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揭秘:中国五毛的前世今生

(2023-11-27 19:36:04) 下一个

近来在文学城博客见证了一些五毛的猖獗活动,产生了开博的想法。多年来混迹于美加多个中文网站只是吃瓜。瓜吃多了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作为开博第一篇,还是先上点别人没涉及到的秘闻攒点儿人气。欢迎点赞拍砖。

网上看到描述和讨论五毛起源及类似题目的博文和视频林林总总,如文城中“西街少爷”的博文“五毛党(wumao party)的由来和工作手册”和油管上弘哥杂谈“话说中国五毛”系列以及五毛的任务职责包括最近的职称序列和涉及人群等等。但所提到的五毛起源要么是从当代五毛wumao现象引申至历史人物,要么与我经历的真实故事的时间地点不符,并非真的源头。以下分享学生时代与五毛起源有关的经历,也算补上这个空档。

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当今风靡海内外的五毛wumao现象的始作蛹者为中国驻美使领馆,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高校留学生圈儿。话说当时笔者在美东某大学就读,课余和夜间迷恋于新兴的中文互联网整天通过电话拨校内某个固定号码上网。当时网页类内容还没出现,中国留学生主要聚集于一个基于DOS系统的中文讨论群ACT,里边五花八门什么内容都有,当然也有不少中国及党内历史揭秘以及其它反党内容的帖子。

因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连中文输入软件都还在开发和测试阶段,该群处于无组织状态,任何人只要能用中文输入并拨号入网,贴什么内容全靠自觉无人删帖。方舟子后来对此群有详细回忆。

比如对ACT被搅黄的往事,方如是说:

“ACT成了名副其实的“新闻”组。ACT向来有人在贴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比如一位香港网人,长年累月在ACT上张贴香港反共报纸的文章;当时传统媒介都未上网,要贴它们的文章需要自己抄写,所以还很稀罕。到了一九九五年年底,传统媒介纷纷上网,转贴也就易如反掌了。最早这么干的,好像是一位台湾网人每天在ACT上张贴十来篇美国之音的新闻报道,然后也有人每天在那里贴《星岛日报》、《明报》、《联合早报》之类的海外中文报纸报道,“(注)不久“污言秽语骂大街成ACT的主流。诚然,象一切自由的论坛,ACT从来就没能免受污言秽语的污染,以至有人惊呼其为“男厕所“。。。从那以后的ACT,岂止是“男厕所”,简直就是粪坑,臭气冲天,旁人避之唯恐不及,不愿同流合污者纷纷离去,网外高人也不愿加入。在ACT上张贴大作,已没有从前那种“终于找到了组织”的亲切感,反而会让人觉得跌份了。” 

但自始至终直到如今,包括方舟子在内的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没想到的是,搅黄ACT中文组(群)的正是由中国驻美使领馆的资助的,后来称之五毛们的少数的留学生所为。此为五毛小试牛刀并初战告捷。
有必要回忆一下笔者对ACT的一些记忆以印证本文所言不虚。相信还会有当年ACT读者来文城开博或闲逛的可以留言证实。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图雅,写作有后来王朔的风格。从写作内容来看应是北京人,发有在北京澡堂子搓澡等有趣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其用词幽默。有篇忘了标题和内容的网文,一个句子至今还记得:说当他看到到某种现象时,“我的心鲁迅般的沉重起来”。当时感觉图雅应会成为一名畅销作家的。后来图雅的一些主要作品好像被【新语丝】存档,现在应该还可点击。还有一位俄亥俄州大的名字忘了也是很高产。
方舟子就是从那里暂露头角的。记得在临离开ACT前看到的最多的讨论是方提议的号召大家面向国内撰写科普文章。后来确实在网上看到方在此方面有所斩获。但因为兴趣不同,对他的大作关注不多。他主要发诗歌历史科普等文章。当然每周一期的华夏文摘是必读的功课。

印象第二深的是一篇英文标题中文内容的自述文。题为【My Story】讲述了作者刚刚发生的故事。大意是作者好不容易从国内办来的未婚妻居然和他的铁哥们儿私奔。他哥们儿是大学同窗由他引荐来读博的。因作者整天忙于实验早出晚归,老是让哥们儿带未婚妻去购物什么的。二人日久生情。作者当时伤心欲绝。但铁哥们儿立马携新欢转学去了外州某大学。当时我是第一时间刷到此长文,一口气读到凌晨,印象颇深。希望这俩哥们儿仍然安好。
长话短说进入正题。就在ACT搞得风生水起之际,在中国留学生之间,特别是在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持一年OPT签证的学生之间有人传出消息,说某机构需招募一些需要零花钱的大陆留学生帮国家做点网上的工作。也有外系同学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名义电话我。说到这儿需要打个补丁。联谊会属爱党爱国组织每年从领馆教育处接受活动经费,至少办个春节联欢新生接机什么的。领馆办事人员也时不时开车来学校支持他们工作,一是送来国内最新的免费电影,二是现场做一些领务咨询或替留学生转交护照延期和公证等等材料。总之该会被宣传为祖国和留学生的桥梁。但除了看免费电影,一般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虽然它也有定期改选投票之类活动,我从未参与过,只是免费电影没少看。
好了,言归正题。当听明白是找人上网搅局挣外快,本逍遥立马拒绝。对方说发一条甚至一句话就挣50 cents,积少成多想想你能敲出多少句话呢!随后不了了之。虽然自己没答应,在同学中打听知道有人接受offer,特别是那种虽拿着OPT签证又没有实际接受单位的毕业生但又不想回国的。这点钱多少能减轻一些养家糊口的负担,因当时全家陪读和父母探亲的留学生不在少数。

还有一类临近毕业的留学生是准备回国的,于是联系人就鼓动如愿意干将来领馆可以开证明,回国进体制有升迁机会。以此类推,当时的招募对象应该至少涵盖了美东所有主要大学,且不说全美的留学生了。

在ACT解体之后,一日在网上无意中刷到一篇海外原创小说连载,写的是两位五毛之间的情爱。那是第一次在文字中见到“五毛”一词的表述。印象之深刻如同上述图雅的话。还因上述电话经历秒懂其含义且认为是高度概括充分贬损之词,同时赶脚后来流行的五毛党相对不够分量。当然也未料到五毛会在海内外泛滥到当今的程度。
简单概括一下那篇小说的内容可加深了解五毛的前世。
小说地点在首都华盛顿,说的是刚毕业的一对男女留美生,都处于OPT阶段且之前互不相识。碰巧租住了同一公寓。又碰巧通过不同的线人分别加入五毛行列。招募过程与本人上述电话经历一致只是细节和说辞略有不同。二人各自尽职尽责地在美加各华人listserv, ACT等网对所谓反党或陈述历史真相的有关网站搅局。其中还提及所用战术和方式方法。

无巧不成书,一次男主好像是第一次拿到领馆的薪酬出门买醉,躺在楼道睡着了,女主同一天发薪也出去和闺蜜庆贺,返回公寓发现男主醉宿。因看同是华人而产生怜悯,于是由此相识。一开始二人对各自现状藏着掖着不愿挑明。后因偶然发现各自其实在以相同方式谋生,遂渐生爱意。

然后进入二人联手合作发帖搅局和感情关系的喜怒哀乐阶段。特别是在同一论坛以不同马甲一唱一和或各扮红脸白脸,但在真实生活中又卿卿我我。然后为省房租干脆搬到一起,加有不少滚床单的描述。其中也有男女主的心理描写和自省,为违心说言不由衷的话感到不耻等等。总之小说的可读性挺强。

追了大概4集左右连载嘎然而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猜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受到警告而被中断因此乃泄露党国机密,二是作者生活发生重大转变,或是找到工作,或是二人决定回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此小说是由亲身经历者所著。因五毛现象刚刚露头,无经历不可能写出五毛具体情节。
遗憾的是方舟子可能至今都不知道ACT是因五毛的缘故被搅黄的。比如方做了如下描述:
“一九九五年年底,ACT的风气开始转变,其始作俑者,是两位所谓的“元老”。这两位老网人在ACT早年过家家的时期,也颇受网众欢迎,被捧为“主席”“国师”,离网一段时间后重新回来,发现ACT早已改朝换代,往日的风光不再有,成了无人买他的账的遗老。于是,不知是为了引人注目呢还是破罐破摔要ACT跟他们一起堕落,自坏“骂人不好,要骂也要有新意”的规矩,有贴必跟,逢人便骂,每天张贴十几、几十篇,短平快地用污言秽语骂大街。有“元老”联合带头,ACT也就世风日下,见怪不怪了。”

方舟子的描述在时间上与五毛的前世吻合,应该是那两位元老被招募五毛后重返ACT搅局,挣的银子按当时的物价足以养家糊口。以当时的物价,20帖短平快骂人语拿到10美刀至少够吃三顿麦当劳套餐了。希望方舟子能读到本文以了解并理解此二人之反常行为。
回到那篇未完成的网络小说。此小说发布于1996-97之间,比ACT败落晚了几年,但比网上能搜到的源于国内的当代五毛最早出现为2004年的记录要早5年以上。自行脑补如下:五毛原创于驻美机构在逻辑上说得过去。毕竟美国高校是继军事用途之后最先普及互联网的。互联网和ACT中文网火遍高校留学生的事驻美使领管教育处不可能不知道因他们经常去送免费电影等等。

五毛的做法当时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以骂当头。但ACT被搅黄成为使领馆的重大政绩上报中央,被有关部门认为对国内当时方兴未艾的互联网导向与控制具有战略性借鉴指导作用,于是从试点到海内外加强普及。领馆方面可获得更充足的银子用于多种五毛及其它活动,包括在领导人访美时花巨资雇佣五毛沿途欢迎供央视拍照忽悠国内。于是有了本人下一个关于五毛今生的小尴尬插曲。
2015年前后,本逍遥回国联系哥们儿叙旧。应邀参加多年未遇故人宴请。他派专车接至一豪华餐厅。包间中其它人都不认识,介绍有什么副校长马院院长团委书记等一大堆官衔。席间方知老友已任某211/985大学副书记并主管学生工作。开始不外乎寒暄叙旧,了解大学情况。酒过三巡逍遥随口问了句,这么说你们学生工作是负责校内网评员(五毛)工作啦?

坐我斜对面的团委书记脱口而出“是的是的”,而后察言观色立即住嘴。应该意识有点多嘴,此乃内部保密信息。然后酒桌出现足足半分钟冷场。我没再问是想看看他们的反应。最后马院长以“喝酒喝酒”打破尴尬冷场。事后与老友私聊方知,全国各大学以奖/助学金方式通过学工部和团委建立并资助网络评论员(网评员)。
五毛的今生已被坐大做强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非生产性产业及体系,连服务都算不上,从组织形式舆情分析到网评员培训,再到指导方针,应对策略和“五”术技能,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甚至监狱内的刑事犯都被组织起来充当五毛以图表现出色用来减刑。
与此同时,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社科研究者对五毛的研究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以下提供一些较有影响的英文论文,因时间关系就不翻译了。欢迎志愿者翻译,在此提前表示感谢!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3). How censorship in China allows government criticism but silences collective express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07(2), 326-343.

此项研究出自哈佛大学,是对五毛进行的大规模研究。目前被视为权威性的研究。谷歌学术引用率已接近3千。原文可免费在谷歌学术下载。

King, G., Pan, J., & Roberts, M. E. (2017). How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abricates social media posts for strategic distraction, not engaged argu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11(3), 484-501.

此研究为哈佛与斯坦福和UC圣地亚哥联手的又一权威性研究,发现党国在社交媒体雇佣200多万五毛和水军扰乱视听。可以了解真正的科研如何通过实证研究得到探索的新发现。其中专门提到五毛党(50 cents Party). 已获引用1200+。 

Han, R. (2015). Defending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online: China's “voluntary fifty-cent army”. The China Quarterly224, 1006-1025.

这是研究从五毛到自干五。直接使用网络用语“打脸”“五毛”“自干五”等直译概念。但不像第一篇没有直接数据支持。主要是文献分析,也值得一读。

Han, R. (2018). Contesting cyberspace in China: Online expression and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这是专著,作者应该是华人。也是上述研究的作者。谷歌学术可下载书评。

Neagli, J. P. (2021). Grassroots, Astroturf, or something in between? Semi-official WeChat accounts as covert vectors of party-state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50(2), 180-208.

这个是比较新的研究微信公众号和五毛现象的,有实际数据支持。

Le Han, E. (2019). The case of Weibo.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这个也够新,是研究微博和五毛的。是“中国人沟通分析”一书中的一个章节。在谷歌学术上可预览部分内容。

谷歌学术网址:scholar.google.com. 直接搜作者或文章即可下载。因研究太多,不可能一一列出。有心者可根据以上文献拉出所有最新研究。

最后,恭喜所有墙内外的五毛们,你们所发的任何五毛信息都构成一个独一无二或量化或质性的数据点。你们的表现,或张狂或含蓄,都会被类似以上研究者的大数据收集。应该说今天美国对墙国的所谓卡脖子和打压是和你们的长期努力分不开的。

-------

:参见方舟子(1995)ACT的衰败:中文国际网络纵横谈之七原载《中国青年报》电脑周刊。转引于新语丝网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海外逍遥 回复 悄悄话 呵呵,他们对手机版屏蔽“五毛(wu mao)"一词的解释为“有话好好说”。 那为什么网页版不屏蔽呢?
海外逍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shershahor' 的评论 : Thank you for all the advice!
neshershahor 回复 悄悄话 fact checks are important in "this business"
neshershahor 回复 悄悄话 我可以明確跟你說一個(我觀察到的)fact:

文學城是個American Company, 因此得abide American (federal/state/local) laws,而我知道的你稱之為wumao的那位在其自己的blog上暴露出的信息能證明:

那位wumao自己是Citizen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se facts are advantage to you & what you're trying to do (which I support 200%), but just not to that wumao...nor any of the wumao's allies - at least here.
neshershaho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外逍遥' 的评论 : 你這樣……

你找一個你信得過的,現在人在墻内親朋好友,傳送給他/她一個你下載好的文學城手機App的安裝軟件,讓他/她用自己的手機(注意:必須是墻内手機號碼的手機)安裝手機版文學城

然後,記住是在不開VPN的狀態下,看看他/她能不能在墻内打開手機版文學城app,看看能不能啓動文學城。

Yes or No 先確認這點再説——這個區別是很重要的證據,可以佐證很多猜測的事情。因為用墻内手機號碼註冊/綁定的微信和你用墻外手機號碼邦定的微信就有很大功能性的差異!——而你這個文章寫得内容恰恰使得手機版文學城app有這個嫌疑,let's prove that first.

If you don't want to share on thread like this in public, you can PM me the result (caz I want to know too).
海外逍遥 回复 悄悄话 文学城App的手机版在玩什么猫腻呢?为什么我文中的所有Wu Mao的中文五毛字样全无踪影? 强烈要求文学城管理部门做出解释!!
海外逍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wissArmy' 的评论 : 谢谢来访,谢谢鼓励!
SwissArmy 回复 悄悄话 祝你好运!
海外逍遥 回复 悄悄话 刚刚看到如下新闻:

一位在赫尔辛基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告诉记者,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阿尔托大学,都有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他们经常有活动,但是和芬兰学生会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什么赞助商,那么钱是哪里来的呢? 他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系芬兰学生会网站,主页下有一大堆赞助商的Logo,但中国学联网站却是相反的情况。他怀疑中国学联的活动资金来自中国大使馆,尽管他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这事早就不需要证据了。这记者也忒孤陋寡闻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