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长篇小说《太门西》连载367:后记一:高丽王国(3)

(2025-01-11 18:18:56) 下一个

长篇小说《太门西》:山上长弓 著

后记一:高丽王国(3)

穆宗决定试一下母后的态度,也借此机会清除金致阳安插在身己身边的人。

穆宗下旨把宫廷侍卫首领撤职。有人行刺皇帝,宫廷侍卫居然毫无察觉,这些侍卫要来何用?侍卫首领更是失职,当被问责,撤去职位。这个侍卫首领是金致阳的亲信,穆宗正想赶走此人。

谁知第二天太后就找上门来,责问穆宗,保卫皇宫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不请示一下就擅自做主。结果不但没撤换宫廷侍卫首领,太后倒是把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全换了,换来的全是太后宫中的人。

穆宗傻眼了,太后的反应超出了他的想象,太后不但没有追究刺客之事,还派来一大堆监视他的人,今后的一举一动太后都了如指掌,给他下毒也是轻易而举。

穆宗根本就不是太后的对手,还想跟太后玩心眼?这下更惨了。

穆宗彻底心凉了,世上还有这么偏心的母亲,一心只想着她的私生子,难道我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吗?

现在穆宗孤家寡人一个,身边连个心腹都没有,说句话都有人记下来传给太后。穆宗不敢恨母后,只有把怒火转向金致阳,这个千刀万剐的淫棍,穆宗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抄起刀冲出去把金致阳捅死。

难道就这么坐等他们把自己害死?不行,得想个办法,穆宗苦思冥想怎么办。

过了几天宫中又出大事了,宫廷侍卫首领被杀了。人们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侍卫首领的头不见了,床上只有一具无头尸,看来在睡梦中被人把头取走了。

这下可把人吓坏了,保卫宫廷的侍卫首领都被人不声不响的的把头割了,这皇宫哪还有安全可言?

这次连金致阳都震惊无比,宫廷侍卫首领是他最信任的人,是他掌控皇宫的关键,而且武功高强,怎么就被杀了呢?

太后更是大发雷霆,这些宫廷侍卫都是饭桶,要来何用?给我全撤换了!这次是她想换人了。但她更多的是想不通,为何有人要杀宫廷侍卫首领而不是其他人,比如皇帝什么的,这事有些蹊跷。太后不傻,只是太自私,心胸狭窄,像历史上大多数当政的女人一样,感情用事,以个人好恶治国。

这事还沒有完,当天晚上又出事了,这次是太后居住的千秋宫侍卫长被杀了。

这个侍卫长也算是尽职,当天晚上他亲自出巡查岗,结果还是被人杀了,尸身藏在花丛中,脑袋挂在树上,也是到了大清早才被发现。

宫女的尖叫声把太后惊得从床上跳起来,她怒气冲冲的出房,一眼就看见挂在树枝上的人头,人头正对着她的房门,眼睛还盯着她,这是有人故意而为。

太后惊恐万状,歇斯底里的尖叫,身子控制不住的发抖。

宫中全乱了,人们赶紧把太后抬进屋,又是掐人中又是扎针。

金致阳下令封锁皇宫,一个人也不准进出,他要一个一个的彻查,同时加派御林军把皇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

但当天晚上还是又出事了,不过这次不是皇宫,而是金致阳的宅邸。

金致阳的宅邸就在皇宫附近,可以从皇宫侧门进宫,离太后的千秋宫不远,金致阳和他儿子就住在这里。

金致阳加强皇宫的保卫,刺客就到他的住宅杀人,同样的把侍卫首领给杀了,还把砍下的人头放在金致阳儿子的床头,把他儿子吓得大小便失禁。

金致阳暴怒,动员一切力量,下令全城搜索,但毫无不结果,只听说曾有人看见屋顶一个白影飘过,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箫声。

又过了两天,卸林军统帅也被暗杀了,也是头被砍了。

这下搞得皇城人心惶惶。

这个刺客是谁?武功这么高,一口气连取大内侍卫和卸林军首领的头颅。

这时金致阳也意识到情况不对劲,以这个刺客的本事,要杀皇上和太后都易如反掌,但却只杀护卫首领。要知道这几人都是他的心腹,跟随他多年,这件事像是针对他来的。

不!这不仅仅是针对自己,还针对太后,但最终目标是针对他与太后的儿子,要不然怎会把一个血淋淋的人头放在他儿子的枕头边,那是想把人吓傻呀。

金致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太后,两人一分析,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像是穆宗。太后想起前段时间自己驳回穆宗撤换侍卫头领的要求,难道这是穆宗在向自己示威吗?好呀!翅膀硬了,敢跟母后叫阵了。

金致阳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穆宗有更大的阴谋,想害死自己跟太后的儿子。他向太后提议现在就把穆宗赶下台,把他们的儿子推上皇帝宝座。

金致阳迫不及待,他等够了。

但太后对此事还不敢确定,穆宗哪来的这个实力?他到哪里找来这么厉害的刺客?这里面还有许多疑团。她了解穆宗,知道穆宗有多大份量,穆宗如果有这个实力,何必等到现在,早就动手了。另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穆宗是太祖嫡传,用什么理由赶他下台,穆宗下台后又怎么处理?这种事搞不好就要捅大篓子。

金致阳似乎猜到太后心中所虑,说这事好办,就以穆宗身体不好为由,逼他自动把皇位让给弟弟,别人也无话可说。然后封穆宗一个王位,静心养病,变相把他幽禁起来就行了。

太后虽然偏心她与金致阳的儿子,但也不想走到这一步。金致阳说把穆宗幽禁起来,实际上是说把穆宗整死,而且他肯定会这么做。穆宗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下不了这个决心。

金致阳见太后犹豫,就决定自己下手。

上已节这天,满城放灯,穆宗近来心情不好,就被宣正皇后拉去看灯散心。

穆宗和皇后来到《详故殿》,详故殿位于一个土丘上,屋顶有个观景台,可以看见满城放灯。

穆宗和皇后正在看灯,详故殿突然着火,观景台在屋顶,晚上风又大,大火很快就窜上来,一下把穆宗和皇后围困在台上。宫女太监么尖叫着一哄而散,四处乱跑,也不管皇帝和皇后了。

眼看穆宗二人就要被火烧死,还是宣正皇后有胆识,拉着穆宗就从观景台跳下去。详故殿只有一层,还不至于摔死,即便摔伤也胜过被烧死。

穆宗二人落地后抱在一起前滚,滚下土丘,逃出了火海,这才被人冲上来救出。

这场火烧得很猛,甚至波及到了千秋宫,把千秋宫也烧了。

这把火是金致阳放的,只是差点把太后也烧死了。现在连太后也控制不住金致阳了,看来这家伙是非杀穆宗不可。

宫廷大火以后,金致阳干脆带着儿子住到了卸林军军营,这样可以随时起兵,而且军营安全,不怕有人来行刺。

这是政变的前奏呀!

金致阳篡权夺位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太后也紧张了,她不希望这样,她是实质上的女皇,穆宗只是傀儡,即便她的私生子登基,她仍然是太后,但如果金致阳武力夺权篡位,金致阳就会自己当皇帝,实际上是夺了她的权,以后就再也不需要她了。这一点太后还是明白的,必须设法阻止此事。

穆宗也着实吓着了,没想到金致阳铤而走险,要公开造反了,要不是太后埂在中间,这逆贼可能已经打进宫来了。

穆宗赶紧找太师崔沅和左仆射蔡忠顺商议,朝臣中他只信得过这两人。太师是他的老师,而左仆射是三朝元老,忠于高丽皇室。

穆宗见到两位老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说金致阳的罪状。

其实太后与金致阳的那些事情早已不是秘密,金致阳的野心满朝上下无人不知,只是没人敢说而已。皇帝软弱,太后专权,金致阳骄横,谁也不敢出头,也没有能力阻止。但现在面临着高丽王朝的生死存亡,他们必须想法阻止金致阳。

问题是京城已被金致阳把持,无人能与他抗衡,唯一的办法就是召唤在外的将领带兵进京勤王。

京城附近有十数万军兵,都在金致阳的掌控之下,有实力与金致阳一拼的只有在西部前线与辽军对峙的大将军康兆,康兆手下的戎边军是高丽王国的主力。

最后穆宗与两位大臣商定由穆宗写一份密诏,令康兆起兵勤王,由太师派人秘密送给康兆。

但此事有一个风险,康兆一旦发兵,金致阳就有可能对穆宗下毒手。穆宗说他不在乎,他身体不好,自从皇宫着火后他就吃不下,睡不着,健康日下,人已处于崩溃边缘,只要能杀了金致阳,他死而无憾。一个皇帝被逼到这个份上,也实在是够可怜的。

另外穆宗派左仆射蔡忠顺去寻找太祖后人,他听说大良院君仍然在世,另外还有两个皇叔隐于民间。这两个皇叔是太祖十五子孝隐太子的儿子,孝隐太子当年被光宗所杀,他的两个儿子隐姓埋名躲藏起来。穆宗要把这几个太袓后人找回来,高丽的江山是王家的,如果自己不幸遇难,就把皇位传给王家人,无论如何不能让金家的儿子坐上高丽皇帝的宝座。

太师带着密诏离开皇宫,回家后派了个心腹家人把密诏给康兆送去。

这个家人出门不久就在一处僻静山谷被一群蒙面黑衣人偷袭。穆宗身边全是金致阳的眼线,虽然穆宗已经很谨慎了,在御书房见的两位老臣,也没有外人,此事还是暴露了。

这个家人也是个高手,十分强悍,但对方是一群人,个个身手都不错。双拳难敌四手,这个家人再飙悍,一人也敌不过众人。

眼看这个家人不支,就要葬身乱刀之下,这时从树上飘下一个白衣女子,手持一柄光亮的剑,无声无息落入人群中,只见寒光闪闪,所过之处黑衣人一个个倒下,每人身中一剑,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白衣女子杀人后头都不回,直接消失在树林中,就像一朵白云飘过。被救的那汉子看傻了,呆呆的注视着白云消失的方向。

随后的路程白衣女子一直暗中保护,直到送信人进入康兆的帅营。

第一次辽丽之战后,高丽与辽国达成协议,两国以鸭绿江为界,康兆的大本营就建在鸭绿江边。白衣女子把人护送到后沒有返回高丽,而是度过鸭绿江返回中土。

这白衣女子就是诗冬,高丽皇室发生的一切都是她挑起的。对穆宗下毒和行刺的都是她,她并沒有想杀穆宗,只是挑起事端。暗杀宫廷侍卫和卸林军首领的也是她,她杀这几人不仅仅是要引起穆宗和金致阳双方猜忌,还因为这几人当年参与了对她母亲的强暴,所以要砍下他们的头,让他们尸首分离,不得投胎转世。这一切她做得很隐密,也考虑得很周到,就连穿的衣服都考虑在内,行刺穆宗时穿黑衣,刺杀侍卫时穿白衣,不让人查觉行刺双方的是同一人。

现在高丽要政变了,穆宗和金致阳双方就要摊牌开打,接下来就是等待了。这个时候她需回中原一趟,去赴夫君和姐妹们的十年之约,她不愿错过这个最后相聚的机会。

诗冬这次返回中原受到了很大刺激,亲眼目睹了三妹梦露去世,夫君受打击太大,心灰意冷,挥手而别,绝决红尘。

见太门西离开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冬非常难受。但她还有家仇要报,和丹妃分手后,又返回了高丽。

神穴寺,夜深人静,寺外传来箫声,大良院君从床上起来,推开窗框,看向箫声漂来的方向。

这首曲子太熟悉了,叫《相杵歌》,是倾诉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恩。他小时候每当想念父母时就吹奏此曲,后来又教羽姫吹奏,这首曲子用他那只玉箫吹奏特别悠长,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想起往事大良院君柔肠寸断,泪水长流。

在寺院旁边的山坡上,诗冬望着大良院君的那座小楼,看着窗内那个人影,吹着玉箫,想起小时候,想起与父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温馨时光。虽然那时她还年幼,但她记性好,什么都记得,往事随着箫声一幕幕在眼前浮过。

她记得母亲吹奏玉箫特别好听,每次母亲吹奏时她就坐在旁边凝听。母亲有时也教她吹,她人小中气不足,但只要吹出声响,母女俩就拍手欢呼。

第二天早上大良院君看见自己的那只玉箫放在书桌上。他拿起玉箫,激动万分,手在发抖,人几乎晕了过去。

穆宗命康兆起兵勒王算是找对了人,康兆也想杀金致阳,不仅是因为金致阳专横跋扈,他们二人还有私怨。

第一次辽丽战争时,金致阳因火烧崇教书院惹得天怒人怨,被太后派到前线避风头。康兆长年镇守边关,金致阳来了后指手划脚,不听康兆建议,给果打了败仗,高丽被迫与宋朝断交,奉辽为宗主国,改用辽国年号,成为辽国的属国。

事后千秋太后庇护金致阳,要用康兆顶罪,后因边关将士不满,太后怕边关不稳,才不了了之,把金致阳调回京城了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