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草民的自留地

有文学有美术有音乐,不全是都是我的作品,还有我亲人的作品。
正文

命运组合论 第四章 命运性格论 第四节

(2023-12-22 23:26:31) 下一个

每个人都与自己的性格相生相伴。性格同样与人的命运相生相伴。性格对命运的影响,是从头至尾的影响,既影响命运的走向,又影响命运的品质,还影响命运谢幕的时长与刻点。从这个角度看,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性格改变,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人生长于地界与天界之间,兼有两界的某种特性,就必然是一种合二为一的特殊生命体,既不是纯粹的天使,也不是纯粹的魔鬼。作为特殊生命体的人,其性格也就不可能是单一性,而是多样性,即多种性格元素组合在一起。美中有丑,善中有恶,勇猛中有怯懦,粗鲁中有精细,高雅和低俗共存,真诚同虚伪为伍,崇高与渺小相伴。例如,法国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真实地描绘自己,坦率地承认自己性格系统中具有互相矛盾的两大脉络,即性格中的优点部分与缺点部分。他在致阿柏朗台斯公爵夫人的信中说:“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有些人认为我高傲、浪漫、顽固、轻浮、思考散漫、狂妄、疏忽、懒惰、懈怠、冒失、毫无恒心、爱说话、不周到、欠礼教、无礼貌、乖戾、好使性子,另一些人却说我节俭、谦虚、勇敢、顽强、刚毅、不修边幅、用功、有恒心、不爱说话、心细、有礼貌、经常快活,其实都有道理。说我胆小如鼠的人,不见得就比说我勇敢过人的人更没有道理,再如说我博学或者无知,能干或者愚蠢,也是如此。”巴尔扎克在这里剖析了本身性格正反两大系列内容,而每一系列中又有多种性格元素,这种种性格元素,例如高傲与谦虚、懒惰与用功、疏忽与心细等,又可以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体,从而形成复杂的性格系统。因此,每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任何一种性格,都不可能简单地用“好”或“坏”、“优”或“劣”来定义。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没有纯粹的优,更没有纯粹的劣。形形色色,好好坏坏,好坏相间,亦好亦坏,如此而已。世界上完全没有性格缺点、弱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有所不同的是,甲性格中好的元素成分多些,乙性格中不良的元素成分多些,丙性格中优、劣元素成分比例大致相当。即使同一种性格,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利弊结论。因此,改变性格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全面推倒,重新铸造,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打磨修补,即对性格中优良的部分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性格中的缺陷部分或不良的东西积极地弥补与纠正。

性格改变,命运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但性格的改变是一个艰难且缓慢的过程,寄希望于一次、两次的努力就能成功,企求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奏效,那绝对是异想天开。性格的改变之所以并非易事,这是因为性格的生成,是先天遗传基因与后天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综合熔塑的结果。基因的遗传不可逆转,后天环境与教育所养成的个性特征,又是一种惯性行为倾向,与生活习惯浑为一体,具有稳定性与顽固性。因此,许多人曾经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也渴望改变自己的性格,但在一番努力没有明显的功效之后,便感到悲观、失望和无奈,发出种种感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成的性格,出窑的砖,定了型!”“性格是父母给的,就像是男是女一样改不了!”当然,这是偏见,更是自我掩饰的托辞与借口。所谓基因遗传不可逆转,是指血型不可改变,而血型对性格产生的影响则是一种无形的气质,气质虽然与血型相伴而生,具有先天性的一面,却也有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善的一面。或者说,遗传只能提供人的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发展的结果。圣贤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明白无误地表明,“浩然之气”通过自身“善养”可以得到。古今智者也极力推崇“腹有诗书气自华”,鼓励人们通过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气质。至于后天环境和教育因素对性格的影响问题,则更易于理解,此前的环境与教育,导致形成今日的性格,那么,往后的环境与教育的改变,毫无疑问也会对性格产生不同于之前的影响,并逐渐变化形成不同于今日的性格。所以,谁也没有理由因为自我性格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弱点而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很胆小的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忧郁性格:看见成熟的樱桃,会突然哭泣起来,因为他担心自己也被人摘下来埋在土里;下雨打雷时,他担心自己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他担心以后没有食物充饥;他甚至担心自己死后会不会下地狱……他有一对又宽又大的耳朵,同学们常因此而嘲笑他。有一次,班上一名叫怀特的大男孩与卡耐基发生争吵,怀特恐吓他:“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对讨厌的大耳朵。”卡耐基吓坏了,几个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在睡觉时被怀特剪掉了耳朵。大一些以后,他更加容易胡思乱想:总是担心自己的衣着举止被人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他。他多愁善感,胆怯自卑,生活在自己制造的痛苦当中。有一次,瘦弱苍白的卡耐基穿着一件破旧而不合身的夹克被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他刚走上讲台,就听见身后爆发出一阵大笑。原来,不知是哪个捣蛋鬼在卡耐基的破夹克的裂缝处插了一朵花,还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润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润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卡耐基非常难受。高中毕业后,卡耐基去州立师范学院读书,但是他负担不起寄宿费,就每天骑马上学。在全校600名学生中,像他这样的走读生只有五六个。他虽然得到全额奖学金,但还必须四处打工,以补贴生活。为了完善自己的性格,卡耐基积极参加学校的演讲辩论比赛,但他参加的12次比赛全部失败。“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比想象的还差劲。”当他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反而没有以前那样痛苦了,而是开始着手找材料来准备第13次演讲。最后,他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做了演讲,获得了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成功。在卡耐基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老人对他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位老人激活了卡耐基埋藏在胸中奔涌已久的写作激情,他决定换一种生活,要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作家。卡耐基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在写作上的成功,他对自己渐渐有了信心,开始做培训方面的老师,并以他独到的见解、开放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生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听他的课,购买他的书籍。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的著作,成为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沟通的艺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等书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卡耐基通过改变性格,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传奇,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成就了别人的梦想,帮助别人改写了命运,被人称为心灵世界的“魔法师”。

誉为“晚清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也足可堪称成功改变性格的优秀典范。良好的性格使他处江湖之远,倍解民意,居庙堂之高,深得君意。他一介书生,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功业,主要得益于其方圆得体的性格。在曾国藩身上,封建士子追求的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其性格并非生来就好,也和普通人一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毛病。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心胸气量比较狭窄,意志也不怎么坚强。有一次老师骂他笨,并说你将来要是有点出息,我给你背伞!背伞就是仆人跟着主人出行的时候,替主人背着书、拿着伞。后来,曾国藩中了举人,回乡拜见老师,虽是大晴天,他却拿了把伞。见完老师,出了门后,他突然说伞在老师家里,老师急忙转身从家中把伞拿出来,交给这位学生。曾国藩接过伞后突然一笑:“谢谢汪老师啊,今天替我背伞啦!”老师猛然一愣,记起了当年的事,当场哭笑不得。老师当年的一句气话,曾国藩一直记在心上,到末了,还要还给自己的老师,这种心胸气量确实不敢恭维。再看他的意志脆弱。他第一次与太平军在靖港作战,没想到被打得大败。这一下,曾国藩受不了了,寻死觅活地要投河自尽。手下把他救起后,他还要跳,还写了遗嘱。你看,才打第一仗,不过小小地败了一仗,就受不了,可见曾国藩性格软弱,意志不坚强。再看曾国藩考中进士,初做京官的头几年,性格上的轻浮和浮夸的毛病,也时常表现出来。一旦小有成就,就开始不思进取,经常和朋友聚在一起吃喝玩闹。他事后在日记中说自己“心贪嬉游”、“无事夜行”、“闻色而心生艳羡,真禽兽矣。”值得庆幸的是,曾国藩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及时认识自己身上的毛病,并且想方设法逐一改正性格上的缺点,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就他的轻浮和浮夸而言,他父亲在来信中就严厉地给予了批评,并要他节欲、节劳、节饮食。曾国藩在接到父亲的来信后,也深刻反省了自身的毛病,并根据父亲所讲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忮求”的三戒要求。“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气躁,“忮求”是嫉妒和贪求。凭此三戒,曾国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夸不实的毛病。他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正自身缺点的方法。倭仁教给了他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记日记。他告诉曾国藩,一个人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要敢于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及错误都记下来,那才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才叫真正的勇士。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人才会一丝不苟地把自己的错误记下来,这样就可以触目惊心,这样改起来就容易多了。第二个方法是要敬,要慎独。敬就是对自己所信奉的理想和思想要有敬畏,不能面上一回事,心里另一回事儿,不论人前人后,不论外表还是内心,都要始终如一,诚以待人,诚以待己,这样才能逐渐把自己身上的恶习给根除掉。曾国藩听了倭仁的方法,如获至宝,回到家果然一丝不苟地执行起来,比如他的日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那简直就是一部东方的《忏悔录》,其自我纠正、自我超越的魅力和毅力确实很让人震撼。唐鉴教给他的方法只有一个字,但切实可行,那就是——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所以,“最是静字工夫要紧”(《曾国藩全集·日记》)。曾国藩听了这话,有如醍醐灌顶,他说:“既而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而言,盖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继继续续。”(《曾国藩全集·日记》)后来,曾国藩真的在这个“静”字上做足了功夫,也真靠这个“静”字超越了年轻时那个华而不实的曾国藩。再说曾国藩戒烟。曾国藩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抽烟,而且烟瘾很大。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在一个叫涟滨书院的地方读书,书院的山长(校长)刘元堂,虽然欣赏曾国藩,曾国藩也确实进步非凡,但刘校长最不喜欢曾国藩的地方,就是他的烟瘾。有一次,向来对曾国藩和颜悦色的刘校长借题发挥,居然因为抽烟就把他狠狠地训斥一通,说他并无大志,因为一个年轻人竟然喜欢上抽烟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儿,他将来能有什么出息?曾国藩受了他敬爱的刘校长的一顿骂,仿佛听了佛门狮子吼,一下子幡然醒悟,认识到抽烟确实是个恶习。于是他平生第一次发誓戒烟,而且为了表决心,甚至做了一件对他来说可以算是惊天动地的事,那就是改名励志。他当时有个“居武”的号,便将“居武”改为“涤生”。这个“涤生”的号后来大大有名,一般都称曾国藩为曾涤生。“涤”就是洗涤污垢的意思,“生”就是获得新生的意思。他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就是以前那个喜欢抽烟、没有志向的曾国藩,打今儿起就算死了;说“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是说我曾国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戒了烟,那就宛如新生!他开始轰轰烈烈地戒烟,戒了两个月之后,受不了了,又开始抽起来。抽了没多久,他想还是要戒烟,不然怎么对得起刘校长,怎么对得起“涤生”这个号呢?于是他又戒,但戒不了多久,又犯戒。这样倒腾了两回之后,曾国藩觉得自己不好意思见人了,于是转学到了著名的岳麓书院。在新学校里,他又开始戒烟,砸毁了烟具,烧毁了烟叶。没过多久,他又故态复萌,重新买了烟具和烟叶,又抽起来了。就戒烟这件事,戒了又抽,抽了又戒,翻来覆去的折腾了好几回,一般人早就自暴自弃了。可曾国藩不一样,在十余年漫长的戒烟生涯中,他虽然戒得很辛苦,也戒得很失败,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戒烟的决定,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戒烟的想法。为了帮助自己戒烟,他还经常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戒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反复总结吸烟的坏处。三十二岁那年,曾国藩修身养性的功夫已经不一般了,这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曾国藩一个人在书房里仔细地端详着那套银制的水烟壶,然后起身拿起一把锤子,悄无声息地、极其冷静地把这套最珍贵的烟壶、烟具给砸了。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书案,铺开笔墨纸砚,写了一篇“日课十二条”,就是著名的修身养性十二款,也是他每天必做的十二条功课。曾国藩的人生境界又有了质的升华,“吾日三省吾身”,从此不再是一种自我要求和自我期望,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曾国藩的烟瘾,从此彻底戒掉了。曾国藩性格上的其他缺点和毛病,也在日常坚持不断地自查自纠中逐一改正了。譬如说,前面提到曾国藩年轻时气量心胸狭窄,记老师的仇,要老师替他背伞。但后来,曾国藩通过自我修身养性,眼界高了,心胸气量也宽阔了。以李鸿章为例,不由人不对曾国藩的雅量涵养肃然起敬。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也是曾国藩很器重的弟子,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然又频频反出师门,与曾国藩上演过“三进三出”的师门离合。第一次是曾国藩组建湘军之初,李鸿章见各地都在兴办团练,也想趁此做一番功业来,便向老师告辞,决定回安徽办团练。曾国藩没有阻拦,任他而去。李鸿章在安徽办团练苦不堪言,可谓吃尽了苦头,好几次差点连命也搭上了。他痛定思痛,决定继续跟老师走。曾国藩没有计较,表示欢迎李鸿章归来。曾、李的师生关系由此越来越紧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曾国藩和他的大本营被太平军围困在祁门,形势十分险恶,人心惶惶的时候,按理说,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也是主要心腹,应该与老师共生死同患难。但是精明的李鸿章不愿意陪葬,借故跟曾国藩大闹一场,并以此为由头,离曾国藩而去。曾国藩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没有为难李鸿章,由他而去。不久,祁门解围了,曾国藩和湘军的发展势头则愈来愈旺。这一下,躲在江西的李鸿章后悔了,又想办法回到曾国藩门下做幕僚。曾国藩还是没有计较,更没有提起之前的吵闹与不愉快。李鸿章第三次离开师门,是在上海吃紧,需要人率兵驻守上海的时候,李鸿章意识到属于自己的绝好机会来了,当即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要别立一军,回老家安徽重招人马,组成新军赴上海作战。这在当时就叫出幕,也就是要独立发展了。李鸿章要自募新军,从湘军中独立出来,这样的要求实在过分,再加上他曾两次叛出师门,曾国藩本来对他就有猜忌,按常理这件事没有什么指望。然而,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想法完全同意,甚至对李鸿章的诸多非分请求也完全支持。李鸿章在老家合肥独立门户,自办淮军,曾国藩不仅提供军饷物资,还先后选调八营湘军嫡系共四千人加入李鸿章的淮军,从而壮大淮军势力。李鸿章就是由此而逐步走上晚清政治舞台,从而成为晚清重臣。可以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这不仅是当时人们的共识,连李鸿章自己对此也从不讳言。

戴尔·卡耐基与曾国藩,成功地改变性格,重塑人生命运,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命运,都希望自己拥有辉煌的事业,那么就请从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始吧!因为,人的一生就是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克服不良的性格、实现性格的优化,才能很好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才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改变性格就是克服性格缺陷,实现不良性格向优良性格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以及恰当的改造方法。

什么是改变和完善性格恰当的方法呢?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多种答案,不同的人生经历,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字:“教育”。这个“教育”包括接受他人的教育(影响)与自我教育,重点是自我教育。

第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改变和完善性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影响性格的第一要素是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即周边与之相处的人,包括亲人、朋友、同事、邻居等等。猛虎处深山,威猛无比,百兽震恐,但放到公园的铁笼之中,时间一长,却变得温驯如猫,摇尾乞食。何以变化如此?就是因为变化的环境,渐渐地制约和磨灭了老虎的“虎威”。“狼孩现象”也很能说明问题:人的社会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正常的人类环境,人是不可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的,不可能有正常人的性格特征。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总希望得到环境的认同。因此,人们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并不总是完全凭个人的认识和爱好,而是有意无意地按环境的要求塑造自己的性格。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淳朴,能吃苦,但不够活跃;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一般较活泼、灵敏,但吃苦精神差;在战争动荡的环境中成长的人较坚强、独立;在“暖房”、安逸的环境下成长的人较娇嫩、依赖。如果某人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又没有良好的教养,从小被骄纵惯了,那么某人大多会形成轻浮、散漫一类的性格;如果某人出生的家庭环境很困难,迫使他从小就帮助家庭做事,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于是他就会形成机智、灵敏的性格。又比如,一个人不幸处在十分艰苦的境遇中,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劝他忍受、安分,久而久之,会养成安分守己的性格,遇到什么不幸,他也是逆来顺受;如果他受到的教育是鼓舞他去战胜困难,设法改变境遇,久而久之,他会形成乐观、坚强的性格。一般地说,幼年时期,家中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性格形成影响大些;成年之后,尤其是成家立业之后,身边的朋友、同事对自己的性格变化影响大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说人文环境可以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促使其性格向好或者向坏的方向发展。假如你的性格比较急躁,而你的同事、朋友们大多性情温和,久而久之,你的性格也将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舒缓平和许多;假如你的性格虽然柔和,但你的同事、朋友们大多是爆脾气的话,时间长了,你有时遇事也会急躁,甚至冲动起来。古代圣贤曾提出“远小人,近君子”的交友原则。近君子,因为君子磊落、宽容。古人云:“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君子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君子对名漠然,对利释然;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君子不爱虚荣,不祈妄福;君子谤来不戚,誉至不喜;君子不轻弃人,不轻量人;君子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容人所不能容;甚至不弃小人,可诲育之,以谋大业,以求大道,遂成大德。与君子交,就是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结交,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性格,就会像春风化雨般浸润你的心田,悄无声息地影响你的性格或多或少发生变化,甚至使自己某些性格毛病克服于无形之中。与小人结交,也就是与那些品德低劣、性格毛病很多的人结交,那情形不仅较之与君子交恰恰相反,而且影响的程度更大、发生变化的速度更快。因为坏毛病、坏习气的传染影响更容易更强烈。我们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俗话:“三勤搭一懒,不勤也会勤;三懒搭一勤,不懒也会懒”。“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吓假神,跟着二流子瞎胡混,跟着强盗成罪人。”所以,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他们的言行,学习他们的内在品质,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汲取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优良品质,你就能获得自我提升,逐渐成为优秀的人,成功的人。许多成功人士都曾经这样说过:“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里有客套,但更是实情。

第二,加强读书学习,启迪心智,豁然胸怀,开阔眼界,是改变和完善性格的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我国古代有位大哲学家宋真宗作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官,获厚禄,住好房子,娶年轻漂亮的妻子。这是从名与利的角度归纳总结的。读书的功效其实还有别的方面,至少可以加上一条“书中自有好性情”。性情即性格。也就是说,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移情换性,弥补性格缺陷,消除性格障碍,从而拥有健康优良的性格。人的性格之所以存在缺陷和障碍,除却外在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之外,其内在的因素可用一个“愚”字来概括:愚笨、愚昧,也就是心智蒙蔽。这个愚有两层意思:一是智愚,二是心愚。智愚,就是知识不够,辨别认知能力差,分不清、认不准好与坏、优与劣;心愚,就是心头浓雾笼罩,心境模糊不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弄不清楚自我的性格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修补,哪些方面需要调整打磨。尤其令人惊愕的是,由于“愚”字作怪,有些人甚至反将自我易爆易怒好冲动,视为英雄豪气;反将自我偏执敏感多疑,视为他人存心不良;反将自我冷酷狭隘怪异,归咎于社会和他人的错……

治病须用良药,读书则可治“愚”。愚最主要的表现是知识短缺,智慧不够,难以明辨人生与社会诸多事理。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是古往今来的社会精英贤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经历及其深刻思考与总结。因此,书便自然地成为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开启智慧的钥匙。人非生而知之,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是通过感官逐渐积累的。读书可以变不知为知。人类思想所发掘的一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难的代价换来的一切知识经验,都在书藉的世界里等候我们。书教我们如何去辨别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爱与憎。每一本好书,都犹如一位良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为我们打开一道又一道知识的大门,为我们扩充越来越多的知识,为我们释疑解惑,为我们辨明一个又一个复杂深刻的事理,为我们拂却心头的阴云浓雾,为我们擦亮心中的镜子。在书中,我们可以与古圣先贤促膝晤谈,也可以在古今中外思想大师的引领下,饱览人类世界的精神宝藏,领略深刻与睿智,品味崇高与激情,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与人格的提升。

直接单纯的一个思想,从来不会深的。只有对一个思想再加思想,才能使思想深。读书则是在思想古往今来的人类优秀分子的思想。人只有走过他人所走过的,才走得远;人亦只有思想过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思想得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出来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我们还可以换一种说法,人的心灵是一面镜子,书亦是著作者心灵之镜,书籍则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一个心灵之镜子照不见的事物与真理,另一心灵之镜子可以照见。如果我们能通过读书而将无数的心灵之镜子所照见者叠加反映,我们岂不是能够将古往今来无数有聪明智慧与思想能力的人其心灵之镜中所照见的事物与真理,归置于我们个人这面小镜子之中了么?我们个人这面小镜子,不也就变成了大镜子一般了么?我们的思想广度不也就因此而扩大了么?我们都知道,显微镜与望远镜之所以能使人看见更细微更深远的事物,乃由于利用凹凸镜之互相重叠而使光线深入事物内部,将事物内部之情形清楚地反映出来,为我们所见。然而,读书无疑能使我们的心灵转化为一面重叠的凹凸镜,而使我们聪明智慧的光辉,能照察到更细微更深远的人生社会之事物与真理,并由此增加我们的思想之深度。

你的思想是一个思想。你的感受是一个感觉。你的想象是一个想象(如果你限制了自己的想象的话)。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相会,借助你的感觉与另一个感觉相会,借助你的想象与另一种想象相会,那么,事情将变得非常美妙了,它绝不是简单的两个一相加,而是几何倍数的叠加幻变。这种情形,如同一个人坐在两面镜子面前,他看到的不会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而是连续不断的几十个,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都望不到头。倘若是几十面心灵的镜子在一处相会,甚至是成百上千面心灵的镜子在一处相会,又该如何呢?答案不言而喻!

书就是一个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与气质,使人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内心开悟,优雅高尚。我们常说,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毕。我们通过读书,在扩充知识、深邃思想的同时,也在吸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

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书令我们洞晓世事沧桑,彻悟人生真理,也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的性格。一卷在手,神游天下,与那些伟大的心灵对话,听取质同金玉的规劝,价值无量的教诲,对人的性格显然是最直接的培养与教化。由《尚书》的“满招损,谦受益”起,这样的规劝教诲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多,虽然不等于特效,但耳濡目染,总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变化。还有间接的方面,那就是在书香的熏陶之下,心胸狭窄可以变为开阔,偏颇可以变为中允,忧郁可以变为乐观,怯懦可以变为坚强,张扬可以变为内敛……多一些书卷气息,就少一些浮躁情绪;多一些文明高雅,就少一些低俗粗鄙。无论我们身处的社会如何变化,不管周遭的物质世界有怎样的名利追逐,书籍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属于精神与灵魂的世界。在这里,所有的焦灼燥动复归宁静淡泊,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成过眼烟云;在这里,身上的陋习、恶行,甚至各种蠢的想法,就像太阳底下的冰块一样渐渐溶化。随着时日的推移,阅读的增多,人多半会发生自己意想不到的“改变”: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谈吐优雅、品行端正……

总而言之,读书是对一个人由里到外的全方位陶冶与雕塑,使其内心及外在言行举止等方面产生质的转变,从而展现崭新风貌,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赖。

第三,注重日常点滴积累,培养良好习惯,是改变和完善性格的根本途径。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变成性格。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往往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性格改变等等,都是习惯性动作不断重复的结果。习惯就是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循环反复、无数次重复的行为养成的。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三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是如此,只是结果不同。仔细想想,我们有很多所谓的不良个性,其实只是坏习惯的结果。恐惧是一种习惯,自怜、挫败、焦虑、绝望和无助也都是,哭诉、抱怨、嫉妒等等,凡事老往坏处想也是坏习惯。习惯一般是指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它体现着思维的某种倾向,以及某种经常性的态度和行为。在一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有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行为都在不断地重复原来的动作,并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些行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主运作。这种自主运作的力量,就是惯性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即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因此,人的习惯形成于后天而非本能,形成于潜移默化而不是立竿见影。

人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地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绝大部分的日常活动都来源于习惯,小到啃指甲、挖鼻孔、挠头、穿衣方式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到一些影响命运走向的关键抉择。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影响人的一生。习惯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它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主宰人的一生。心理咨询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工作、学习的好坏,百分之二十与智力因素相关,百分之八十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本杰明·布鲁姆博士开展了一项对杰出学者、艺术家及运动员的研究,前后长达五年之久,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这些原本普通人士非凡成就的主要因素,不是天才和天赋,而是坚忍不拔的好习惯,他们大多能不畏挫折和失败,并能在实践中追求完美。有的人一生顺利,有的人命运多舛;有的人事业辉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屡败屡战,最终成功;有的人竭力拼搏,结果一事无成。人生的后面似乎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播弄,这只无形的手不是别的,正是人的习惯。

今日的习惯,明日的命运。想要控制命运,改变预设结果,就必须认真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那么多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达成梦想,就是由于他们培养了难能可贵的好习惯。倘若你也想得到好的成果,就应该努力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试想,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又没有规律的人,他怎么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怎能有开阔的胸襟和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他如何去和别人合作和沟通?一个杂乱无章、思维混乱的人,他做起事来的效率会有多高?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他能有多大的智慧和判断力?

改变和完善性格,说到底就是去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用好习惯去替换坏习惯。为此,我们必须仔细考虑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如果我们没有刻意去培养好习惯,就会不经意地助长坏习惯。要想成功地改变和完善性格,或多或少都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学会辨认恶习,找出自己身上有多少坏习惯,有哪些坏习惯,如此更容易对症下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放荡的生活,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如贪玩、酗酒、赌博。但不久,他立即醒悟,对自己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他仔细地检讨自己的放荡行为,写在日记本上,共八点:一、缺乏刚毅;二、自己欺骗自己;三、有少年轻浮之风;四、不谦逊;五、脾气太躁;六、生活太放荡;七、模仿性太强;八、缺乏反省。这一次反省,好像一个霹雳打在他身上。他决心结束放荡生活,改正不良习惯。于是,他跟哥哥来到高加索,在炮兵部队里当了一名下级军官,并由此迈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美国建国期间的伟大人物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他曾为自己总结出13个很严重的错误:如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起冲突等。在富兰克林看来,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此后,他便每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进行“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搏斗”结果做成记录。到了下一个礼拜,他会另外再挑出一项缺点,去做另一场“搏斗”。正是这一检视自我并努力改正缺点的习惯,使富兰克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上了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也就是用新习惯替换旧习惯,实现性格的改变和完善,重要的环节在于学会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渐变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因为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有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工作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等。好习惯的培养,要注意到刚柔相济,在坚持的同时,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坚守原则前提下讲究灵活。一个新习惯的诞生,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因此,养成一种好习惯,看似很简单,就是简单地重复地去做,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实际上简单的背后并不简单,之所以有些人不能成功,感叹难度很大,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特别是不能坚持长久地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有人说,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每天缠,不断地缠,缆绳会越来越粗,最后粗到牢不可破。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表明,养成好的习惯,用好习惯替换坏习惯,使性格向好的方向改变,最根本的问题是“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在这方面,不少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榜样。我国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改掉自己急躁的性格毛病,在书房醒目处挂起自己亲笔书写的“制怒”横匾,以此自警自戒,时常提醒。前面所讲曾国藩改变性格的方法之一,就是写日记,天天自查自纠,天天与自己身上的坏毛病作斗争。还有美国的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挑选出自身的一个缺点,每天与之“搏斗”,并将“搏斗”的结果做好记录,不断检视,不断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想改掉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气,用“今日事今日毕”等警句,作为座右铭,每日对照检查,坚持数月,攻效显著。

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遍数名载史册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人没有几个可圈可点的好习惯在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环顾古今中外,在恶习的捉弄下,也真不知有多少崇高的事业甚至杰出的人物遭到失败与堕落!不要以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无关紧要,人们正在和将要面临的许多成就或祸患,其实就是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形成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有意识或无意的行为举止,每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在编织着自己的习惯、性格与命运。

第四,加强自我情绪调控是改变和完善性格的关键。性格是人们处理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控能力,包括发动和制约两方面,它在人的性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性格的情绪特征又被称为性情,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就是性格的情感特征,它直接控制、影响人的自我状态。就性格而言,有的人情绪体验比较微弱,容易受意志的控制;有的人情绪体验强烈,不容易受意志的控制。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在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表现为浮躁、焦虑,情绪化倾向较为普遍,因此导致了许多心理疾病的出现,甚至性格扭曲。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曾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一亿人。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早已超过1600万人。忧郁症、狂躁症、失眠、自杀等,都成为现代人的家常便饭。我国卫生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有近30万,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这就意味着,每两分钟有一人死于自杀,而且还有八人自杀未遂。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啊,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在十五岁到三十四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已成为他们死亡的首要因素。你只要留心四周,就可以发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情绪:有的人易躁易怒易冲动,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琐事,与人争吵或打斗;有的人胡乱猜疑,神经过敏,捕风捉影,怀疑猜忌许多原本十分正常的人和事,从而坏事误事一团糟;有的人常常自怨自艾,怨自己学识浅薄,怨自己错失良机,怨自己生不逢时,怨上天不公,怨命运刻薄;有的人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是失败者,是被人生舞台淘汰的可怜虫,是十足的“笨蛋”、“蠢货”“傻瓜”,甚至怀疑自己生存的价值;还有的人会经常陷入抑郁、恐惧、紧张或狂躁不安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眼中满是焦灼、痛苦、失望……。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出现负面情绪也不足为怪。问题是负面情绪产生时,能否及时调整控制,把它的时长、强度控制在无碍或无大碍的范围内。如果负面情绪调控不好,或是任其疯长泛滥,不仅会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不良后果,坏运或害命。因为大凡是人,一旦情绪激昂,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便立即受到情绪的影响,头脑的思考力会大打折扣,无法理智地去分析或处理各种人和事务了。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一念之差”、“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等,大多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因举措不当而产生的。因此,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有效克制盲目冲动和消极情绪,坚持以冷静、理智、自律的方式为人处世,是塑造形成自身优良性格和精彩命运的主要途径。譬如说,当你要发怒时,你可以试试推迟动怒的时间,花几秒钟冷静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觉和对方的感觉,以此来消气。最初10秒钟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你熬过这10秒钟,愤怒便会逐渐消失,至少会减少许多。如果你在某一具体情况下总是动怒,那么不妨先推迟10秒钟,然后照常发火;下一次推迟20秒,然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一旦你意识到可以推迟动怒,你便学会了自我控制,并最终完全消除愤怒。

禅门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外面做生意,因年关将近,急急忙忙想回家过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给夫人带些东西,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和尚,身旁写着“卖偈语”的招牌。“咦!什么就叫做卖偈语呢?”老和尚回答说:“这首偈语是好东西,够你受用终生。看你是有缘人,十两黄金卖给你吧。”商人想:“这么贵,一定是好东西,就买一个偈语吧。”这位老和尚接过黄金并念出偈语:“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这个商人一听,就这样啊?第一个感觉就是被忽悠了,但觉得对方是个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计较。他就这样回家了,回到家已经是深夜,看到门没上锁,随手一推就推开了。想要叫夫人,夫人已经睡着了。但奇怪的是床底下放了两双鞋子,而且一双女人的,一双男人的。他想,这下糟了,后院起火了,一气之下,立刻就到厨房拿了菜刀,想要杀死这一对奸夫淫妇。正当他举刀要砍下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老和尚卖给他的偈语,于是就开始念了那首偈语:“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嗔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他一边念,一边在那里进啊退啊,有了声音,就把夫人给惊醒了。夫人一醒来,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就说:“哎哟!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迟才回来?”商人怒道:“你床上还有什么人?”“没有啊!”“那这双鞋子”?“哎哟!今天过年啊!你都不回来,我好想念你啊,为了图个团圆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摆在床前啊!”丈夫一听,心里大惊:“老和尚没有骗人,要不是这首偈语,差点闯下大祸。别说十两黄金,就是一百两也值啊!”

据说,怒火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比全世界烧掉的煤炭还要多出成百上千倍。但是,如果我们运用理性思考去处理我们遇到的任何事情的话,就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唯有理性面对所有的事情,才不会让自己后悔莫及。有个年轻的庄稼汉,每次碰到与人发生纠纷快要起冲突时,他便立刻冲出现场,回到自家田园旁,绕着田地房舍左跑三圈右跑三圈,跑得气喘吁吁,然后一屁股坐在家门前沉思静想。次数多了,大家都好奇,询问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每次都笑而不答,众人也理不出头绪。由于他很少与人结怨,或者对人大发脾气,因此人缘甚好,样样事情都很顺利,房子一间一间地增建,田地一直不断扩充,不到几年,就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翁。可是,每次遇到不愉快的场合他仍转身就走,跑回自己的家园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后来年纪一大把了,子孙们不忍见他如此疲累,纷纷劝阻并一再请求他说明个中原委,拗不过大家的苦苦哀求,终于揭开了数十年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年轻时每次正要发火,不管谁是谁非,他总是跑回家,边跑边告诉自己:“我的房屋如此简陋,田地这么少,努力都还来不及,哪有闲功夫与人生气争吵?”等到有了点成就,他又这样告诉自己:“我的事业都这么大了,还为这么一点小事与人争斗,胆量也未免太小了吧!老天爷已对我这么宽厚,我还计较什么、气愤什么呢?”一股似火山即将爆发的怒气,就这么被他轻轻一转就消灭得无声无息。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处事态度,一种多么高明的人生智慧啊!

各具特色的性格,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性格世界,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命运。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绝对完美的,人的性格也一样,每个人的性格当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不过,如果我们能够优化、弥补它们,这些缺陷也就不足为虑了。良好的性格,就像红宝石一样,红宝石的光芒来自于千百次的打磨,而良好性格则主要依靠后天的自我塑造。从根本上讲,性格优化的过程,正是自我修身水平不断提高和强化的过程。君不见命运之精彩,源于自己对自己的征服!                               28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