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草民的自留地

有文学有美术有音乐,不全是都是我的作品,还有我亲人的作品。
正文

命运组合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五节

(2023-11-28 10:04:43) 下一个

在现实生活中,命运之所以成为问题,往往始于突降的苦难。当此之时,人首先感到的是不公平。世上生灵无数,为何这厄运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别人依然健康,为何我却疾病缠身?别人那么快乐,为何我却这般受苦?别人富可敌国,为何我却始终如此贫穷……在震惊和悲愤之中,苦难者仰天长啸,誓向苍天讨个说法。

人们对命运的关注,主要是对事业成败的关注,自身境遇的关注。要向命运讨个说法,其实这是一件两可的事情:说难,的确很难,千言万语难以说个透彻;说简单,的确又很简单,一言以蔽之,命运的说法就刻写在你自己的言行之中。因为,生存在这个世间,人的生命总是受到时间、空间和外在条件的限制,出身决定了人的基本处境,环境影响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处事态度,而性格、人生观、处世态度又反作用于人的处境。人们由于各自的生存空间、社会关系、天生禀赋、立场观点等种种的不同,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命运诸多差别。譬如说,昔日的同学走出校门,各奔东西,若干年后重逢,定会发现彼此在做着很不同的事情,名利场上的沉浮也相差悬殊。然而,只要认真一想,就会发现各人所走的道路、所处的位置大抵有线索可寻,符合各自的人格类型和性格逻辑,说得上是各得其所。

世间无人能完全支配自己一生的遭遇,其中充满着偶然性,因为偶然性的不同,运气分出好坏,也就是命运所具有的神秘力量。但是,人能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一个人愈是能够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命运对他的支配力量就愈小。这就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命运对于人生的意义正是它的不确定性,拥有什么样的命运,既取决于个人对命运的态度,更取决于个人对于人的角度和立场。每个人的一生,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可能性。由于人生的种种可能性并非处于封闭的状态,我们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从而踌躇满志地走在自己认定的人生之路上。也许有很多的可能性尽管未被实现,却也是现实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给那少数甚至是极少数的我们实现了的可能性抹上了一层诱人的光亮,从而更高地扬起人们追逐命运自由的理想风帆,鼓足人们实现更多人生可能性的勇气与信心。

因此,我们研究命运现象,弄清命运的四重组合,探寻命运规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认识了命运的现象与本质,掌握了命运的构造原理及脉络,就能够做到尽性知命,或是识运知命。这里的知命,并不是指天命论或宿命论,而是指人力不能及的部分,凡是人的力量所无法改变的就是“命”。知命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认命”,认命并不是消极的对待人生,而是科学理性地对待人生,懂得人有人应该遵守的分寸,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什么是不可以期待的。生老病死、富贵贫贱、成败得失、离合悲欢等等命运内容,并不是人所能完全掌控,随心所为的,而要受到世间诸多条件的限制与种种意外的影响。有些关口你跳得过去,有些关口你跳不过去,就连诸葛亮都没有办法改变天命人道。他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结果病死五丈原。尽性与识运,其意思大致相同。尽性就是竭尽一个人的能力,在人力所能支配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主张自身命运。识运就是准确认识所面临的种种境况,抓住有利机遇,改善自身命运。

尽性知命,或识运知命,对待自身命运就会有一种理性的淡定与从容。当惊喜从天而降的时候,你不会大喜过望,得意忘形,而是在适度兴奋之余,警惕和防备那潜伏在幸运背后的灾祸;当苦难、挫折猝然临之的时候,你也不会沮丧、颓废,乱了自家的分寸,而是等待和争取那依傍在苦难、灾祸身上的转机,在恰当之时变祸为福,领略到一种曲径通幽的微妙境界。如此良性互动,趋利避害的能力日渐增强,得福躲灾益显奇效,自我主张命运的领域,定能不断拓展,命运的改进、提升也必将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