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中国俗语,形象地刻画了人性趋利的普遍性。它常被用来调侃官场、嘲讽世态。在现代社会中,政体无论民主还是专制,其实际运作中都存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倾向,只是方式有所不同,程度各异。最近拜登在任期结束前特赦自己儿子的事件,再次揭示了这一现象,令公众对所谓的“民主公平”产生质疑。
民主政体的特点是多党竞争、权力分立、公开透明。表面上,它赋予了人民选择权,通过选票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然而,民主制度并不意味着权力永远服务于大众利益,而常常在精英阶层的主导下向“利益交换”倾斜。
拜登的“家族优待”并非孤例。在美国历史上,无论是克林顿、特朗普,还是其他政治家,他们在权力运作中无不体现出对家族利益的维护。从政治献金的流动到特殊豁免权的行使,民主制度往往以“规则之名”包装精英阶层的特权行为。特赦制度本身是出于人道主义和权力制衡的考虑,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屡屡成为政治交易或个人保护伞的工具。
相比民主的隐晦,专制政体则更加直白。权力高度集中,统治者对资源和政策的控制力度更强,决策效率也更高。然而,这种体系下,统治阶级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往往毫无掩饰。从中国古代“家天下”的王朝更迭到现代独裁政权的财富积累,专制政体中“公权私用”更显直接与常态化。
专制政体中,特权往往以“高效率”“国家稳定”作为理由正当化,但其背后却是庞大的社会代价:权力失衡、民怨积累,以及社会上升渠道的长期堵塞。这种“赤裸的现实”尽管暴露无遗,但却也因为缺少竞争和监督而更为持久。
无论民主还是专制,权力的核心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一点在不同制度中以不同形式展现:民主政体偏向通过制度设计和公共舆论掩盖精英主导,专制政体则更多依赖强权与控制实现目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政体形式,而在于权力的制约与分配。一个好的制度,应在允许社会进步的同时对特权行为予以遏制。否则,无论政体如何包装,结果都将是统治阶级优先于普通大众。
拜登事件引发的争议不仅在于“特赦”本身,更在于公众逐渐看清了“民主表象”背后的运作逻辑。相较于简单抨击某一政体,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如何建立更为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让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
民众的觉醒与参与是推动制度改良的根本动力。当精英阶层的特权被揭露,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愈加明显,政体的改革便不可避免。民主与专制的分野或许终将淡化,代之而起的,是更加重视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的治理体系。
无论是民主政体的“制度化特权”,还是专制政体的“赤裸式利益”,它们的本质都反映了权力对利益的追逐。拜登事件只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权力本性。
对普通人而言,重要的是在这些制度间找到改良和进步的契机,以逐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毕竟,黑暗虽普遍,但光明始终是人类追寻的方向。
远离政治=远离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