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草民的自留地

有文学有美术有音乐,不全是都是我的作品,还有我亲人的作品。
正文

命运组合论 第四章 命运性格论 第三节

(2023-12-22 23:23:04) 下一个

“性格即命运”,“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许多人都有过如此种种的感叹。这一片感叹之声,凸现着性格与命运的密切关系,性格对命运的重要影响与作用。性格规定了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无论哪一种命运形态,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性格的身影。凡能成就大事,建立不世之功,命运气象辉煌的人,必定具有不同常人的优良性格;而历史上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忽然间功败垂成,命运结局悲凉凄惨,其性格中的悲剧元素一定居多。

司马迁的《史记》,对楚汉时期的项羽与刘邦有十分精彩而深刻的描绘与记载。初始时,项羽人多势众,威武雄壮,所向披靡;刘邦兵微将寡,不敌项羽十之一二,在项羽面前毕恭毕敬,小心翼翼。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势力不断发生变化,最终项羽一败涂地,输得精光,自刎乌江。刘邦则取得全面胜利,成为汉代开国皇帝。项羽与刘邦,二人一败一胜,双方性格在胜负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项羽的英雄性格远不是“力拔山兮”的勇武所能概括的。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军事家,仁而爱人、胸怀坦荡的政治家。他在巨鹿攻秦救赵的战役中,表现出一种惊天动地的“破釜沉舟”精神。《史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他在艰难曲折的征战中,总是毫不犹豫,临危不惧,即使在四面楚歌的时候,也仍然镇静自若,与虞姬饮于帐中,而且慷慨悲歌。后来他在汉军的重围中,又一马当先,斩将搴旗,使汉军为之震惊,退避数里。最后到了乌江渡口,乌江亭长早已驾船在岸边等待他,但他不肯过江东,他说:“且藉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说完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乌江亭长,然后自刎而死。项羽的英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感人内容。他这样英勇果敢,但在鸿门宴上,听了刘邦的话语之后,竟然不忍下手,放走了自己最大的敌手。鸿门宴之后,他“引兵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说者。”这便表明了项羽目光短浅、缺乏深谋远虑的性格弱点,以及他不能择善而从的致命错误。项羽性格上的另一大缺陷,就是不善用人,赏罚不明,恩威使用不当。项羽在军事上主要败在韩信手上,而韩信曾是他帐下一名基层军官,因不被重用而投奔刘邦,被刘邦筑坛拜帅。项羽的部下陈平去楚归汉时也曾说过:“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无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者。”如今,我们不妨假设一番:假如项羽是一个有远见、有主见的人,能听从亚父范增计,在鸿门宴上诛杀刘邦,哪有后来的乌江自刎,哪有后来的汉朝和汉高祖?假如项羽能知人信任,提拔重用韩信,那么逐鹿中原、问鼎帝王宝座的唯有项羽,他人谁能与之敌?假如项羽的性格再坚强一点,不被失败打垮,随船渡江东,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又将会如何呢?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历史没有假设。

司马迁对刘邦的性格也给予了真实而深刻的描绘。刘邦在成功之前,呈现给世人的是“无赖相”:做泗水亭长时,“好酒及色”;吕公(吕后之父)在沛令家做客,沛中豪杰都前去庆贺,萧何主持招待客人的礼仪,却先向诸大夫索钱,“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而刘邦“贺钱万”而“实不持一钱”;在楚汉战争中,刘邦的父亲太公被项羽捉拿在军中,项羽在攻打广武城而未能攻下时,对刘邦喊话:“今不急下,吾烹太公”,而刘邦却用一种无赖的口吻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若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刘邦的另一面则具有帝王的气魄,不仅“隆准而龙颜,美须髥,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而且有“仁而爱人”的帝王大度,能够广泛地网罗人才,采纳善言,礼贤下士。他在大定天下之后。置酒雒阳,请列侯诸将说出他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的真正原因时,高起、王陵二将笑答:“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刘邦最后就此问题作了一番精彩的结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刘邦上面所讲的“三杰”,其中文臣张良与武将韩信,同为汉朝的开国大功臣,由于二人的性格迥然不同,命运结局也就天差地别。纵观张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生,张良兴汉之功是最大的,所以刘邦给开国功臣论功时,首先从张良说起。这是因为张良作为刘邦的头号谋士,每逢关键时刻,差不多总是他替刘邦做出正确的决策,协助刘邦由弱变强,由小变大,危时能转安,错时能纠正,败北能再起,守势能转攻,功成能守业。所以,刘邦在大定天下之后,论功封赏之时,主动替张良请功,令他自择齐地三万户。这个数目远远超过第一功臣萧何所食户口之上。张良对于皇帝的这个封赏没有欣喜若狂,而是谦逊地推辞。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刘邦遂封张良为留侯,食万户。张良对此心满意足,他曾经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随后,张良萌生隐退之心,始初“因疾不视事”,“杜门不出”,后来干脆自称“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并“乃学辟,道隐轻身”。从此,张良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每个纪传中的人都加上几句评语,他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智名,无用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作《留侯世家》。”意思是说张良有克敌制胜的智谋,他只努力谋划军国大事,从来不表现自己,甘心当无名士,也就是能置荣利而不顾,视功名为外物。司马迁以廖廖数语,切实抓住了张良一生持身行事的精髓与特点,充分展示了张良的良好性格。功名富贵是一般人的理想,一辈子汲汲营营,终于能实现这个理想的人极少。实现这个理想后,又能视功名于浮云,视富贵如粪土,飘然引退的人,更为稀少。这位毕生为帝王出谋划策的人,最后也为自己谋划了一条退路,顺利地跳出了“敌国灭,谋臣亡”的历史怪圈。武将韩信是刘邦的大元帅,出身很苦,曾受漂母一饭活命之恩。他志向远大,功名富贵欲求愿望强烈。韩信自从做了大将军以后,胜仗越打越多,功劳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要求也不断增多。他在立下灭齐大功之后,立马遣使要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心中愤恨不满,但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之下,刘邦不得不拜韩信为齐王。在围攻项羽的关键时刻,韩信与彭越二人按兵不动,要挟增加封地,刘邦迫于无奈,只好遂其意愿,但心中的猜忌和疑惑也越来越深。灭掉项羽,天下一统后,刘邦名义上是让韩信衣锦还乡去做楚王,实际上是让他离开位置重要且盘踞已久的齐地,并将他三十万精兵悉数截留。可惜韩信对此毫无察觉,到了楚地依旧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念念不忘自己是统帅三军的大将军。不得已之下,刘邦只好又演了一出“诈游云梦”的把戏,将韩信擒拿到京都,贬为淮阴侯,这已经是再明白不过的危险信号。经过此番变故,韩信应该懂得温顺恭谨、敛尽锋芒才是唯一求生之路。但一来是多年叱咤风云的英雄经历使他养成了笑傲天下的英雄主义性格,难以习惯奴怯媚人的生活,二来自恃功高,刘邦杀不了他,三来他依然幼稚地相信只要自己忠心耿耿,问心无愧,总会得到刘邦的理解。而对随时可来的杀身之祸却孰视无睹,这样一来,命丧未央宫的结局也就在所难免了。张良与韩信二人的性格:一个沉稳,一个率真;一个柔和,一个刚强;一个淡泊名利,一个争名要利;一个功成身退,道隐轻身,一个念念不忘自己是个大将军,二人性格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二人命运大不相同的结局。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出道很晚,也不是最重要的角色,但他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人物,特别是他的坚忍性格令人称奇。他凭借性格的坚忍,躲避风险,忍辱负重,暗中蓄积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则果断出击。曹操是猜忌心很重的人,也很会识人,预感司马懿将来可能会成为曹家最大的危险,所以始终将司马懿看得死死的。司马懿深知曹操的脾性心机,在曹操当政期间,一直是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直到曹操去世,司马懿才渐渐显露才华,成为魏国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的人。司马懿智不及诸葛亮,很多时候都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提起司马懿,给人的印象就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的手下败将”等等,然而诸葛亮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是推崇备至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好象一直是在打胜仗,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甚至也未使司马懿的元气大伤。可以说,是司马懿击碎了诸葛亮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拖住了诸葛亮北伐的脚步。有人说司马懿阴险狡诈,可是司马懿更多的是坚忍不拔、能屈能伸。因为诸葛亮的绝智,硬拼的话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他采取“你攻我守”或“避不出战”的战略。甚至诸葛亮送女装羞辱他时,也是坦然面对,拒不应战。虽然司马懿屡战屡败,可是反过来,他也是屡败屡战。他把对手看得很透彻,告诫部下“与诸葛作战,不可争一日之短长!”正是他遇事能屈能伸,才既能阻拦了诸葛亮的前进步伐,又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在魏明帝去世,曹爽把持朝政的时候,形势于司马懿不利,司马懿便果断地选择“诈病不出”。他的“屈服”让曹爽的攻击都落在了空处。当机会来临,他又迅速采取措施,诛杀曹爽兄弟三人,魏国朝政从此落入司马父子手中。此后不久,司马家废魏帝,统一三国,建立了西晋王朝。

《三国演义》对关羽与周瑜二人的性格描写,也是十分精彩动人的。关羽、周瑜二人,同属英雄人物,都是有勇有谋之人。但又都是悲剧式的人物,其令人嗟叹的命运结局,都是由其性格中的致命缺陷所造成的。先说关羽,关羽乃“义”、“勇”的典型代表,普天下简直无人能比,至今被人奉为神明。他忠心事主,夜读《春秋》、护嫂千里走单骑;他封金挂印,义无反顾,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上,抛却军令状,义放曹操。关羽既是“义勇”之人,威震华夏,义照千秋;且又是骄横自大、刚愎自用之人。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竟派关平对刘备说:“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孟起(马超字)比试高低”,搞得刘备十分紧张,诸葛亮见状作书一封叫关平星夜回荆州,信中说马超武艺不及关羽,关羽“遂无入蜀之意”。关羽失荆州之前,东吴孙权意欲结好关羽,共破曹操,采用诸葛瑾的建议,并派诸葛瑾出使荆州提亲。《三国演义》对此有十分形象的描述:“云长生平轻傲天下之士,不令手下人迎接。诸葛谨入城,来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某想舍弟久事汉中王,故有此行,求结两家之好:某主人吴侯有一子,甚聪明,吴人皆奇之。某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并无猜疑,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关羽骄横、不识大体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也正是这个致命的性格缺点,导致了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死于非命。再看周瑜,周瑜乃东吴大都督,雄姿英发,文武双全,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百万兵,是何等英勇善战!但是,周瑜妒贤嫉能,气量十分狭小,因见诸葛亮智谋胜己一筹,且又不肯为东吴所用,故三番五次欲将诸葛亮置之死地而后快,但次次都被诸葛亮智慧地化险为夷。后来,周瑜在与诸葛亮的搏奕中,连续三次反遭算计,次次怒气填胸,金疮迸裂,气昏倒地,最终要了卿卿性命。周瑜临终前仰天大叹曰:“既生瑜,而何生亮!”周瑜的临终之言,是其心胸狭窄、气量狭小最典型最生动的表现。一代英豪之所以壮心未酬,英年早逝,命运陡然突变,戛然终止,其根源也是性格缺陷作的恶。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民爱戴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一生波动曲折,个人命运随着时代的大起大落而发生巨大变化。他一生几度沉浮,但他拥有坚定意志、乐观豁达的良好性格,被人尊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邓小平出生于农民家庭,二十岁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于同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踏上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道路。他的命运明显地经历了“三落三起”,富有传奇色彩。1929年,邓小平在广西组织和发动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率领红七军转移到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后,担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正当他大展才智之际,却因与毛泽覃、谢唯俊等人支持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而被打击迫害,于1933年被撤销一切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新婚不久的妻子也离他而去,“第一落”形成。直到1935年党中央的遵义会议,才取消这些处分而恢复他应有的工作,在“第一落”中重新崛起。之后,他经历长征,与刘伯承合作奋力抗日,率领大军挺进中原,取得了组织和指挥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名震中华的功绩。解放后,邓小平已居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高位,直接协助毛泽东、刘少奇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但随着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兴起,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遭到残酷的批斗,全家被下放至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改造,身心均受到严重折磨,“第二落”发生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重新出来工作,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于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全面主持国家党、政、军的日常工作,第二“起”态势呈现了。邓小平开始有力地进行治理整顿,恢复因“文革”而被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但是,由于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阶级斗争为纲,并危及“四人帮”的利益,“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于1976年初,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致词后再次被打倒,又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不该出现的“第三落”却又出现了。直到1977年,“四人帮”被彻底粉碎,在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积极推动下,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来担任的职务,邓小平以七十三岁高龄再次呈现第三“起”,并由此形成更高昂的命运格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命运,勾画出了他一生超出常人的命运波折,每一次命运之“落”,都不是他的过错或失误,而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事件对特定政治家的一种直接冲击。而他“三落”后的“三起”,则源于他个人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高超的智谋、超凡的韧性及良好的心态。虽然被错误地打倒了,很多人可能有“落”而无再“起”,但邓小平却一次又一次神奇地“起”来,并且每次“起”后均积聚新的能量和智慧,为中华强盛和人民幸福浇灌出无数的硕果。

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一串项链是如何改变主人公的命运,主人公为了一串项链是怎样付出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天生丽质,妩媚娇柔,偏偏由于命运的阴差阳错,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既无嫁妆作垫底,又无另获遗产的希望,根本就不可能去结识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只好任人把自己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卢瓦瑟尔。她没有漂亮的衣裳,没有珠宝首饰,总之,什么都没有,但她偏偏就爱这些东西。她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用它们,她最渴望的事,就是招人喜爱,被人艳羡,风流标致,到处有人追求。她有一位有钱的女友,是她在修道院读书时的同学。现在,她不愿意看望这位朋友。因为,每次回来她都感到内心不平衡,接连的几天,她都要伤心、懊悔、绝望、痛苦而整日哭泣。这天,丈夫好不容易弄来一张教育部长签名的晚会请柬。然而,她没有像丈夫所期望的那样兴高采烈,反而赌气地把请柬往桌子上一扔,抱怨说没有漂亮的衣服,参加晚会是丢人现眼。卢瓦瑟尔为满足妻子的愿望,一咬牙给了她四百法郎,要她买一身漂亮的衣服。晚会的前一天,她又显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烦燥不安,认为没有珠宝首饰,一定会显得很寒伧。夫妻俩商量一番,在丈夫的提示下,她决定去找好朋友福雷斯杰太太借首饰。第二天,她向福雷斯杰太太借了一长串特别美的钻石项链。在晚会上,“卢瓦瑟尔太太大出风头。她是晚会上最漂亮的女人,言谈得体,姿态优雅,满面春风,快活到了极点,所有的男人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引见。部长办公厅的官员都想与她共舞,部长也特别注意她”。“她带着醉意与狂热,翩翩起舞。她什么也不想,完全陶醉在她美貌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之中,陶醉在她成功的荣光之中。周围的人对她殷勤致意,啧啧称赞,热烈追求,女人们心中所羡慕的那种彻底而甜美的胜利,她已完全握在手中。正是在这样一种幸福的氛围里,她简直要飘飘欲仙了。”晚会过后,回到家中,忽然发现脖子上的钻石项链不见了!夫妻俩慌了神,四处寻找,想尽了各种办法。一个星期过去了,钻石项链仍无半点踪影。丈夫卢瓦瑟尔一下子见老了五岁!他决定买一条同样的项链赔给人家。他俩在一家珠宝店找到了相像的钻石项链,原价四万法郎,可以让利到三万六千法郎。丈夫手头已有一万八千法郎,那是父亲遗留给他的,其余的只好东借西借。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一大笔债务。为此,她得付出代价。他们辞退了女佣人,搬了家,租了一间屋顶下的阁楼栖身。卢瓦瑟尔太太一下子就尝到了穷人的那种可怕的生活,家里所有的粗活,厨房里所有的油污活,她都体验到了,她穿得和平民百姓的家庭妇女一样,她要手挎篮子,跑水果店、杂货铺、肉铺,她要一个子一个子地捍卫自己那可怜的钱包,讨价还价,锱铢必争,常常不免遭人辱骂。十年过去了,他们还清了全部债务,包括高利贷的利息,还包括利滚利的利息。卢瓦瑟尔太太现在显然是见老了,变成了一个穷人家的妇女,强悍、泼辣而又粗野,头发不整齐,裙子歪系着,两手通红,说话粗声粗气。有几回,她坐在窗前,总不免想起在从前的那次舞会上,她是多么漂亮,多么令人倾倒。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也许可能实现心中愿望,进入上流社会做贵夫人,因为“她们的美丽,她们的风韵,她们的魅力,就是她们的出身,她们的名第;天资聪敏,风姿优雅,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至少,她仍然漂亮迷人,拥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和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然而,一挂项链(假钻石项链),换来十年辛酸,年轻漂亮而迷人的卢瓦瑟尔太太,已经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老妇女。一个偶然的请柬或许是引领她走向命运漩涡的物件,但即便没有这样的偶然还会有另一个偶然。因为过分虚荣的性格决定了她要品尝命运的苦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和听到身边或当地一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因为性格的不同,人生命运状态也就迥然不同。有的性格坚强,不怕打击失败,始终如一地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最终如愿以偿;有的性格灵活,处事机敏,总是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从而使自己的命质得到改善与提高;有的性格多疑偏狭,与人相交总是碰碰磕磕,处事则常有不当,顾此失彼,因此生活中麻烦不断,命质受损;有的性格暴躁,易于冲动,自控能力差,动辄与人起争端,有时甚至酿成惨祸,使自己的命运走势陡然直下或戛然而止……

湖南衡阳师范学院2009级音乐系学生刘莎莎,从一出生就似乎打上了“悲剧”的标记,她的小脑脑瘫,导致了左腿残疾。然而,各种不幸竟像赶集似的,先后降临到这位90后的姑娘身上,相隔不到六年,父母因病相继去了天堂。孤苦的她,坚强地承受着人间的不幸,没有感叹命运的不公,她更发奋、更努力,艰难地追逐着音乐的梦想,誓要活出一个人的精彩。读小学的时候,她就知道,只有比常人更坚强,才能不被命运所折服。她走路的时候,脚不能完全着地,必须要有支撑才能走稳,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尽管腿疾导致行走不便,但在学校里,她从不柱拐仗,即使上楼梯摔倒了,也会委婉地拒绝伸过来的双手。不为别的,她只是真心地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蹦蹦跳跳地上下楼梯。她走进大学,身上仅有借来的2000元钱,距应交的学杂费相差很多,心中忐忑不安,然而学校帮她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她一有空闲就找兼职做。没有办法做体力活,她就利用自己的优势,如甜美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标致的五官,在网上做起了主持人和歌手。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她的大部分费用也就这样拼出来了。可以说,刘莎莎的音乐之路要比常人坎坷几十倍。由于手脚不灵活,她学习钢琴和古筝的弹奏非常不顺利,往往别人一个小时就能练会的曲子,她可能要练上一天。手指弹奏就如同她走路一样,十分艰难。但是,攒着一股劲的她,却从不言败,其坚定不移的性格,使艰难而辛酸的大学生活更加熠熠生辉,绽放出青春亮丽的光彩。刘莎莎先后荣获衡阳师范学院“十大新锐人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年仅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和魏聪芝是一对双胞胎。那年,《一个都不能少》剧组副导演郦红来到她们的家乡河北省镇宁堡村,这是一个地处偏僻的贫穷小山村。郦红一行来到这里,原来是来挑选村长这一角色的。当时,魏敏芝、魏聪芝两姐妹也在村里玩。郦红看到了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两姐妹,就招手让他们进去。郦红先问了魏聪芝的名字后,又问她“你会唱歌跳舞吗?”喜欢唱歌的魏聪芝这时却发了脾气,打死不开口。她性格有点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交流,也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当郦红问她:“你敢演电影吗?”魏聪芝却犹犹豫豫地回答说:“这……我得回家问问妈妈。”郦红当场就骂她:“你这个熊包,怎么这么胆小啊?!”比魏聪芝早五分钟出生的魏敏芝却是另一番表现。她主动大方地向郦红介绍自己。郦红让她唱歌,她就唱:“我们的祖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她一边唱一边扭动腰肢,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因为她唱得实在不好听,不但唱走了调,还唱到一半时忘了后面的歌词。郦红又让她跳舞,她干脆利落地告诉郦红:“我没学过,但是我会跳!”于是她跳了一个自编的印度舞,中途还因紧张而卡了壳。当郦红再问她:“你敢演电影吗?”魏敏芝依然扬着头勇敢地回答:“敢拍电影!”一星期后,魏敏芝被郦红带回剧组,让著名导演张艺谋最后定夺,因为当时还有另一个女孩和她一起竞争角色。那个女孩因为比魏敏芝大三岁,剧组一直都把她定为A角,把魏敏芝定为B角。张艺谋出了最后一道考题:“你敢对着外面的墙壁喊一嗓子吗?”那个A角女孩因为胆怯而不敢喊,而魏敏芝因为选角已经折腾好长时间有点烦了,于是就用方言对着墙壁大吼了一声:“妹妹把雨伞拿过来——”声调尖锐刺耳又悠长持久,有点像狼嚎。等导演说停的时候,魏敏芝的嗓子已经要哑了。魏敏芝尽管长得不漂亮,一对单眼皮,但脸蛋儿红红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与淳朴。两星期后,魏敏芝就进剧组担当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这部影片荣获了第52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影片在全国发行放映后,魏敏芝的名字很快就家喻户晓了。朴实的农村女孩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名人。两姐妹的命运从此大相径庭。几年以后,魏聪芝在谈起当年选角经历时,深深惋惜曾和张艺谋擦肩而过,语气里充满了遗撼。她把错失那次难得的机会总结为“性格决定命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邻县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省的惨案,起因仅仅是一个玩笑,造成三位室友二死一伤。这三人都是近两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此任教,年龄都是二十出头。三人年纪相仿,同居一室,又是同一学校毕业的,工作之余免不了要开开玩笑。小尚、小刘性格活泼、小吴则性格显得有些孤僻。对几个年轻人来说,搞对象成了他们的中心议题,开玩笑也往往以此为内容。他们常留意报纸上的“征婚启事”,互相转看,品头论足,有的还按照“启事”的模式,你给我写一段,我给你编一篇,以此取乐。一天,学校发工资,小尚忽然生出一个“点子”来,就对正在数钱的小刘说:“整天在宿舍里写征婚启事没多大意思,今天咱拿吴某某找个乐,在这钱上写个‘启事’,看它能落到谁的手里?弄不好真有位姑娘找上门来呢!”小尚从小刘手中拿过一张十元票面的人民币,写下这样一段话:“征婚启事:本人吴某某,现年二十三岁,中等身材,职业教师,愿找一年貌相当的女伴,请见钱者即来联系。地址:某省某县某某学校。”没几天,小刘把这张带有“征婚启事”的十元钱花掉了。经几番易手,两个月以后,这钱流到本县服装厂,被厂里一位姑娘在领工资时发现,工人们传看着,议论纷纷。姑娘气愤不已:“这是哪个穷小子想对象想疯了,想出这鬼点子来!”有的骂道:“在钱上写征婚启事真缺德,就冲这一条,八辈子也别想搞上对象!”此事引起该厂领导的重视,厂长根据票面上写的地址,给县教育局长写信,要求查处此事。这时候正赶上文明单位评比,会上不少人提名某某学校,最后因这件事提名被取消,校长十分生气,决定追查“启事”事件。吴某某听说以后,怒不可遏,站在学校院子里不顾一切地破口大骂,并扬言要找写“启事”的人拼个你死我活。校领导见事不妙,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对吴某某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对小尚、小刘做了批评教育。小尚与小刘也后悔莫及,表示向吴某某赔礼道歉。然而,大家没有料到,性格孤僻、自尊心极强的吴某某,头脑膨胀得已经只言难进了。他虽缄口不言,却在心中酝酿起一场血雨腥风。又是一个烦躁不安的不眠之夜,窗外已经放亮,吴某某从床下摸出早已准备好的斧头,野兽般地扑向正在熟睡中的小尚,朝他的头颅砍击……小刘被惊醒了,他先是跳下床与凶手搏斗,在头、胸、腿多处受伤后,跳窗而逃。满身血污的吴某某也不追赶,他扔掉斧头,冲到离学校不远的壕沟里,举起一瓶烈性农药,一口气喝个精光……三个同室好友,竟然二死一伤,虽然导火索是玩笑过当,但是吴某某的性格缺陷则是惨案发生的主要因素。如果,吴某某不那么偏执,心胸稍许豁达一些,能听进领导和同事的劝解,接受他人的道歉,这场惨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两年前,某县城个体理发店发生一起命案,案情很简单。这天,劳教释放人员陈某去店里理发,理发完毕,陈某递给女老板(理发员)五元钱,女老板说现在涨价了,还要一元钱。陈某来理发之前就遇上不顺心的事,心里窝着火,这一下便有些恼怒了,露出一副恶相,说你一没挂牌,二没事先讲明,凭什么想要多少就多少,坚决不给。女老板也是个挺固执的人,生来不怕事,见陈某耍横,也起了高腔,言语里夹枪带棒的。陈某的怒火登时熊熊燃烧,举手狠狠地打了女老板一巴掌。女老板哪受得这个委屈,拖住陈某又踢又咬。情急之下,陈某恶向胆边生,顺手操起一把理发长剪。乱刺一通,女老板就这样死在自己的理发店里。第二天,陈某被抓获归案。半年后,陈某被执行枪决,时年未满二十。陈某的父母失去了独生儿子,整日以泪洗面,神思恍惚。女老板尚在幼年的女儿,永远失去了妈妈,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害怕。一块钱,吞噬了两条人命,伤害破损了两个家庭,谁不为之扼腕叹息?!这桩惨案,谁都能从中看到性格作祟使坏的魔影。陈某性格暴虐,遇事冲动,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惨案。如果陈某的性格稍稍缓和一些,或者陈某为人稍为大度一点,不与女老板计较一块钱,即使计较但不动手打人,即使动手打人但不操刀行凶,也就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恶果。再说遇害者,如果她的性格不那么执拗,不与凶手争要一元钱,或者她的性格稍为绵软一些,见凶手满脸恶相,也许会知难而退,不与之纠缠撕打,惨案也就不会发生。

从以上种种事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性格对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性格对命运整个过程的影响与作用,呈现着两个显著的特点:从纵向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作用是一种非恒定的力量;从横向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与作用,并非某一方面,而是命运的方方面面。

首先,就纵向而言,性格对命运的影响与作用,是一种非恒定的力量,有时强,有时弱,有时平和,有时激烈。一般情形下,性格的力量是平和的,常态的,渐进的,在短期内不会导致命运状态发生明显的较大的改变,不会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在特定的情形下,性格却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致使命运骤然间发生逆转,呈现根本性的改变。或许是天使的力量,在瞬间帮你改命换运,建功立业,或许是魔鬼的力量,在瞬间将你摔进命运的谷底,甚至将你撕得粉碎。例如前面所讲的一个玩笑引发的惨案,其惨案的凶手吴某某,虽然性格孤僻,自尊心强,但在平常对自己对他人的命运也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当“征婚启事”这个特定的情形出现后,吴某某面对这突然而至的侮辱嘲笑,无法接受,更谈不上正确对待,刹那间如魔怔附体,心智蒙蔽,性格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恶魔狰狞面孔,高举屠刀,毁了同室好友的性命,也毁了自己刚刚开始绽放的美好人生!还有内蒙古草原赵春元凶杀惨案,也是如此。赵春元的性格是很温和的,而且似乎温和得有些窝囊。由于胆小怕事,多次受到马艳军父子的刁难与欺侮,也从不争辩,只是默默地避让,忍气吞声。这种温和性格,使他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得平淡,其命运既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与干扰,更没有对他人的命运形成什么大的或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惨案发生之前,他的性格对命运的影响与作用力量是微弱的,平和的。然而,当他恶向胆边生,举刀砍死、砍伤马艳军父子之时,这种性格力量却是巨大的,毁灭性的,不仅摧毁了自己的命运,也摧毁了他人的命运。

性格的本质,隶属于心理气质范畴。任何一种性格都具有正负两种能量,或者说任何一种性格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但任何一种性格,任何一个人的性格,既不可能从头至尾是天使,也不可能从头至尾是魔鬼,只不过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而更多的时候却是模糊的身影,既不像天使,也不像魔鬼。性格的正能量与负能量,性格中的天使和魔鬼,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或不同的事情上,甚至不同的时间段内,都可以自然地切换。譬如说,你行进在真理的大道上,因性格固执坚定,不为一切外来干扰诱惑而动摇,这时候性格所表现的就是正能量,性格的模样便是天使的笑容。倘若你踏进了谬误的歧途,仍执迷不悟,不管不顾地一条黑道走到底,那么,你的固执性格所表现的就是负能量,性格的模样便是魔鬼的狰狞。又譬如韩信,他具有典型的英雄性格,一生追求功名富贵。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战争形势需要韩信的英雄性格,也为韩信的性格追求提供了舞台和机遇,韩信的英雄性格在充分展示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韩信自身的各种潜能,因此韩信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建立了不世之功,也搏得功名富贵,既封王,又拥有领地。楚汉相争结束,刘邦一统天下,这时候不论国家形势,还是作为皇帝的刘邦,都不再需要甚至不能容忍韩信这种英雄性格。韩信没有意识到客观形势发生变化,自己的英雄性格也必须发生变化的道理,依然率性而为,大将军的威风不减当年,从而为自己招来血光之灾。韩信的英雄性格,在楚汉相争时期,所呈现的是命运的正能量,是可爱的命运天使;但在汉朝建立以后,所呈现的则是命运的负能量,是可怕的命运恶魔。

性格伴随人的一生,也毫无疑问影响人的一生。性格对人生命运的影响力度,并不是始终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就一般而言,用抽象概念进行描绘,大多呈现为抛物线状。婴幼年微弱,自少年、青年以后逐渐增强,壮年达到高峰值,中年之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回归到原点的水平线上。人的幼童时期,自我意识十分微弱,性格尚在形成过程的初始阶段,不言而喻,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力也就很弱小。人一旦进入青壮年时期,精力旺盛,富于想象,敢斗爱拼,为理想为爱情的追逐热血沸腾,正所谓“人不轻狂枉少年!”这个时期,“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力度显然十分强大,决定命运的方向走势,确立命质的优劣高下。人到中年,心灵已经完全成熟充实,曾经沸腾灼热的血液开始逐渐降温,命运大厦的构筑已经完工或基本完工,余下的只是局部的打磨与修补。得到的多了,顾虑的也多了,性情变得稳重而内敛,多了思考,少了冲动。暮入老年时,精力体力处处受限,命运格局早就定格成型,想要得到的已经得到了,不再有奢望;没有得到的也不可能再获得,因而不敢再有奢望。人到此时变得睿智而博爱,性格就成了一只最温顺的小猫,老夫老妻坐着藤椅,抱着孙儿,细数天边的云彩,笑看夕阳慢慢落下。这是何等的恬适淡定!

有人把黄河比作人生,说人的性情与黄河的性情是何其相似乃尔!青藏高原是黄河的发源之地。初始时,一条条细小的溪流,顺山势而下,在鲜花绿草之间嬉戏、流淌,如同幼年的孩儿,清纯无邪,无忧无虑。由于地势的缘故,流着,流着,无数条小溪渐渐地汇合为一体,变得粗壮,有了力量,也长了脾性。你看,在壶口,瀑布的激越壮观场景,极度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瀑布的声响隆隆轰鸣,如同万钧雷霆,铺天盖地而来;瀑布的气势排山倒海,如同万马千军,横扫一切,不管是什么,都将被翻卷奔涌的浪涛所吞没。这情形恰如人生的青壮时期,气吞万里山河如虎!黄河过了银川,进入中段,又是另一番景象,沿途时偶虽有波浪翻腾,却少了暴烈、狂躁,也难见湍急,好象人生进入了成熟稳重的中年。黄河最终奔流到大海,入海口时拥有的境界也极美丽,此时的它更像一位老人,慈祥,宽厚,没有脾性,曾经的种种过往都化作了平和安详。一只只渔船随意飘浮在河面上,几只飞鸟舒缓双翅忽高忽低地任意盘旋,太阳的光或月亮的光悠闲自在地洒落开来,一派朦胧,几多静谧。

其次,从横向看,性格对人生命运产生影响与作用,不是某一个方面,或是几个方面,而是方方面面,囊括命运的全部内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反映出性格的意志特征,它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能力,包括发动和制约两方面,对于人们的独立性、主动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方面都具有促进强化或抑制削弱的作用。因此,性格对人们命运的影响作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尤其是人际交往、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选择以及创业成败等方面,更为突出和重要。从大处讲,性格雄健自信的人,目光远大,拥有勇气和信心,勇于改变自己,能在高位确立人生奋进的目标;性格沉稳踏实的人,能够把握机会,勇于坚持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性格豪放热情的人,懂得知足常乐,不会因打击而悲观失望;性格坚韧不拔的人,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朝三暮四,懂得坚持和承担责任;性格精细理智的人,拥有金钱的嗅觉和赢得财富的头脑,精打细算,善于理财;性格温和友善的人,善于交际,能处理好各种关系……

就职业而言,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一些恒定的偏好,如果职业角色的要求和你的个性偏好不相匹配,个人潜能便不能有效发挥。不仅工作表现自然不如意,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命运品质。如果我们能辨别自己的性格偏好,并力图使之和职业角色的要求互相匹配起来,那么我们一定能在工作中保持和加强优势,控制和减少劣势,职业表现肯定强于别人。性格内向型的人适合以物(书类、机器类、动植物、自然等)为对象,扎扎实实干工作的职业。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是最适合他们的,如果有好几个人合作,但相互间没有交叉关系,而是平行作业的职业,也适合内向型的人。凡是要求耐心、周密、细致、规则、单纯反复的工作,都适合内向型的人。具体地说,适应内向型人的工作,有学者、研究者、技师、书写、会计、电脑操作者、文书、档案等等。性格外向型的人,比较适合和周围的人一同协力工作,最适合与人接触频繁的工作,与交涉、谈判有关的工作,服务部门的工作,销售部门的工作,也适合成为指挥、监督、领导别人的上司,而且外向型的人中也不乏成功的实业家及政治家。某种性格的人,也许在某个领域、某个岗位上能干得很好,但在其他行业或岗位上却未必干得好,甚至有可能变得十分笨拙。古往今来,我们曾看到多少优秀男儿因性格与职业不相匹配,挣扎在命运的泥淖之中,用血泪写就了人生的命运悲歌。南唐后主李煜,性格懦弱,情感丰富细腻,既不能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军,也不可能成为果敢坚强的政治家。他原本是个擅长抚弄风月、吟诗作赋的才子,但由于历史的阴差阳错,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叫他做了个德轻志懦、不恤政事的荒唐君主。他身不由己,不得不与这个荒唐的玩笑赴约。结果,国破,家亡,本人被宋太祖软禁在汴京。所有人都嘲笑他,嘲笑他自食“性骄侈,好声色,不恤政事”种下的恶果。然而,他不能辩解,也不想辩解,只是用那哀婉凄切的词曲诉说着历史和他个人的悲剧。在当代,有这样一个单纯得像个孩子的人,他生性腼腆、内向,经常蓬头垢面,一身衣服破破烂烂,个人生活方面一塌糊涂。他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老师,可生性内向不善言谈的他,一站到讲台上面对台下的学生就慌了神,仿佛一个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最后被学校辞退。为了生计,他只能回到老家福州,摆起了地摊,却因不谙商道,又不会经营而穷困潦倒。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了解到他生活艰难困顿的境况后,心疼极了,把他带回厦门大学,将他安排在数学系资料室工作。几年之后,经数学家华罗庚推荐,他被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像呼吸困难的鱼儿终于重新回到海洋,在数学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他如同高傲的王子,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1972年,历经了千难万险的他终于登上了喜马拉雅山的巅峰,进一步完善地论证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被命名为“陈氏定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当做主角和英雄描写的知识分子——陈景润。

就婚姻家庭而言,性格的影响也是至广至深的,爱情、婚姻与家庭,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追求生活幸福的三步曲,无论是成功的男人还是成功的女人,他们都需要有幸福的婚姻、美满的家庭作后盾。婚姻与家庭,是人生命运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人生命运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不言而喻,婚姻家庭的幸福美满,对于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和谐的婚姻,对于男人或是女人来说,都是一种缺陷,一种遗憾,一种不完美。常言道,“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人世间本有不少颇具才华、理应成就一番功业的男女,但因婚姻家庭的不幸,从而陷入灾难的深渊,命运曲线受到严重的干扰破坏,或陡然直下,归于沉寂落寞,或戛然而止,过早地魂归天国。夫妻关系是人世间所有关系中最微妙的关系。它与家庭的命运、夫妻双方的命运紧密相伴相随。如果当事人善于经营,那么它就是最美丽的命运花朵,能够结出丰硕的命运果实;倘若与之相反,处理不当,那么它就会成为人世间最荒芜的坟茔。我们可以设想,现实生活中,即使他(她)在事业上和外界中是失败的、不幸的,只要家庭作为他(她)的后盾和归宿是平安的,正常的,幸福的,他(她)就可以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命运是好的;反之,不论他(她)事业多么辉煌,名利多么显赫,只要婚姻和家庭是不幸的糟糕的,他(她)就无论如何也难以排解那份尴尬、孤独与悲哀。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和社会中的角色是根本不同的,所有的家庭都只适用和需要天伦。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管是正常岁月还是动乱年代都是如此。诚如歌德所言:“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名人语录·外国卷》第49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有一对老夫妻,在金婚纪念日的喜宴上,两人一脸的甜蜜幸福。老头望着可爱的妻子,动情地对家人说:“虽然这一辈子,我也没能拥有家产万贯,使她过上公主般的日子,但是我们却得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接着,老头讲了一个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1957年,他们都还是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当时,他们两地分居——老头在北京的一家报社做编辑,老太太在天津的机关里任职员。那一年,党号召大鸣大放。因此每到星期天,北京的各部门都组织大家到北大或清华这一类高等学府去看有关鸣放的大字报。平时,老头是每个星期回一次家的,如果有一个星期他为了工作不回家,那么下周星期他就可以在家里待上两天。那个星期天,碰巧他留在报社加班,同事们叫他上北大看大字报。“我当时真的很想去呀!可是我又实在舍不得家里的那一天,所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结果,还是留下来做事,不去算了。”就这样,老头用看大字报的时间换回了第二个星期在家中多待一天,也换来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命运。第二个星期过后,老头带着在家与爱妻多待了一天的温暖和满足返回报社上班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命运已经和那些人的命运有了天壤之别!——就在那个清早,《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揭开了反右斗争的序幕。在老头舍不得的那个星期天去北大看大字报的同事,几乎都被以“对党不满”等罪名打成了右派,而思想觉悟都没有过人之处的老头,却仅仅是因为想着那个属于他的温暖的家,想着那个与他心心相印的爱妻,而躲过了一场本来在劫难逃的灾难!老头为之感慨不已,在事隔数十年之后,仍对命运的这份赐予怀着深深的感激。“其实我没有被打成右派的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因为我有着怎样高的政治觉悟和先见之明,而仅仅是因为我有一个割舍不开的家,有一个可爱的妻子!如果没有这些,我毫无疑问也会和我的那些同事一样,在那个周末去看大字报,然后顺理成章地被打成右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的初期,朦胧诗人顾城不仅在中国诗坛上享有知名度,在世界诗坛上也受到关注。他的诗句被年轻人热爱,甚至当作警句。至今,他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还经常被人引用,被大学生们吟诵。顾城从小就不受束缚,也喜欢无拘无束,喜欢幻想,时而也有忧患乍现,心理上好走极端。这种性格铸就了他的人,他的诗,同时也酿造了悲剧的毒鸩。顾城总是忧心仲仲、矛盾重重,他所憧憬的幻梦总与现实发生激烈的对抗。他想隐居,但又绕不开世间的一切俗事;他鄙弃名利,本来躲进小岛就是想避开繁华,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接受他国的奖金周游世界,不得不吸进花花世界的气息。他一直梦想作个女儿身,因为在他看来,女儿身可以至情至性。但,世界上哪有一个环境可供至情至性呢?他行为古怪乖张,1979年,从北京到上海向谢烨展开求婚攻势,被未来岳母视作“精神病”,带到精神病院检查。四年后,他们结了婚,顾城以为结了婚就像上了天国,但却发现还在人间。他受不了循一定方式的家庭生活,情绪容易倾向极端,还经常出现间歇性的情绪反复。他将年幼的儿子送到另一个家庭寄养,却把一位女友从国内接到新西兰,与他们夫妇同住在小岛上,使岛上的人都知道顾城有两个“妻子”。从那时开始,谢烨和顾城就再也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他们的爱情就已经发生危机。谢烨可以忍受与“英儿”一起居住,但却无法忍受长期与她的爱子分离的生活,她为了这件事常与顾城发生争吵。1993年7月间,谢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尽管我还依旧欣赏他的头脑和他天才的秉性。但这种秉性所及的生活行为已超出了我能够承受的范围。……主要原因是我选择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了,几乎也不能再和他在一起了。我不能在他的管辖和控制下生活。我不能离开我的木耳(儿子),我不能总像他那样幽禁自己,我也不能永远非经过他的同意才能看我的亲人,”“我想在年底以前,我回到新西兰后带着木耳离开他,用什么方式我还不知道。我一直感到麻烦的是我离开他,他就完了。”1993年10月8日,顾城在家中用斧头砍死妻子,然后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顾城时年三十七岁,谢烨三十五岁。顾城夫妇情感上的分裂与争吵,是这桩惨案的直接起因。顾城与谢烨都曾向朋友哭诉过对方的不忠。顾城这人追求完美,凡事求其规律和顺乎自己,一旦有冲突,便陷入绝望。顾城的一位朋友说:“也许正由于他习惯于把幻想代替现实,所以他向大自然逃避,但是对于不幸的爱情却无法逃避,于是在他灵魂深处冒出凶残的邪恶。”谢烨遇见了顾城,是不是因缘使然?谁也说不清。然而顾城与谢烨恋情的开始,谁又能说不是悲剧的开始呢?制造悲剧的人,本身就是悲剧人物。顾城的最优秀诗作之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的结尾写道:“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朱梅馥,这个伴随了傅雷一生的女子,温雅贤淑,善良谦和似菩萨。她的人生经历,从远处看,似一杯温吞的水,蓄满的都是相夫教子的琐碎,然而,当你一点点地走近她,便会不由自主地被她那无声无息的爱所震撼与感动。朱梅馥对傅雷,就像草原对野马一样地包容。自结婚后,她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上午做家务,当家庭主妇,下午做傅雷的秘书,将傅雷杂乱的书稿一一整理出来,排好序,然后一笔一画地誊抄下来,就连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她都要誊抄留底,然后亲手邮出。傅雷喜欢音乐,工作之余她便为他弹上一曲。傅雷爱花,她便半夜陪他起来,打着手电筒,在小花园里做嫁接实验。对于丈夫的斥责打骂,她从不还嘴,更不辨解,只是默默地忍受。对于丈夫的风流与出轨,内心满是惊愕与错乱,情感备受折磨,但她对丈夫恨不起来,对丈夫的情人也十分淡定,仿佛无事一般。她将中国传统妇女那种逆来顺受的隐忍发挥到了极致。也用自己不动声色的隐忍,将丈夫的那些露水情缘,一点点地从他的记忆里删除。当丈夫在“文革”中选择以死抗争之时,她坦然地对丈夫说:“为了不使你孤单,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她在丈夫尊严地死去仅一个时辰,就自缢身亡了。她上吊之前,怕脚下的方凳倒地影响邻居的休息,她甚至想到了事先在方凳下铺了一床棉被。她在天地间走一遭,总是卑微地几乎忘了自我,仿佛只为度那个男人而来。傅雷自己这样评价自己的婚姻:“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被妻子“养在花房里”的傅雷,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牛顿等人的诸多作品,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这一切的背后,包含了一个女人深沉的爱和默默的支持与付出,用她儿子的话来说便是:“她是无名英雄,没有妈妈,便没有傅雷”。

一个男人的婚姻质量取决于他妻子的性格,如果妻子脾气暴躁,总是有着无休止的漫骂和抱怨,两个人婚姻的幸福就如同水中的月亮一样无从捞起。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夫人在临死之前,泪流满面地向自己的女儿忏悔道:“你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来托尔斯泰的夫人喜欢奢华的生活,渴望显赫、名望和社会上的赞美,于是便希望得到更多的金钱和财产。对于这一切,托尔斯泰本人却不重视,并且认为私有的一切都是一种罪恶。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两个人在这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一次,托尔斯泰因为坚决主张让人翻印他的作品而不收取任何利益,他夫人就像疯了一样吵闹、咒骂、哭喊,倒在地板上打滚,还手拿一瓶大烟膏声言要自杀。就在这个女人日复一日的抱怨和要挟中,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于1910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冒着严寒和黑暗,离开了家不知去向。11天之后,人们在一个车站上发现了因肺炎而奄奄一息的他。临死前,他提出的最后要求是:不允许他的夫人来看他。

婚姻中,女性期望男性性格沉稳内敛、意志坚强、冷静独立、事业心强、敢于面对挑战等,不能容忍男人游手好闲、永远长不大及太死板等性格缺陷。男性期望女性性格温柔细心、善解人意、宽容大度、会撒娇、能吃苦等,不能容忍女人过分爱慕虚荣,经常唠叨不停,过度任性蛮横等性格缺陷。婚姻是两个生活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的男女共同生活。双方性格是否匹配相合,是婚姻是否幸福稳固的基础,且看我们周围那些离婚的男女,其给出的理由大多是“性格不合”。因此,在建立婚姻关系之前,男女双方一定要仔细慎重地考虑彼此的性格问题。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后,如果双方出现性格碰撞或不和谐的地方,各自务必打磨修补,使婚姻缝隙及时弥合。这样的婚姻方能愈久弥坚,愈久愈芬芳。      22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