。会议室里,他依然是那个理性、果决的商业领袖,深受员工敬畏。
然而当夜幕降临,独自留在办公室时,张睿脸上那层职业面具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空虚。他松了松领带,目光落在手机上一个加密的相册图标上,犹豫片刻,终究没有点开。
这种双面生活已经持续了数年。在公众面前,他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毕业于名校,婚姻美满,事业成功。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深处有一种从未向任何人透露的欲望——他对强壮男性身体的迷恋,这种渴望随着事业的成功反而愈加强烈。
张睿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意识到这种倾向时的恐慌。那时他还是个高中生,在篮球场上看到队友汗湿的胸膛时,心中涌起的异样感觉让他整整一个星期夜不能寐。此后多年,他试图压抑这种“不正常”的欲望,按照社会期望的轨迹生活:上大学、结婚、创业。
然而欲望如同暗流,越是压抑,越是汹涌。创业初期,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暂时忘却了这一困扰。但随着公司壮大,压力增大,这种被压抑的欲望以更强烈的姿态回归。
“我试过一切‘正常’的途径。”张睿苦笑着自言自语。他曾匿名访问同性恋交友网站,也曾暗示过几位他感觉“可能有机会”的男下属。但前者让他感觉廉价而危险,后者则差点导致严重的职场危机。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一个极度隐秘的渠道,了解到李墨所在的“特殊服务公司”的存在。这个表面上是高端婚恋咨询的机构,实则提供极为私密和个性化的服务,且以绝对保密著称。
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内心挣扎后,张睿终于通过加密邮件联系了这家公司,成为了他们的“高级客户”。
2 初次接触
李墨接到这个特殊任务时,正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公司主管王总亲自找到他,神情严肃:“这是个重量级客户,点名要你服务。资料在这里,看完后立即销毁。”
回到狭小的公寓,李墨打开加密文件夹,第一次看到了张睿的资料。照片上的男人四十出头,西装革履,眼神锐利,完全是成功企业家的模样。李墨难以将这样的形象与王总描述中的“特殊需求”联系起来。
“每个人都有秘密,不是吗?”李墨自嘲地笑了笑,想起了自己在缅北的经历。回国后,他本以为能过上正常生活,却因求职屡屡受挫,最终被迫进入了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行业。
根据公司提供的心理分析报告,张睿属于“高成就、高压力、高隐秘性”客户,对服务的要求不仅限于肉体接触,更追求一种掌控感和情感共鸣。报告特别强调,这类客户往往内心极度矛盾,既渴望释放欲望,又深陷于自我厌恶中。
第一次会面安排在一家高端酒店的总统套房。李墨按照指示提前到达,仔细检查了房间,确认没有隐藏摄像头或录音设备。这是他在缅北学到的习惯——永远先确保安全。
当门铃响起,李墨深吸一口气,打开了房门。张睿站在门外,与照片上相比,真人更加高大挺拔,但眼神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
“张总,请进。”李墨侧身让开通道。
张睿微微点头,快步走进房间,仿佛担心被人看见。他脱下西装外套,动作略显僵硬地坐在沙发上,目光不自觉地在李墨健壮的身躯上停留了片刻。
“我知道这很...奇怪。”张睿开口,声音比预想中低沉,“对你来说,我可能只是另一个有怪癖的有钱人。”
李墨倒了杯水放在张睿面前:“在这里,您只是您自己,不需要解释或道歉。”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张睿内心某个柔软的部分。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的挣扎——对公众形象的维护,对家庭的责任,以及无法抑制的内心欲望。
“我妻子是个好女人,只是...我们之间缺乏激情。她专注于孩子和生活,而我一直工作...”张睿的声音渐渐低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生活在精心编织的谎言里。”
李墨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见过太多类似的故事——成功人士光鲜外表下的孤独与扭曲。在某种程度上,他理解这种身份与欲望的割裂,就像他在缅北的经历与现在的生活之间的巨大反差。
3 扭曲的满足
随着会面的次数增加,张睿逐渐放下了戒备。他开始提出更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远不止肉体接触那么简单。
第三次会面时,张睿带来了一套精致的西装。“穿上它,”他的声音带着不自然的平静,“我想看你穿着这身衣服...然后慢慢脱掉。”
李墨照做了。他能感觉到张睿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在自己身上游走,充满了贪婪与克制的矛盾。当李墨解开衬衫纽扣,露出结实的胸膛时,张睿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触摸自己,”张睿命令道,声音有些沙哑,“让我看看你是多么...强壮。”
李墨强忍着不适,按照要求行动。他意识到,对张睿而言,这种视觉上的控制和幻想的满足,比实际的肉体接触更为重要。在张睿的要求下,李墨开始讲述自己虚构的“健身经历”和“力量训练”,而张睿则闭着眼睛,沉浸在这种充满阳刚气息的叙事中。
“你知道吗,”一次会面后,张睿罕见地敞开心扉,“在大学时,我曾经偷偷羡慕那些运动员同学。他们那么自信,那么...自由。而我只能埋头读书,做父母期望的‘好孩子’。”
李墨开始理解,张睿的癖好不仅仅关乎性取向,更关乎被社会规范压抑的自我表达。在必须维持完美形象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在这种隐秘的会面里,他才能短暂地释放真实的自己。
然而这种释放伴随着强烈的自我厌恶。每次会面结束后,张睿都会陷入短暂的抑郁状态,有时甚至会额外支付一笔“保密费”,仿佛通过金钱交易可以减轻他的道德负罪感。
“我觉得自己很肮脏,”有一次,张睿在离开前突然说道,“但这是我唯一能...做自己的方式。”
李墨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整理房间。他开始意识到,在这个扭曲的关系中,自己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成了张睿心理依赖的对象。
4 危机与真相
第五次会面时,一场意外差点击碎了这精心构建的虚假平衡。
会面进行到一半,张睿的手机突然响起特殊铃声。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是我设置的紧急通知——我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就在这家酒店参加活动。”
几乎同时,门外传来嘈杂的人声。张睿惊慌失措地抓起衣服,眼神中充满恐慌:“如果被人看到我在这里...一切都完了。”
李墨迅速冷静下来,凭借在缅北历练出的应急能力,他让张睿躲进浴室,自己则从容地整理好房间,打开笔记本电脑,假装正在进行商务会谈。
当敲门声响起,李墨打开门,面对几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他坦然自若地表示自己是张总聘请的私人健身教练,正在这里进行临时训练课程安排。
“张总刚才接到紧急电话出去了,”李墨面不改色地撒谎,“他让我在这里完成训练计划后等他回来。”
危机解除后,张睿从浴室出来,脸上满是冷汗,但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感激和信任。
“你救了我,”他声音颤抖,“不仅仅是我的事业,还有我的...整个人生。”
这次事件成为了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张睿不再将李墨视为简单的服务提供者,而是开始把他当作值得信赖的知己。
随后的会面中,张睿分享了更多内心深处的秘密:他对创业初期一位联合创始人的隐秘情感;他如何通过过度工作来压抑自己的欲望;甚至他曾经考虑过结束生命以摆脱这种痛苦的双重生活。
“有时候我想,如果当年我接受了谷歌的收购要约,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种人生。”张睿苦笑着说,指的是搜索结果中提到的团购网站创始人们曾经面临的选择。
李墨静静地听着,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他开始看到这个成功企业家外表下那个孤独而困惑的男孩——一个从未真正接受过自己的男人。
5 渐变的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特殊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张睿在公众面前依然是那个强势的CEO,公司在他的带领下继续扩张。但每月一次的会面,成了他释放压力的唯一安全阀。
而李墨,则在这种扭曲的服务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他不再简单地将张睿视为“有怪癖的客户”,而是开始理解人性中复杂与矛盾的一面。
然而,这种关系注定无法长久维持。一次会面结束时,张睿突然说:“公司即将进行IPO,之后我的每一个举动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视。”
他停顿片刻,目光复杂地看着李墨:“这可能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李墨点点头,没有表现出惊讶或失望。在这种行业待久了,他明白所有关系都有尽头——尤其是建立在秘密和交易基础上的关系。
张睿递给他一个厚厚的信封:“远远超过约定的金额。算是...我对你这些日子以来理解的感谢。”
当李墨伸手接过信封时,张睿突然抓住了他的手腕,力度大得惊人:“你会不会...有一天把我的事情说出去?”
李墨直视张睿的眼睛:“在我这里,您的秘密永远是安全的。这不仅关乎职业操守,也关乎...我对您的尊重。”
张睿松开了手,表情复杂地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经承载他最多秘密的房间,转身离开。
李墨独自站在空荡的房间里,思考着刚才的对话。他意识到,对张睿而言,这种关系的结束或许是一种解脱,或许是一种新的煎熬。
6 余波:无法摆脱的阴影
三个月后,李墨在财经新闻上看到优购网成功上市的消息。视频中,张睿敲钟的身影挺拔自信,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公司的未来愿景。只有李墨能察觉到那完美笑容下的一丝勉强。
同一天,李墨接到公司通知,有一位“熟悉客户”通过特殊渠道请求一次“紧急服务”。看着那条加密信息,李墨知道,有些欲望如同瘾症,即便当事人拥有再强的意志力,也难以彻底戒除。
他闭上眼睛,思考着是否要接受这个请求。在这个充满秘密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生活,而有些人,连自己都已经忘记了面具下的真实模样。
李墨最终回复了信息:“时间地点?”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和张睿一样,都被困在各自的身份与欲望的牢笼中,无法真正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