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公共厨房》巴郎

(2025-07-25 01:09:18) 下一个

《公共厨房》巴郎

 

这家属楼里,一共住了8户人家。从前,除了在食堂搭伙就餐的外,每家都在室内修了柴灶煤球炉子,做饭炒菜等,除中餐多在食堂就餐,早晚则在自家开伙。这楼上又没有天花板封顶,家人们的说笑声、烹饪时的炊具碰撞声、柴火煤烟味,都冲天而起,弥漫在房樑屋顶之间,徘徊着久久不散。

 

大家平时都忙于工作,回家又火急慌乱地做家务,男女老少一齐动手,吃完饭后好赶着去单位,参加晚上的政治学习。那时,强调“爱国如家”“政治挂帅”,职工们要积极投入本职工作,从周一到周六,每天早8点到晚6点,中午1小时午餐,都在努力完成业务定额。吃过晚饭,略事休息,又得去参加学习。政治学习从晚7:30起,到10点钟结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洗洗后赶快睡觉,明天又得早起上班。

所以,邻里之间,在楼道走廊对了面,不得不笑笑问个好打个招呼,或者在晒台上,晾晒衣服,碰到一起三言两语聊聊天外,平时并没有多少社交往来,因为事儿忙,时间不允许。

 

而今在幸书记大力操持下,为家属楼修建了公共厨房,这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很少往来”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甚至可说是完全地被颠覆了。公共厨房的设计,为楼内各家着想,没有尊卑上下之别,没有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一律公平对待,众生平等,不搞特权。每家都有专用煤柴灶和灶台,共用长案板和洗池,不须排队候用或争挤抢闹。少了利益攸关,大家不由自主地彬彬有礼起来,遇事时互相礼让,商量讨论,气氛变得融洽。

 

大家心里无限感概,这真与从前是有天渊之别。要不说要靠拢组织依靠集体呢,若凭一家之力,休说修建这大一间厨房,就是砌个这样的锅灶案板水池,怕不得花用大几百块人民币?而今,公司免费为大伙儿设计修建,堂皇气派,而且包括在了3块钱一月的房租内,并不额外加收费用,说是公司给的隐形福利也不为过。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