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烟一缕入大漠(三十)代课老师-铁汉柔情古道热肠

(2024-06-14 11:23:11) 下一个

代课老师 (七) 铁汉柔情古道热肠

古道热肠铁汉情,十五中里遇维定。

不是兄长似兄长,拨开云雾点迷津。

如果说在十五中学伟像朋友,佟老师像母亲,那,老韩就像兄长。论岁数,也的确够做兄长。到十五中刚刚十九岁,而他接近三十或者已经三十出头了。

老韩是佟老师的邻居。严格地说是同一栋平房,不同的单元。也是佟老师家茶余饭后的常客,所以大家很快就熟了。体育老师,我又喜欢体育,大家有着共同的爱好。另外,他单身,也没有女朋友,可以随时到他寝室闲逛。实际上,不在家时,门也是开着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三十未婚,又有正式工作,自然成了三姑六婆掂记的对象。未婚并非长相不行。反之,一副国字脸,一米七以上,体魄健壮,不言自威,很有气场。与他相处,就会感到一身豪气。用重庆话来说,就是有点儿喜欢提劲打靶。到这年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家,连女朋友都没有让人有点儿好奇了。

到十五中大约一个学期后,学校周老师的女儿从农村调回学校。三姑六婆很自然地进行了拉郎配。外表和年龄看起来也还合适。老韩没有直接拒绝,但也没有展现出来热情。不像是在耍朋友,似乎有点儿心不在焉的样子,敷衍了事。

作为小兄弟,也不能免俗,觉得应该关心一下他,更多的也许是好奇。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似乎这有些不合常理。有一次像往常一样在他寝室摆龙门阵。偶然又问到此事。起身把门关上后他讲了一个故事。

几年前带羽毛球女队。其中一个队员非常喜欢他。他当然也很喜欢她。因为开始时,是在校学生。所以只能秘密交往。女孩子毕业后,事情就不需要刻意隐瞒了。但也没有大张旗鼓。毕竟曾经是师生关系。免不了有人说闲话。

到了什么程度?说已经见过了女孩的家长。而且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 女孩就突然冷淡了下来。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老韩说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猜是女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口味变了,不再喜欢大叔型的了。

没想到的是老韩还是一个情种。在叙述此事时情绪十分激动,声音时高时低。一种来自心底的真情流露。在讲到和女孩一起坐卡车去她家时。说两人站在车头,长发被风吹起拂到他额头和脸上时,似乎看到了眼角的晶莹和听到了微微哽咽的声音。

有人说真情流露。这不是活生生的在面前吗! 有人说铁汉柔情,这柔情与平时的霸气晃若天地。什么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 ? 都好几年了却不能忘怀。为什么现在心不在焉,敷衍了事难道还需要解释吗!

几星期后的一天,老韩突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以后找老婆一定要找一个学历比我低的。如果是大学生,就要一定找高中生。如果是高中生,就要一定找初中生。听了以后一头雾水。当年才十九岁,还没有认真想这事。很有几分吃惊。老韩为什么会告诉我这些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于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 为什么要告戒我呢? 因为他看到了我人性中的弱点,也就是太过于善良,在人与人关系中始终下不了狠手,会吃大亏的。这一点也是在若干年后自己才意识到的。真不知道老韩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出来的。

除了铁汉柔情,老韩还有非常义气的一面。74年春天,九江姑姑来信说需要麝香。不用说,大家都应该知道这味药非常名贵。历朝历代都很难弄到。不光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是没有门路。没有门路有钱也买不到。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知道老韩古道热肠,喜欢给人帮忙,网子很宽。这句重庆话的意思是认识很多不同的人。尽管如此,也没有抱什么希望,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中学老师,年龄又不大。这药实在太名贵,太稀少。可我刚开始工作,也不认识什么人。死马当活马医,就顺便问了他一声。完全没想到他问是谁要。告诉他是姑姑后,他说等着。不到一个月东西竟然拿到了。价格完全是朋友帮忙价。

这份人情可欠大了。萍水相逢,他又没有什么要求一个代课老师的。纯粹是相处愉快。如果他说没办法,那是非常正常的。可他并没有这样做。看见老韩是一个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重庆话说就是讲义气。

既然老韩如此,我也不能含糊。讲义气可是双方的。74年暑假即将到来,老韩问暑假可不可以帮王华林老师修房子。他开了口,当然是一口答应。不是不知道重庆七八月份在野外修房子意味着什么。毫不犹豫,兄弟就是兄弟。

王老师曾经是我当伙食团长的领队,学校革委会付主任,宣传队的负责人。有人给王老师介绍了歌乐山公社团委书记-谢斌。王老师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主义精神,从认识到结婚一共七天。创造了革命的奇迹。这可也是一个奇葩。

革命还是要住房子呀!谢书记是公社的人,在歌乐山正街靠青木关那一头的公路旁边弄了块地。农村房子是土墙瓦顶。瓦和木樑需要买,土墙可以就地取材。这样劳动力成了关键。

请不起工人,只能靠朋友帮忙了。修房子是重体力劳动,再加上是酷暑。给谁开这个口都不容易。尽管王老师和我还算熟悉,可还是开不了这口。猜是老韩主动请命来找我的。可见他对朋友的态度。

暑假前的一个周六下午,没有回家。而是陪老韩去买瓦。弄了一辆解放牌卡车去了壁山的一个小镇。天热站在车头上。风迎面吹来,不禁引起老韩的回忆。说几年前也是这样的情景,只不过身旁不是我,物是人非。看来还是难以忘怀,情种呀!

七月的山城焦阳似火,房子开建了。除了王老师外,有老韩,老代和我,共四条汉子。重庆是丘陵地区,地无三尺平。第一件事是平地基。由于耕地少,只能建在坡地上。没有在重庆农村生活过的人大概不知道。坡地的表面不是泥土,而是是一种叫石谷子的小石块。再下面才是岩石。在坡地上弄出一块平地绝非易事。

工具只有钢钎,大锤,二锤和推车。没有机械,只有人力。天亮起床干到12点左右,下午3点开始干到天黑。虽然经常锻炼,但修房子则是另外一件事。不明白处,老韩手把手教。比如抡二锤一定要用腰力。干活一定要悠着点,不能太拼命,人吃不消。

没听他的忠告。天太热,干活太卖力,体力消耗极大,又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稀饭。这样坚持到七月底,体力透支,就发烧了。没法继续就下山回家了。离开时,地基差不多平了。在家躺了半个多月才烧退。老韩一直干到房子修好才离开。下山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家看我。

当代课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转正。学校柴老师原来是省田径队短跑运动员。后来嫁给了通讯兵学院的军人住在林园。她与老韩关系不错。一天,老韩告诉我,柴老师利用关系把省击剑队请到学校推广击剑运动,让我参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击剑。老韩说没有人知道正好。你先学会,然后在学校搞个击剑队,这样就有可能留下来。后来因为政治事件,被迫离开了学校。但这份关心还是铭记在心。

五十年过去了。随风而逝的仅仅是时光。真正的情谊是不会过去的。留在心底的那份情才是真情。不是说日久才能见真情吗!

后记:

重庆十五中是人生中第一个工作的地方。也是最难忘的时光。在那里遇到了学伟,佟老师,老韩(维定),王华林,石老师,老代(建新),许大厨,王乃大,郑老师,余主任,郭校长,老郭,老杨,老胡,倪老师还有那许许多多人物。人生画卷如此丰富,行行色色,受益匪浅。不幸的是未能留下。不过这未尚是一件坏事。人生不是因为如此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了吗!

在告别十五中之前,还有两件趣事不吐不快。一件是老代结婚时,学校校工汪宁喝醉了。有人说醋能够醒酒,就给他灌醋。结果拿成酱油了。第三天,我在操场踢球,他从旁边过。问他怎么样。他说还在吐咸水。

到十五中的第二年,学校分来了几个新老师。其中一个跟我家渊源颇深。她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的小女儿,丁小龙。我叫她丁姐姐。她父亲(贵大工学院院长)算起来是我爸的老师。我父亲(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算起来是她哥的老师。她又是我的同事。人世间也实在太小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Miken 回复 悄悄话 说得太好了。谢谢!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这些人物在你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们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虽然离开了十五中,但这段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存在你的心中。感谢你与这些人共同经历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回忆,它们构成了你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愿你永远怀着感恩之心,珍惜这份珍贵的情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