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沈从文的《边城》读后感

(2024-03-17 21:28:35) 下一个

小序

        离开祖国多年,漂泊在一个永远不会属于这片土地的我,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感触实为震荡,自问我又属于哪座“边城”的一分子呢?人们出国的目的常常围绕着一个问题:就是远离是是非非,远离都市喧哗,远离尔虞我诈,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根、发芽、结果”。可是,只要有人,就离不开是非、喧哗和欺诈,不论走到哪里,躲到哪里,然而《边城》不能不说是最好的去处,它把你带到了“湘西”,这里有绿山碧水,还有那小船人家……那里充满了诗一般的神话“梦”的世界,这里造就了“率直淳朴”和“悠悠自得”亲朋邻里,到处都是爱,洋溢着美,然而,“梦”终究还是梦,但“梦”虽然短暂,可那是美好的,快乐的,纯情的。

           《边城》[①]  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的代表之作。在国外,人们谈论最多的中国两位现代作家,老舍和沈从文,《边城》(The Board Town)在国外之所以被人们所喜欢,是因为它代表了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②],这正是沈从文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然而我认为那就是一个字“纯”。

正文

一、浅议《边城》的“城”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那就是‘茶峒’依山傍水的小城,这里有一个看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还有一只黄狗,翠翠被城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所爱。可是翠翠不爱大老,后来大老死了,二老离开了,不知何时而归。

初读《边城》,我最喜爱的就是那股淡淡的“纯”味儿,令我着迷向往,还有那份浓浓的“土”气,更令我迷恋追求。

《边城》—— 是座水城,《边城》里几乎段段在颂水,页页在赞水,章章在咏水,正如沈从文所说:“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③]  “边城”离不开水,那里的人离不开水,那里的山也离不开水,那里的花花草草更离不开水,那里的一切都离不开水,水是他们的生命。

《边城》—— 是座山城,虽说山在《边城》里描写得不多,但是,让人们感到它无处不在,正如:“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④]  这“城墙”对“边城”而言,是一道与外面世界相隔的又高又大的屏障,就是这道屏障造就了山里山外人的不同命运。那里的水依恋着山,那里的人依托着山,那里的翠竹依仗着山,山是他们的空气。

《边城》—— 是一座生命之城,城里的翠翠、祖父、天保和傩送还有那相关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无一不是和这“边城”的山山水水息息相连。“边城”里有它的自然美、人情美、还有悲哀与哭泣、还有沉默与期盼,人是“边城”不可缺少的主体,没有他们,“边城”的山山水水就不会存在,这里的人们早已和“边城”山水融为一体。这里的水与水、水与山、水与人、山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永不可分。人是“边城”的灵魂。

《边城》—— 是座诗城,很多人认为“边城”是最长的诗,“边城”的诗处处可见,字字令人着迷、陶醉、向往……诗是“边城”的肉。

二、浅谈《边城》的人

 “边城”—— 湘西,是纯朴的美,是沈从文对故乡的挚爱,是对故乡的情感。“乡下人”或许是沈从文一直把自己作为“边城”的一分子,也是对大城市中的人们虚伪、病态的排挤与反感。

《边城》里的人物,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他们,他们都能带来一份感动,送给人们的是淡淡的纯朴,比如翠母未婚生女、祖父面对死亡的降临、翠翠面对彷徨的爱情和对生活的孤独与期盼、天保的爱情无望、傩送的亲情与爱情的二难选择、还有船总顺顺的丧子之痛……面对这些劫难,他们有包容、有悲哀、有无奈,面对“边城”里的山山水水,他们感叹“乡下人”之渺小、人生之无常,但是,他们没有仇恨与报复,他们终究还是那座坚强“边城”里的人,他们给人们带来挚爱与欢乐、也给人们带来眼泪与无奈。“边城”的人让人们喜爱、同情、流泪,然而“边城”中的翠翠更是让我们怜爱、同情、欲帮无力、欲说无言的无奈,她那么天真质朴、情窦欲开、乖巧纯情、柔情似水的女孩子,最使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她那自然的那股女孩子气,翠翠似乎永远不会变成一个小妇人,她永远是水一般的情感,流动、包容、纯净、淡雅,却又同时带着淡淡的哀愁,让人心痛、流泪。“边城”一切都是好的、美的、纯的,沈从文还在第三章第八节中借老人之口有赞颂了“边城”的人:“你是不是说风水好应出有大名头的人?我以为这种人不生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不碍事。我们有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年青人,就够了。象你们父子兄弟,为本地也增光彩已经很多很多!”[⑤] 沈从文还有更直接的描写:“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⑥] 从这些不难看出,沈从文对“边城”倾注了深厚的爱,那里的人们敢于面对命运对他们的挑战。“边城”的人们用整个生命和全部的情感谱写了一首命运的交响曲。

《边城》将沈从文的理想用优美而抒情的调子唱了出来。[⑦] 《边城》是沈从文作品中最明丽,最“洁净”,最唯美的。[⑧]

三、浅析《边城》语言

再读《边城》不难看出沈从文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搭配还有各个细节的描写上都是细细斟酌的,看似罗嗦,但慢慢品来方知“酒”之醇香,令人陶“醉”,这足以显示出沈从文的文学不乏功力。正如赵元所说:“沈从文的叙述常常是一串密匝匝的细节,一气铺排下来,使人物与生活场景毕见,处处鲜活。”[⑨] 比如在《边城》第五章第14节结尾有段写道:“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⑩]  这些文字是让读者动情的文字,每一字都牵动着读者的思绪,一个个场景铺排下来,那雨后的日头、那水边的芦苇杨柳和园中的蔬菜的野香、那蚱蜢、蝉、黄鸟、杜鹃的圆舞曲,仿佛把城里的每一个人带到了“边城”那迷人的自然风光、雨后清晰的气味儿和那由乡村万物编奏出的圆舞曲,令人着迷、陶醉、向往、更让人羡慕嫉妒“边城”这里的一切。

《边城》充满色彩语言,沈从文常常以颜色来突出作品中强烈的画面感:有一句描写翠翠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11]一句看似平常的句子,每个词组却都带有一个色彩的描写。又如:“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12] “翠”是青绿色,她是山里的“翠竹”是爷爷的“翠玉”。在小说的开始不久有一段对“白河”的描写:“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石子,有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13]  这都是沈从文用心展现了“边城”自然和诗一般的魅力所在。边城的“白河”是清澈的、山是绿的、人是火热的,这里的一切似乎在说:来吧!“边城”爱你!“边城”才属于你!

《边城》富有遐想的结尾。《边城》几乎每节结尾都是由一个声音或场景把画面从远处慢慢拉近,比如第一章结尾:“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还有第三章里的第八节:“那首歌声音既极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歌,翠翠觉得心上有一丝儿凄凉。她想起秋末酬神还愿时田其中的火燎同鼓角。远处鼓声已起来了,她知道绘有朱红长线的龙船这时节已下河了,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起烟。”这些场面又把人拉远了,勾起的是一段往事的遐想,或是不可让人知道的心底忧愁,还是那无言解释的思绪…….

其实《边城》的结尾大多数是嘎然停止,更耐人寻味,更令人浮想连天,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只是一种期盼、一种渴望、一种无限的遐想。

四、我的感想

整篇小说松散而又缓慢地进行结构,故事描写间有穿插着美丽的景物描写,与此同时还要赞扬“边城”人们,这是小说的冲突和矛盾淡漠化,正因为如此,沈从文创造了完美的湘西世界,回归原始,单纯的乡土,质朴纯情的善美“乡下人”和精彩的语言和描写,勾画出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化的小说佳作。然而,小说就是小说,美终究是美,天地合一的梦难以实现,这种回归自然的“梦想”是何等之难,几乎不可能。沈从文用尽各种方法来说“边城”自然的每,可是水再柔、在自由,山再美、在自在,由于社会的压力,女人的命运是难以改变的,翠翠的命。

结论  

            《边城》可谓是现代文学之佳作,那是“边城”送给人们的是一种水一般的清爽,是人们心中受到了一种“纯文化”的洗礼,再次感受到“纯粹文化色彩”。湘西山间的清静、自然的环境还回荡在脑海中,一切纯洁的画面显得十分空灵。

《边城》虽说“田园的牧歌”,但绝非田园的生活,因为它没有浪漫,只有那湘西的水;没有田园情调,只有那孤独的窃窃私语;没有牧歌回荡,只有那悲泣。《边城》虽说浪漫,但绝非是浪漫作品,因为它不张狂,只是平和;不情感奔放,只有期盼;不热烈激荡,只有那窃窃私语。这种浪漫是理想梦幻般的境界,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世界。

 

[①]  沈从文著,《边城》http://www.tianyabook.com/shencongwen/index.htm

[②] 《沈从文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9

[③]  沈从文著,《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http://www.51ks.com/htm/book/277/46.html

[④]  同上

[⑤]  沈从文著,《边城》(9)http://www.tianyabook.com/shencongwen/index.htm

[⑥]  沈从文著,《边城》(2)http://www.tianyabook.com/shencongwen/index.htm

[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第140页

[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第140页

[⑨]  赵元:《沈从文构造的“湘西世界”》,载《文化评论》1986年第6期,第50-66页

[⑩] 沈从文著,《边城》(11)http://www.tianyabook.com/shencongwen/index.htm

[11]   沈从文著,《边城》http://www.tianyabook.com/shencongwen/index.htm

[12]  同上(1)

[13]  同上(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北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谢谢分享。
北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二哥李白' 的评论 : 谢谢鼓励,会尽量写些好文来。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四十年前凌子风把《边城》搬上了银幕。电影是比较忠实原著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0lBRLnlmU&t=1271s
小二哥李白 回复 悄悄话 谢美文,唤起了读《边城》时的美好记忆。
读沈从文的《边城》,就好像听李云迪演绎的《肖一》,让人感悟到爱,因而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北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
北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鼓励,会继续写点认真的好文来。再次感谢。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边城》很好看。赞博主认真精神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论文发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