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莎士比亚书店 (二): 以书结缘 (1)

(2023-10-07 20:09:26) 下一个

Sylvia Beach的自传《莎士比亚书店》

** 如果没有去过这家书店,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去读这本书.

附图为本书的First edition, first printing. Signed by Sylvia Beach on the half-title page. Publication Date: 1959 

第一章 Sylvia Beach介绍了自己的家庭 父亲西尔维斯特·伍德布里奇·毕奇牧师,是一名神学博士。 母亲高中时的拉丁语老师,正是刚刚从普林斯顿神学院毕业的英俊的父亲。

在比奇14岁时,全家(父亲、母亲、姐姐、妹妹和比奇)迁居巴黎 。书中随后写了一些在巴黎的生活杂记。

后来全家又随父亲回到了普林斯顿,接着回忆了在普林斯顿的遇到历史人物,例如美国的三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詹姆斯·加菲尔德、伍德罗·威尔逊和他们的家人们。

1916年Sylvia Beach去了西班牙,住了几个月后, 1917年到巴黎。在巴黎 和妹妹一同搬进了王府饭店并且住了一段日子。

第二章的回忆都是围绕着王府饭店,经历的夜间空袭。最最。。。神奇的事件是Sylvia Beach一天在国家图书馆里,注意到一个书评里提到的巴黎六区剧院街七号的A.莫尼耶(Monnier)书店。比奇从未听说过这家书店,但是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把她往那里拉,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发生了。。。

随后,比奇用十分细腻的文字详细描述了她和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Adrienne Monnier阿德里安娜·莫尼耶第一次相遇的情形,非常有画面感。 她眼中的一生挚爱是这样的:

阿德里安娜·莫尼耶身材结实,她的肤色很浅,就像北欧人一样,她的脸色红润,前额光洁,笔直的头发梳往脑后。最动人的是她的眼睛,它们是蓝灰色,稍往前突出,让我想到威廉·布莱克的双目。她看上去充满活力,她的衣着与她个人的风格非常相配,有人曾描写她的衣着打扮是混合了修女和农妇的特点:她的长裙一直拖到脚面,上身是白色的丝绸衬衫,外面罩着紧身的丝绒背心,她的衣服不是灰色就是白色,色调就像她的书店一样。说起话来,她的声音高昂,她的祖辈们都是在山中生活的,肯定习惯了从这山喊到那山。

她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谈论的都是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里, 枪炮声离巴黎越来越近,比奇也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Monnier灰暗的小书屋里。在Monnier的书屋, 比奇结识了很多法国朋友,有作家、诗人、作曲家、钢琴家、记者。期间比奇离开巴黎九个月, 于1919年7月,再次回到巴黎

第三章 十分详细且生动地记录了比奇是如何在Monnie的帮助下,实现了她一直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的愿望。比奇母亲很支持她, 从美国给她寄去了全部的积蓄。书店开张准备过程很繁琐,其中记录了很多趣事: 书店名号“莎士比亚书店”是比奇某天晚上躺在床上的灵感之作;一位书法家帮忙把书店名号写在门前,一位英国画家帮她画了莎士比亚的头像做书店招牌,晚上时,招牌被偷走了,一共画了三次。。。。。 1919年11月19日,书店开张!同时也是图书馆

根据芬奇的著作《西尔维亚·毕奇和迷惘的一代》记载,毕奇是一位怪怪的图书馆管理员,也是位怪怪的书商,就像她的图书馆毫无系统可言一样,她要出售的书上也没有价格,没有任何营销活动,而且,每次卖出一本书,她都很不舍得和这本书分离。但是她也很讲究向哪种人推荐哪种书,她曾经形容她的工作,就像是鞋店老板为顾客找鞋子一样,非得合脚才行。

在这章节中,比奇一语带过地提到Monnier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凡记忆力。

第四章 美国来的朝圣者 当时在美国的作家们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遭受到种种打压,因此造成了恐怖气氛,出乎意料地,比奇书店的开张,很快传遍了美国,迎来了一批飘洋过海的朝圣者们。

  • 乔治·安太尔(George Antheil) 美国先锋派作曲家、钢琴家、作家和发明家,他称自己为“音乐界的坏孩子"

           

一九二〇年的某一天,乔治和他的夫人波斯珂手拉着手走进我的书店,乔治矮壮结实,额前的头发是亚麻色的,塌鼻梁,眼睛有趣但又很调皮,一直咧着大嘴巴笑。他看上去像一个美国高中生,可能还有些波兰血统。他的夫人波斯珂是匈牙利人,小巧,俏丽,深色头发,英语说得很蹩脚。”

  • 作家、诗人、出版家罗伯特· 麦卡蒙(Robert McAlmon)

            ?

几乎在我的书店刚刚开张之际,他就出现了。他也常常在杜蒙(Dome)或丁格(Dingo)等酒吧或其他地方活动,但他留给别人的永久地址却一直是“请莎士比亚书店转交”,他每天至少要来我的店中一次。

麦卡蒙个子不高,除了明亮的蓝眼睛外,他称不上英俊。但是他却很能吸引别人,有他这种能力的我还真没见过几个。他充满鼻音的慢吞吞的说话方式也是他的魅力之一,在被他称之为“那一群人”中,他是最招人喜欢的一个。也不知怎么的,不管他和哪些人在一起,他都会很快成为他们的中心。例如,无论麦卡蒙光顾哪家咖啡馆或酒吧,那家咖啡馆或酒吧就会成为大家的聚集地。他整天忙着与朋友们分享他的有趣观点,或是充满同情地倾听他们遭受挫折的故事,这让他反而荒废了自己的事业,那就是写作。我们所有关心他的人,都关注着他对二十年代的文学能做什么贡献。可惜的是,他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所有努力都将是无效的。他曾写信给我说:“去他妈的语法,早已经被我扔到窗外去了!”有一次他告诉我他要到法国南部去,要找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这样可以开始写作。接着我就收到他发来的一封电报:“找到了一个很合适很安静的房间。”很快,就有人来告诉我说他们在南方见到了麦卡蒙,他们说:“他就住在一个小酒馆的楼上,他们都在小酒馆里聚会。

  • 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埃兹拉· 庞德(Ezra Pound) 和他的夫人多萝西· 莎士比亚· 庞德(Dorothy Shakespear Pound?

           

”庞德夫人生怕别人找不到杜普伊特伦街在哪里,所以她自告奋勇要在图书馆的介绍背面画一张小地图,我当然非常乐意。这张签名为“D.莎士比亚”的小地图,为许多莎士比亚书店的顾客们指点了迷津,也是我书店早期的珍贵资料。”

“庞德先生的容貌与他在早期的诗集《鲁斯特拉》(Lustra)和散文集《舞曲与分门》(Pavannes and Divisions)卷首的肖像非常相像,他穿着天鹅绒的外套和宽松的衬衫,这些都是当时英国所流行的时尚。他的身上有一种美国印象派画家惠斯勒的气质,但是张口说话,却如同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克贝利·芬”。”

“庞德先生不喜欢谈论自己的作品,也不喜欢谈论任何人的作品。他是一位公认的现代文学运动的领袖,但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傲慢,在我们的谈话中,他的确自吹自擂过,不过,他所夸耀的是自己的木匠手艺。他还问我店中有没有什么需要修理的东西,他为我修好了一个香烟盒和一把椅子。我称赞他的手艺,他就邀请我到他圣母院广场街的工作室中去参观,那里的家具全是他自己做的,而且也都是他亲手上的漆。”

  • 来自花街的两位顾客 著名的作家、诗人格特鲁德· 斯坦因(Gertrude Stein)和艾丽斯·B. 托克拉斯(Alice B Toklas)(共同生活了39年)

         ?

?‘’有两个女人就从杜普伊特伦街上散着步走向我的书店。一位面容姣好,身材硕壮,穿着件长衫,头上戴着的,与其说是一顶帽子,还不如说是一个篮子。陪同她的那个女人小巧,黑瘦,看上去有点古怪,让我想到一个吉卜赛人。她们是Gertrude Stein 和Alice B Toklas

格特鲁德总是要拿卖书这个行当来和我开玩笑,这让她觉得趣味无穷,当然,让我也觉得很好玩。她的任何看法和评论,都能得到艾丽斯的唱和,她们俩的这种一搭一唱,简直天衣无缝。很明显,就像许多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一样,她们也从同一个角度来评判和观察世界万物。但我觉得从性格上来说,她们是完全独立的,艾丽斯比格特鲁德要更为精明,也更成熟,格特鲁德就像一个孩子,是神童类的那种孩子”

  • 年轻的诗人、小说家斯蒂芬·贝尼特(Stephen Benet)

        ?

“在一九一九到一九二〇年期间,他总是在我的书店里消磨时间。 他是个可靠有责任感的人,在他的请求下,我带他去拜访了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

  • 作家舍伍德·安德森 Sherwood Anderson  美国小说家,主要创作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应该说是影响了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塞林格等许多作家

        

"舍伍德·安德森的一生都是故事,他给我讲述他的遭遇,他往前走的每一步,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还有他的生活中的那些至关重要的时刻。他的故事充满悬念,他说起某一天早上,他一下子就决定放弃家庭,还有他那非常成功的颜料生意,离家出走,永远放弃了那种为了得到别人尊重而受的局限,还有为了寻求安全感而要背负的重担[11]。安德森充满魅力,非常讨人喜欢。我将他看成是诗人和福音传道者的混合体(但他并不布道),当然,他也有一点点演员的技巧。不管怎么说,他是最有趣的一个人物。"

"我知道Adrienne Monnier和舍伍德·安德森会非常喜欢对方,所以,就把他带到她的书店里。她立即就被迷住了,马上就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  

”最后一个被我带去与格特鲁德会面的“战战兢兢”的人是海明威,他告诉我他们曾经吵过架,现在他想与她和好,但是没有勇气独自前往她家。我对他的和好计划进行了一番鼓励,并答应陪他去克里斯汀街,那里是格特鲁德和艾丽斯的新住处。到了那里后,我觉得海明威独自一人上去比较合适,所以,我将他送到她们家门口,并给了他最好的祝愿。后来,他来告诉我说他们“和好了”

那个时代在巴黎的美国人中,斯坦因和毕奇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两位女士了,但是,斯坦因不如毕奇那样,真正被法国化,而且她的法文也不够好,虽然她曾经说过“美国是我的祖国,但是法国是我的家”,但是,毕奇觉得她从没有真正以法国为家。在这本回忆录中,毕奇删掉了这样一段:“格特鲁德对法国人视而不见,她像一个游客一样穿过他们的国家,带着乐趣地匆匆瞥过他们的住处和他们的生活,她所做的评论也都像出自游客之口:她是位永远的旅行家。”

直接跳到 第9章 最好的顾客 -  Ernest Hemingway 欧内斯特·海明威 

毕奇用整篇回忆了与海明威的点点滴滴,让读者从另一个视野里了解更真实的海明威:

"有一个顾客很讨大家喜欢,他每天早上都到莎士比亚书店来,人们能看到他坐在角落里阅读杂志,阅读马瑞特船长(Captain Marryat)[1]的作品或其他书籍,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我记得,他是一九二一年的年底出现在巴黎的。他自封为书店“最好的顾客”,从来没人对这个封号提出过异议。我们对这个顾客当然也充满了尊敬,因为他不仅常常造访我们书店,而且,他还会花钱买书,对于一个小本生意的书店老板来说,这种顾客是最让人喜欢的了"

"有一天,海明威就这样走进了我的书店里。我抬起头来,看到这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留着小胡子的年轻人,他用非常低沉的声音自我介绍道,他是欧内斯特·海明威。我邀请他坐下来,并与他交谈。我得知他原本是芝加哥人,曾经因为腿部受伤,花了两年时间在一家军队医院中养伤。我问他的腿伤是怎么回事?他面带歉意地告诉我,他是在意大利打仗时,膝盖受了伤。他说话的口吻就像一个小男孩承认自己刚刚和别人打过架。他问我是否想看看他的伤口?我说当然想看。于是,莎士比亚书店的一切生意都暂停下来,他脱了鞋子和袜子,给我看了他腿上和脚上的那些伤疤。他的膝盖受伤最厉害,脚上的伤也不轻,他说那是炮弹片所致。在医院里,他们觉得他肯定不行了,甚至有人提出来是否应该为他行使最后的圣礼,但是,虚弱的他同意将圣礼改为洗礼,“有备无患,万一他们说的是对的。"

   Hadley and Hemingway

"他还带着他年轻的妻子海德丽(Hadley)[4]到书店来,她容貌秀丽,性格开朗,很让人喜欢。我当然也带着他们俩一起去见了阿德里安娜·莫尼耶。海明威的法语非常好,他不仅读遍了我书店里的英文书籍,还挤出时间把所有的法语出版物也阅读了一遍。"

"海明威先生对于世间万物各类题材都有一种去把握的天生本能,我相信你会发现海明威夫妇是最会给人们带来快乐的……"

一九六四年,海明威的回忆录《流动的盛宴》出版,回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巴黎文艺圈。书中对许多在巴黎活动的作家颇有不逊之词,但有一段描写却充满了赞扬:“西尔维亚.毕奇有一张生动的,如同雕塑般轮廓清晰的脸,她褐色的眼睛如同小动物般充满活力,又如同小女孩般充满快乐。她的波浪般的褐色头发往后梳,露出她漂亮的前额,在耳朵下剪短,与她褐色的天鹅绒外套的衣领相平。她的两条腿很漂亮,她善良,愉快,非常有趣。她很喜欢开玩笑,也喜欢八卦,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没有人比她对我更好。”

续。。。

从第五章到10章 (除9章外),毕奇 用大篇幅描述著名的《Ulysses 尤利西斯》一书是如何在莎士比亚书店诞生的,以及关于作家Joyce的叙述。20、21章 写了此书后来的状况和Joyce乔伊斯的生活,可以看出毕奇对Joyce的狂热崇拜和对《Ulysses》这个作品的深刻印象 。。。

剩余的章节也很有故事,后面有空会一一整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